姜文俠
【摘要】本研究以黑龍江省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和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網絡資源的運用為方向,調查了互聯網+之下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及學習情況,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 網絡資源 混合式學習
引言
當今,國家大力提倡網絡資源與傳統課堂的融合,期待網絡媒介的引入能夠深化教學質量。從長遠看來,多種學習融合的混合式學習是值得施行的教育探索。
一、互聯網+下的混合式學習的定義
Driscoll(2002),White&Jelfs(2003),Oliver&Trigwell(2005)共同認為,混合式學習應該包括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融合;媒體與網絡教學工具的融合及眾多教學方式的融合。
何克抗(2004)指出:“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筆者認為,混合式學習主要指教師教學方式的混合,即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方法的無縫銜接;學生學的混合,即線上與線下學習的結合,課內與課外學習的結合。
二、黑龍江省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學習現狀
1.教師現狀。在對全省不同高職院校的46位英語教師的調查中發現,90%以上為女性,以中青年為主。超過90%的教師認為網絡資源對教學很有用,69%的教師非常愿意使用網絡教學資源。而網絡資源運用比較多的依次是:備課,制作課件,課堂講授以及學生自主學習。在網絡查找教學資源能力方面,60%以上的教師認為自己能力一般。能自己開發、制作教學資源的教師僅占總人數的30%。85%的教師利用較傳統的課件上課,40%的教師利用了微課類新型教學資源,但是用到的次數并不多,35%的教師完全沒有用到。
在運用網絡資源的過程中,近一半的教師因為不熟悉相應的軟件,對資源加工、制作有困難,而超過30%的教師認為,查找網絡資源費時費力,增加工作量。在校內共享資源方面,超過60%的教師認為資源太少,有20%教師反映學校沒有共享資源。
由此看來,多數高職英語教師能夠意識到混合式教學的重要性,并對互聯網進行了利用,但總體不夠積極。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教師的性別決定了教師對互聯網的熱情和熱度。高職英語教師以女性為主,對電腦的掌控能力較差,很難開發并利用新型的教學資源。
其次,學校設備落后,網絡覆蓋率低,共享資源匱乏,教師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網絡資源。
然后,學校教學培訓偏少且落后。學校很難有相應的配套設施或者培訓輔助教師完成教學軟件的學習并利用。
最后,教師本身還沒有適應現代高科技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認為開發利用網路資源費時費力。
2.學生現狀。高職學生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自控能力差。但是交際能力強,熱愛新型多媒體資源,具有可塑性。
本次研究對校內外402名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學生對混合式學習持支持態度。66%的學生喜歡使用網絡資源授課。超過80%的學生選擇手機上網。52%的學生認為自己比以前積極了,能夠通過網絡獲取知識,開拓視野。
那么,學生上網都在做什么?占據上網時間最長的前三種依次是電影、游戲等娛樂活動;聊天;學習,查資料。當使用網絡資源學習時,過半的學生是為了完成作業。
50%的學生認為網絡學習效果一般。學生普遍認為現存網絡資源存在較多片面信息如價格貴,資源少,騙局多,學習效果差等多種問題。學生希望學校能夠提供權威的免費的學習網站;提供專業課程指導和輔導資料;提供名校的課程視頻以及權威的學術指導。
從以上調查來看,學生對混合式學習期待而矛盾,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網絡缺少監管,學生自控能力差,除了可用的網絡學習資源,很容易被其他網絡資源吸引,且網絡資源多用于查資料和完成老師作業,鮮有主動遠程學習或者主動利用軟件及APP的學習。
其次,校內資源匱乏,精品優質課程稀少,學生感興趣或者可以利用的資源太少。而網上搜索的優質資源多為收費資源,學生難以承受。
最后,目前高職教師運用到網絡資源并不十分豐富,布置的作業中也少有能夠做到傳統與網絡的無縫銜接,所以并不能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
三、改進的建議及措施
1.學校做出實際行動。改進落后的教學設施,建立健全校內網絡教學資源庫,對一線教師進行培訓并走出去交流學習,提高其開發利用網絡資源教學的能力。
2.教師方面。教師應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利用并改進現有的資源。例如,在英語作業中加入手機APP元素,寓教于樂。
3.學生方面。一方面對其進行網絡監管;一方面學生需要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不被不良網站吸引,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
四、結語
混合式學習勢在必行,期望省內告知院校在該方面能夠發揮優勢,彌補不足,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林苗.高校外語教師混合式課堂教學反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