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 要:以鄉鎮小學中年級學困生為調查對象進行研究,發現這部分學生存在語文學習興趣不高、課外閱讀量少、書寫不認真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從家庭教育、教師教育、學校教育三方面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學困生;語文;問題;轉化
一、對學困生的調查研究
(一)研究對象的確立
本次調查研究的學校是墨江縣團田小學,調查了10位同學,其中,三年級5位,男生4名,女生1名;四年級5位,男生3名,女生2名。根據學生連續幾次的考試或測驗成績以及學生平時上課作業的表現來確定研究對象。具體操作方法和程序是將最近三次(上學期期中和期末、本學期期中)正式考試的成績作為定量標準。選取語文、數學兩科考試成績均不及格或是本年級后十名的學生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身體感官和智力智商均為正常,只是暫時性存在學習困難,隨著自身的發展終將會擺脫這種困難。
(二)研究范圍與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主要是從學困生語文學習現狀及存在問題、學困生成因分析、學困生轉化對策三個維度來進行。調查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問卷法和訪談法。問卷的題目為《小學生語文學習現狀調查問卷》,共有27道選擇題和2道簡答題;訪談主要是通過與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本人的溝通來完成。
二、鄉鎮小學中年級學困生語文學習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鄉鎮小學中年級學困生語文學習現狀
1.語文學習興趣不高
通過這次問卷調查,筆者發現這些學困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都不高,主要表現在上課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集中,很少舉手發言,不愿意主動朗讀課文等。學困生一旦對語文學習興趣不足就很難提高語文學習成績了。
2.課堂參與度不高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學困生課堂參與度不高,主要表現在兩種類型的學困生上,第一種是過于活潑型,這類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喜歡搞些小動作,影響其他同學上課,還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第二種是內向型,這類學困生表情木然,上課總是愛發呆,不聽老師的講課,也不會影響其他同學上課,有時還會自己玩文具或其他玩具等。
3.課后作業完成度不高
學困生的課后作業令人頭痛,要么直接不做,要么做了也是應付一下老師。在學生的課后作業中,我發現學生書寫很不認真,如果不仔細看,根本看不清楚是什么字。更有甚者,回到家就請朋友幫他做家庭作業,自己卻在一旁玩。
4.課外閱讀量少
據調查結果發現,學困生在家除了做家庭作業外,很少閱讀課外書籍,有的根本就不喜歡閱讀,所調查的10位同學中,均是很少閱讀課外書籍的。
5.書寫不認真
從本次問卷調查來看,這些學困生在回答兩道簡答題時,書寫不是很認真。問卷中也有這么一項調查:做家庭作業的時候,經常認真書寫嗎?很多同學都選擇了“一般”這個選項,由此可見,學困生對待家庭作業,從態度上就不端正,態度不端正書寫就容易出問題。
(二)鄉鎮小學中年級學困生存在的問題
1.識字、辨字、寫字問題
在教學中,我發現有的學困生對一篇學習過的課文還有不會讀的生字或詞語;有的對形近字很難辨別,很容易誤讀,寫字問題突出反映在聽寫上;有的同學會讀生字,但寫不出來,每次聽寫都只能寫出很少的生字詞。
2.朗讀與言語表達問題
朗讀方面,我發現被調查的學困生中,早讀的時候很少有人放聲朗讀課文。當然沒朗讀課文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不會讀陌生的字或是懶得讀。言語表達方面,從上課發言中,可以聽出他們語言組織能力很差,有時連一句話都說不清楚。在小學階段,學困生的朗讀與言語表達的確是一個問題。
3.課外閱讀量問題
語文要學得好,課外閱讀量是關鍵,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提高閱讀能力,豐富知識結構。但調查發現,被調查的學困生課外閱讀量都很少。
4.家庭作業問題
從學困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可發現學困生的家庭作業的確是一個問題。有的學困生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只有爺爺奶奶照顧,所以在學習監督上容易出問題,從而產生了拖交作業的現象。
5.書寫問題
從學困生的語文筆記和家庭作業來看,字跡不工整、卷面不整潔、涂改現象嚴重等問題十分普遍。所以,學困生的書寫的確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三、鄉鎮小學中年級學困生成因分析
對于小學學困生形成原因,不能單就其學習層面去探討,必須進行宏觀的不同層面的多方面、多因素的系統的調查研究。調查發現,學困生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我主要從家庭因素、教師因素、自身因素三個維度來進行分析與說明。
(一)家庭因素
1.片面的家庭教育觀念
在這種家教觀念的影響下,家長忽視了小學生的一些需求,給孩子帶來一系列心理和行為障礙。在被調查的同學中,就有家長只重視物質方面的滿足,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滿足,沒有形成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2.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
主要有兩種形式較為突出:一種是溺愛型,另一種是放縱型。溺愛型是指父母過分寵愛孩子,包辦了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放縱型則是對孩子放任不管,不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甚至還包容這些錯誤。
3.不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是指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聯系中形成的穩定的心理環境家庭氣氛。這種家庭氣氛主要取決于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素質。因此,父母應營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圍。
4.期望值過高或過低
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容易給孩子造成較大的壓力,也可能使孩子產生反抗心理,產生逃學、不完成作業等不良行為。期望值過低又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缺乏自信,自尊心受挫,由此造成自暴自棄,導致學業不良。被調查對象中,父母的期望值均過低,使孩子喪失了自信心,習慣了父母對自己的這種過低評價或期望。這樣容易造成孩子學習的停留現象。endprint
(二)教師因素
1.對學困生缺乏耐心
學困生在班級中的數量較少,每個班就1~3位,教師卻忽略了這一群體的存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對這部分學生視而不見,或許是對這些學生失去了信心,缺乏了耐心。許多教師對犯了小錯誤的學困生進行體罰、訓斥甚至侮辱,而對他們的進步與創新往往視而不見,批評時只顧數落學困生而不顧及他們的身心感受。對學困生的輔導也缺乏耐心,寥寥幾句就沒有了。
2.沒有對學困生進行專門輔導
在觀察中,筆者發現學困生接受新知識的速度要比那些優秀的學生慢很多。盡管如此,我們的教師卻沒有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專門的輔導,導致這部分學生在新知識的把握上存在誤差。
(三)學生自身因素
1.基礎差導致的自卑心理
有些學生由于最初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學習基礎和學習成績都比較差,逐漸成為班內的學困生,因而便覺得自己再怎么學也是這樣,不是學習的料。學困生一旦有了這種心理再想有效學習就會很困難。在被調查對象中,有一部分學生的確存在此種心理。
2.學習主動性差
調查表明,很多學困生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學習有目標的人,而且也很少會去關心語文學習。對于語文學習而言,這部分學生主動性差,一般都是要老師逼著才會去學。
3.不注重語文知識積累
不注重語文知識積累主要表現在課內和課外兩個方面。課內,這部分學生一般不會認真地記語文課堂筆記,也不會認真地聽老師講課;課外,主要表現在是否閱讀了課外書籍,并認真做筆記。在課外閱讀這方面,學困生做得要少些,有的學困生甚至不進行這方面的學習。
四、鄉鎮小學中年級學困生轉化策略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非常小的種子,在某個時候總會發芽,所謂的“好學生”與“壞學生”是一定范圍內相比較的結果,只具有一種相對的意義。事物是發展的,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學困生只是暫時的。因此,我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從家庭教育、教師教育、學校教育等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一)家庭教育層面
1.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學困生的成長,要特別注重心理成長。所以,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對于學困生來說就顯得特別重要。家長不僅要營造和諧氛圍,還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最起碼應該給孩子提供一間屬于自己的書房,有利于孩子安靜地學習和做作業。
2.發揮家長監督作用,提高孩子完成作業的質量
在學困生群體中,完不成家庭作業或不認真完成作業是常見的現象。針對這些問題,發揮家長監督作用,提高孩子完成作業的質量就顯得特別重要。
3.全面、客觀、正確地評價孩子
學困生的家長在評價自己的孩子時往往是過低評價,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導致孩子自信心的缺失。因此,家長一定要正確客觀地評價孩子,多看到他們的優點。通過積極評價,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二)教師教育層面
1.轉變對學困生的評價觀念
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感覺學困生難轉化,逐漸對學困生失去了信心,認為學困生是轉化不了的,沒有希望。其實每一位學困生都有自己的花期,只不過有的學困生的花期長一點,有的學困生的花期短一點,但總有開放的一天。所以,我們的教師要轉變對學困生的評價觀念,多給他們一點時間、一點耐心,相信學困生是有希望的。
2.針對學困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專門輔導
學困生接受新知識的速度要比那些優秀學生慢。在某些知識點上會出現盲點,比如難以認識形近字。他們在識字或背誦課文方面花費的時間要比優秀的學生多一些。這就要求教師在這部分學生身上多花一點時間,多花一些精力。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進行專門的輔導,為學困生打開一扇天窗。
3.讓學困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
學困生往往是比較自卑的,內心總是希望得到老師或同學的肯定。還有些學困生比較頑皮,在課堂上專門搞些小動作,其實是想引起老師或同學的關注。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可以把簡單的學習任務交給這部分學生,讓他們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找到學習的樂趣。
4.在識字教學環節中多給學困生識字朗讀的機會
學困生的識字問題要比那些優秀學生嚴重。很多學困生在早讀時或課堂上不愿意朗讀,主要原因是對課文中的某些生字還不會讀,無法進行朗讀。所以,識字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顯得非常重要。老師在識字教學環節中,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多起來讀讀,幫助他們解決識字問題。
5.培養學困生朗讀與口語表達的興趣
很多學困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不愿意朗讀,更不喜歡口語表達,在課堂上的發言顯得膽怯,而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語言課程,需要學生多朗讀,進行相關的口語表達訓練,以提高自己的語言敏感度。進行口語表達訓練是解決他們作文難的有效方法。
(三)學校教育層面
1.學校要重視學困生轉化工作,為學困生創造良好的環境
為了有效推進學困生轉化工作,學校應成立學困生轉化工作領導小組,統領學困生轉化工作,使教師在學校的引領下,認真開展學困生轉化工作,讓學困生感受到學校的關心。為學困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做到學校教育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
2.家校聯合,指導家長教育孩子
學困生的轉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學校一己之力就能解決的,還需要家庭的有效配合,要使家庭教育有效配合學校教育,還得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學??梢酝ㄟ^專題教育、家長會等有效途徑培養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有效實現家校聯合。
3.注重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實施者,教師素質的高低關系到學校教育的質量。因此,學校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為教師繼續教育創造機會。
只要我們教師耐心澆灌學困生這顆幼苗,相信他們終會迎來自己的花期!
參考文獻:
[1]陸筠.小學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0.
[2]劉金霞.小學語文學困生的產生原因分析[J].語文教育,2015(6):32.
[3]劉偉.淺析學困生成因及其應對方法[J].學園,2010(7):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