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婷婷
摘 要:美術作為一門鑒賞性的學科,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啟蒙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最有利于促進學生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提升。然而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小學美術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并不高,加之教師照本宣科式的教學,使得整個課堂教學過于壓抑與枯燥,從而導致學生創新能力與想象能力的缺失,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基于此,針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如下建議。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提升,人們愈發重視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而小學美術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與想象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要注重主觀意識與內心精神世界的表現,多讓學生欣賞一些帶有美感的圖片,使其主動走入課堂,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基于此,針對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如下見解。
一、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創新能力與學生的個性密不可分。素質教育下更強調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具有獨立意義的個體,是具有差異性的人。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高度貫徹素質教育教學的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其帶入具體的課堂實踐教學活動中。而良好學習氛圍無疑是學生主體地位發揮的最佳渠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轉變傳統教育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將課堂重新還給學生,讓其做課堂的主人,以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這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為了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壓抑、緊張的學習氣氛,還需要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通過課堂教學中的互動與交流,來降低學生對于老師的畏懼感以及對于同學的陌生感,以此來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目的。
二、借助多媒體設備,發揮想象力
美術是一門以主觀體驗與感受為主的學科,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味地照本宣科,學生不僅不能感受到美術教學的樂趣,還會讓學生感到困擾或者不解。這是因為單純的理論教學會讓小學階段的學生無法理解與感受,往往會使學生喪失美術學習的興趣。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成為廣大美術教師共同探討的話題。而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無疑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將其運用到美術課堂教學中能夠使抽象的話語形象化,使死板的圖畫生動化。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發展緩慢,其理解與感受事物多來源于直接感官,而多媒體集動畫、視頻、文字、圖片于一體,能夠有效幫助小學生感知文本,感受到美術教學的樂趣與魅力。多媒體教學的運用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能夠讓學生在直接感官與體驗中激發自身的想象力,培養自身的創造力與實踐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時,教師應當提前做好課堂的設計,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回答得上、理解得了,還要讓其能夠進行主動思考,并在思考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想象意識。
三、創設課堂情境,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生最喜歡聽故事,且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進行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將其思維帶入到課堂教學中,并在主動參與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游戲進行故事情節的創設,也可以運用歌曲或者表演進行情境創設。具體的情境創設,讓學生身臨其境、如聞其聲,以此讓其在模擬的情境中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發揮自己的才華。這種情境創設法最大的優點在于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其感受到他們是有發言權與參與權的,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器皿。但在運用這個方法時,需要充分結合學生學習特點與發展規律,讓其有機會并且有能力進行相關問題的回答與解決,以此才能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表明:情境創設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運用得當,就能夠充分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創新能力是對每一個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理應肩負起培養創新能力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素質教育教學理念,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式的運用,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從而達到促進全體師生共同進步與發展的目的,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承輝.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
[2]于疏影.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
[3]龐亞杰.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東方青年(教師),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