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輝萍+王雪梅+張君賢+方勇+曹晨曦+張宗豪+王國志



摘 要:文章采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訪談、數理統計和邏輯分析等方法,對當前蘇州市中小學武術項目教學現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發展對策進行研究,并得出相應的結果,從而為中小學武術教學提供實踐支持。
關鍵詞:中小學 武術教學 現狀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10—0070—05
1 問題的提出
當歷史的車輪進入到21世紀后,中國武術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也得以蓬勃發展,武術的文化性和教育性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武術在中小學的發展有點那么不盡人意。但是,到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終于又迎來了武術發展的春天。上至教育部和體育總局的武術管理中心,下至不少中小學、社會培訓中心,都是將武術作為當代一個文化來推廣。先是由教育部和武管中心向中小學推行武術操;后又由武管中心向社會大力推廣“中國武術段位制”標準化管理體系,加快武術面向社會、面向世界的推廣工作。這些都是國家看到了武術作為一種文化的作用。在“文化強國”的背景下,武術在中小學的開展,更能加強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因為,武術是我國傳統體育的文化精粹,學習武術對少年兒童在身體姿態控制、動作技能發展、增強體能素質等方面均有積極的作用。學習武術對學生意志品質培養、道德精神的修煉、武術文化的習得有著顯著的效果。2014年始,江蘇省教育廳體藝辦制定了《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將武術列為三個必學內容之一,還有兩個是田徑和體操。方案中指出,武術既對學生身體鍛煉與發展有積極作用,也對豐富體育與健康課程文化內涵、傳承我國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頒布后,蘇州市的中小學武術教學是怎樣的呢?武術教學的開展中會遇到怎樣的問題呢?本課題將通過調查、分析,對目前蘇州市中小學武術的開展情況和存在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便蘇州市中小學武術項目的更好開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蘇州大學圖書館和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查閱相關論著,為分析現狀、探尋問題、擬定對策奠定理論基礎。
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設計體育部門負責人、教師和學生調查問卷,經專家會議論證后,于2014年10月8日起,在蘇州市市區的姑蘇區、園區、新區、吳中區、相城區,選取了10所小學和12所初中進行調查。小學分別是蘇州市滄浪實驗小學、蘇州市平江實驗小學、蘇州市婁葑實驗小學、蘇州市三元第三小學、蘇州市澄陽小學、蘇州市珍珠湖小學、蘇州市越溪實驗小學、蘇州市金色小學、蘇州市金雞湖學校、蘇州市工業園區青劍湖學校;初中有蘇州市草橋中學、蘇州市振華中學、蘇州市第二十四中學、蘇州市第二十六中學、蘇州市景范中學、蘇州市南環中學、蘇州市越溪中學、蘇州中學園區校、蘇州市園區一中、蘇州市星海實驗中學、蘇州市高新區第二中學、蘇州市工業園區青劍湖學校。
(1)小學問卷發放的情況:體育部門負責人問卷,各校1份,共發放10份,收回10份,有效問卷10份,有效率為100%;體育教師問卷,根據各小學體育教師的人數發放,共發放73份,收回73份,有效問卷71份,有效率為97.2%;學生問卷各小學50份,二至六年級各10份,共發放500份,收回448份,有效問卷419份,有效率為93.5%。
(2)初中問卷發放情況:體育部門負責人問卷,各校1份,共發放12份,收回12份,有效問卷12份,有效率為100%;體育教師問卷,根據各初中體育教師的人數發放94份,回收78份,有效問卷74份,有效率為94.9%;學生問卷各校30份,按初一、初二、初三各10份發放,共發放360份,回收352份,有效問卷342份,有效率97.2%。
2.3 訪談法
通過走訪和電話交流的形式,就課題研究的相關內容和問題,與部分體育部門負責人和體育教師進行交談,了解他們在《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的精神下,對中小學武術項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方面的意見和看法。
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office excel工作表,對調查資料和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分析數據反映的現象和問題,為課題研究提供實證。
2.5 邏輯分析法
對調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探尋蘇州市中小學武術項目教學的現狀、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及發展對策,為蘇州市中小學武術教育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3 結果與分析
3.1 當前蘇州市中小學武術教學現狀
3.1.1蘇州市中小學武術教學開展情況分析
3.1.1.1武術在中小學開展的必要性和意義
調查數據表明,84.8%的中小學體育教師認為武術應該是中小學生學習的體育項目;只有1.4%的教師不認同武術應該是中小學學生學習的體育項目;但也有13.8%的體育教師13.8%認為在中小學武術教學可有可無。針對江蘇省教委從2014年起將武術設定為中小學生必學項目的決定,有91.7%體育教師認為“很好,很有必要”;只有8.3%體育教師認為“沒有必要”。只是,在近十幾年里,武術在中小學的開展很不樂觀,“有70.3%的學校沒有開設武術課”。[1]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小學的地位更加凸顯。武術是一種文化,更是我國特有的體育項目,在中小學開展武術更是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那么,在中小學開展武術教育具有怎樣的意義呢?表1顯示,廣大教師認為,武術作為中國特色體育項目,在中小學開展的意義在于:(1)武術教育首先“能夠提升學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占95.9%);(2)武術教育還“能夠使中小學生更加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占86.9%);(3)作為體育項目的武術當然“能夠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占79.3%)。endprint

3.1.1.2學校武術教學計劃與武術教學模式
教學計劃是課程教學的基本依據。武術要在中小學里開展,首先是體現在各學校的體育教學計劃中。這次在2014年《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的精神指導下,蘇州市已有72.7%的小學制定了武術教學計劃;但是,還有27.3%的小學沒有制定武術教學計劃,或者說還沒有來得及制定。
雖然有72.7%的小學已經將武術列如入了教學計劃,從調查中發現,目前在蘇州市的各小學中,有77.3%的學校已經將武術列入了體育課程之中;但也有22.7%的學校還沒有將武術列如體育課程中。
在武術的教學模式方面,調查表明,有61.4%的教師認為武術教學是穿插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有38.6%的教師認為,武術教學是獨立于其他教學的,是純武術課。在認為純武術課中,有的小學武術課是以“3+1”模式進行教學,即每周4節體育課中,其中一節是專門的武術課,這樣看來武術課的總課時,就占到總體育課課時的四分之一,如相城的珍珠湖小學;有的小學武術課是以每學期多少課時來安排多少節武術課,如園區的金雞湖學校、越溪實驗小學等,這些學校的武術課時,一般占到總體育課時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在與部分教師的交談中了解到,有的小學雖然將武術列入了教學計劃中,在相應的體育教材中也有武術的內容,如武術的組合動作、武術操等,但是在具體教師的執行過程中,由于自身不是武術專業出身,不會武術教學,所以在中小學的體育課程中基本上是不教武術內容的。
3.1.1.3武術教學內容應適合中小學的武術需求
中小學武術教學的改革,很難的一個地方是“教什么”。也就是說什么樣的武術或武術動作是中小學生喜歡的。這次的《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中,根據不同水平層次也設置了相應的武術教學內容。調查顯示,86.2%的教師認為江蘇省設定的武術項目各水平階段的教學內容是適合中小學的武術需求的;也有13.8%的教師認為不適合。但大多數體育教師是持肯定態度的,適合,但不一定能滿足中小學生對武術學習的需求。調查顯示,除了“實施方案”中的武術內容外,有86.9%教師認為在教學中可以增加一些學生喜歡的武術內容。另外,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在本次“實施方案”前,有的小學已經開設了武術教學內容,甚至是純武術課程,而且還是有特色的武術課程,并且開展的很好。如越溪實驗小學開展的“船拳”、相城區珍珠湖小學的“南拳”。調查表明,在“實施方案”之前,有78.6%教師有過武術教學的,這說明不少學校是有過武術課程的。
3.1.1.4武術教材的準備情況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保障,體育課程也不例外。武術的教學必須要有武術的教材,以保證武術教材有據可依。調查顯示,有66.2%的體育教師認為有必要制定武術的校本教材;33.8%的體育教師認為沒有必要。這次《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中的武術內容,也只是一些動作名稱。具體的動作姿勢、方法、運動路線、要求等都沒有,這樣會給實際教學帶來不少困惑與爭議。既然江蘇省教委規定武術為中小學的必學內容,且有各水平階段的內容安排,就可以組織專家對技術動作進行統一編寫成教材,給全省各中小學作為武術教學的指導性教材使用。
表2顯示,之前有武術教學課程的一些學校,有的已經有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占33.1%);目前正有一些學校正準備制定武術的校本教材(占19.3%);沒有校本教材的占47.6%。也就是說,沒有和正在準備的占到66.9%。為了盡快落實《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江蘇省教委應盡快組織專家編制詳細的武術教材。
3.1.2蘇州市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現狀及武術教學情況分析
3.1.2.1蘇州市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基本信息情況
3.1.2.1.1體育教師的性別和年齡特征分析
調查表明,蘇州市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男女性別所占的百分比差異還是蠻大的,男教師占66.2%,女教師占33.8%。而表3所顯示的體育教師的年齡特征,30歲以下的占36.6%,31-40歲的占44.8%,41-50歲的占10.3%,51歲以上的有8.3%。從數據上分析,4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占到81.4%,可以說是絕對的年輕化。這跟當前的城鎮化發展、城市規模擴大有關,新蘇州人口不斷增加,新的教育機構也不斷涌現,相應的體育教師需求增加,年輕的體育教師就成為了蘇州市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新生力量。
3.1.2.1.2體育教師的學歷與職稱特征分析
表4顯示,蘇州市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學歷特征主要是以本科為主,占到70.3%;具有碩士學歷的占到22.1%;專科學歷的占7.6%。隨著學校對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今后在中小學中具有高學歷的體育教師的比例會越來越大。
表5顯示,當前蘇州市中小學體育教師的職稱特征是,正高級占0.7%;高級占13.1%;一級教師占50.3%;二級教師占28.3%;三級教師占7.6%。這個特征跟體育教師總體年輕化有關,職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上升。目前學校教師職稱的晉升,是與教學和科研能力掛鉤的。在與部分教師的交談中得知,他們職稱晉升的最大難度在科研上。
endprint
3.1.2.2體育教師的專業特長情況分析
表6顯示,蘇州市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特長中最多的是田徑,占29.6%;其次是籃球,占14.5%;第三是武術占9%;排球、健美操第四,占8.3%,其他的項目,包括自行車、網球、游泳、體操、跆拳道等項目,合計也占8.3%;后面是足球、乒乓球,各占7.6%;然后是羽毛球占6.8%;從百分比和排序上看,武術專業的體育教師僅次于田徑和籃球,排在第三,占體育教師的9%。但是,以調查對象的22所中小學計算,平均每所學校只有0.56位武術教師,這對于今后武術成為中小學必學項目來說,是明顯不夠的。
3.1.2.3體育教師的武術教學情況
調查表明,在此前(2014年),蘇州市中小學教師中有69%有過武術教學經歷;但也有31%體育教師沒有武術教學經歷。而調查顯示,當前承擔著武術教學任務的體育教師有46.2%;沒有武術教學任務的體育教師占53.8%,一半以上的體育教師當前是沒有武術教學任務的。表7顯示,在有武術教學任務的小學體育教師中,其武術教學任務主要集中在一至五年級,六年級的武術教學要少很多;其中三年級占46.3%,二年級占31.7%,一年級和四年級都為26.8%,五年級有21.9%,六年級只有7.3%。調查顯示,在承擔武術教學的初中體育教師中,其武術教學任務主要集中在初一年級,占92.3%;有初二的武術教學任務教師占65.4%;而有初三武術教學教師只占26.9%。由此可見,初中的武術教學集中在初一年級和初二年級。
調查表明,在2014年《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出臺后,蘇州市體育教師中只有69.7%的教師認為能夠勝任當前形勢下的武術教學任務;有30.3%的體育教師還不能夠勝任武術教學任務。為了能夠貫徹執行好《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的精神,相關部門應盡快組織體育教師進行武術教學的培訓。
3.1.3蘇州市中小學生對武術的認知情況分析
3.1.3.1中小學生對武術的喜歡程度以及喜歡武術的原因分析
調查表明,有72.9%中小學生是喜歡武術的;但也有27.1%的中小學生不喜歡武術;喜歡的比例還是很高的。中小學生們在回答為什么喜歡武術時(表8顯示),有43.2%的學生認為,喜歡武術是因為“習練武術后可以保護自己和家人”;有38%學生認為,喜歡武術是因為“武術可以健身”;有19.8%學生喜歡武術,是因為“練習武術很酷”;有19.6%學生喜歡武術,是因為“武術是中國的”。以上數據說明學生們喜歡武術,首先看到的是武術的防身自衛功能,其次看中的是武術的健身功能,然后是武術的欣賞功能和武術的民族特色。
3.1.3.2中小學生知道武術的途徑
表9顯示,有57.3%的中小學生是“從電影、電視里”知道武術的;有24%的中小學生是“從現在的武術老師那里”知道武術的;有17.9%的中小學生是“看過武術比賽”;有12.4%的中小學生是“以前在武術班學習過武術”;從其他渠道了解武術的占1.6%。從以上數據的排序上看,中小學生們知道(了解)武術首先是通過電影、電視中的武術搏斗或武術動作了解的;現在的小孩,放學后回到家最喜歡的,可能就是看電視了。現在有不少動漫片中都含有武術文化內涵,如電影《功夫熊貓》。第二是從體育老師那里知道武術,這說明學校開設武術教學,對學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第三是看過武術比賽,說明學校或社會上武術的開展活動還是比較多的。第四是以前在武術班學習過武術,蘇州市近些年來,很多“少年宮”、“教育培訓機構”都開設了武術學習班,使不少小孩在兒童階段接受了武術的熏陶。其他渠道,則是通過家長、同學等了解到武術的。
3.1.3.3中小學生對待武術課的態度
調查顯示,上過武術課的占31.9%;沒有上過武術課的占68.1%。這數據表明,截至目前為止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學校有武術課,仍有三分之二的學校沒有武術課,武術課的開課率很低。
據調查,在上過武術課的學生中,有65.8%的學生是喜歡武術課的;有四分之三的學生喜歡,說明小學中的武術課還是受到大多數學生喜歡的。但也有34.2%的學生不喜歡武術課。在問及為什么不喜歡武術課時(表10顯示),排第一位的是“動作太枯燥,沒有實用性”(占64.8%);其次是“動作太難,不好掌握”(占62.9%);第三是“動作太簡單”(占26.3%);第四是“老師教的不好,沒有吸引力”(占19.7%)。這說明我們的武術教學內容還是要遵循“簡單實用”的原則。同時還要教師們提高自身的武術修養,提高武術教學的魅力。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為貫徹《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精神,蘇州市已有72.7%的中小學制定了武術教學計劃,并將武術納入了體育課程中。只是在武術教學模式上,各校不盡相同。但是,中小學武術教材非常缺乏,只有33.1%的學校有武術校本教材。
(2)當前蘇州市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是絕對的年輕化,4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占到81.4%;在這教師隊伍中武術教師的比例占到9%;有武術教學經歷的體育教師占69%;而能夠勝任當前形勢下武術教學的體育教師占69.7%;但仍有約三分之一的體育教師沒有武術教學經歷、并不能勝任當前的武術教學。endprint
(3)蘇州市目前有武術教學的小學中,其武術教學主要集中在1—5年級;而有武術教學的初中,其武術教學主要集中在初一年級,占92.3%;初二年級有所減少,占65.4%;初三年級的武術教學更少,占 26.9%。
(4)有72.9%的中小學生是喜歡武術的。學生們喜歡武術首先看中的是武術的防身自衛功能,其次是武術的健身功能,然后是武術的欣賞功能和武術的民族特色。
(5)中小學生們對武術的認知主要是從“電影、電視”中獲得的;其次是從學校體育教師的武術教學中認識武術;有部分學生是看過武術表演,以及參加過校外的武術培訓班的學習。
(6)對于武術課,有72%的學生是喜歡的。但是,也有28%的學生不喜歡武術課,他們不喜歡武術課的具體原因主要是認為“武術太枯燥、沒有實用性”、以及武術“動作太難、不好掌握”。
4.2 建議
(1)盡快制定規范的武術教學計劃。各學校應根據《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精神,盡快制定出符合各自學校情況的武術教學計劃。
(2)盡快組織專家編制合理的武術教材。根據《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中的武術必學內容,可以在全省內組織武術方面的專家盡快編制出合理的武術教材。
(3)加強武術師資隊伍建設,引進武術專業教師,并組織體育教師的武術培訓。
(4)多開展課外的武術活動。加強課間操的武術活動;成立校武術隊、表演隊,使學生們能夠接觸更多不同的武術內容。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我國中小學武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研究[M].北京:高教育出版社,2008.6:1
[2]王 崗.民族傳統體育與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167
[3] 關于印發《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蘇教體藝(2014)3號.
The Teaching Status of Wushu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Suzhou
Yan Huiping Wang Xuemei Zhang Junxian Fang Yong Cao Chenxi Zhang Zonghao Wang Guozhi(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2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current status of wushu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Suzhou,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eaching of wushu The status quo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