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竹蕓 王乾光 +李俊峰
摘 要 為了達到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成果目的,文章對在會計信息化課程中實施分層教學模式進行探索。針對目前會計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總歸納與分析,對分層教學法在課堂教學實施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與研究,為會計信息管理專業(yè)實施分層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 會計信息化 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55
Research 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Stratified
Teaching Method in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Course
RAO Zhuyun, WANG Qianguang, LI Junfeng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ujiang, Jiangxi 332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l in the cours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or the total in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stratification.
Key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mode; the layered teaching
在目前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顯著差異。為了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因素問題,設置相對應的不同教學層次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實施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相應的測試,讓每位學生能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所提高,使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上發(fā)生很大的轉變,激發(fā)學習興趣。
1 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會計信息化課程還是采用“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的模式。即學生通過教師講解演示跟著進行相應的操作,這種方法看似直觀、方便,對知識點把握得較好,但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考慮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學習習慣和風格的差異,不同學生智力水平的差異和接受能力的差異。學生缺乏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導致同一個班上出現(xiàn)多層次學生。即接受能力弱,學習任務不能按要求完成的學生“吃不好”;學習能力強、求知欲強烈的學生“吃不飽”等現(xiàn)象。這種教學模式對目前參差不齊的學生來說,學習效果也不是很好。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還是以傳統(tǒng)教學方法為主,教學過程都是統(tǒng)一的,針對性比較差,學生綜合能力素質不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較差。針對上述這些問題,在現(xiàn)有條件下,尋求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新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是當下會計信息管理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開展“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實施分層教學顯得更為現(xiàn)實和必要。
2 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會計信息管理專業(yè)課程實施分層教學,是以學生的個性化特征為依據(j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指導思想進行調整,設計出差異化的多層次教學計劃與教學目標,并根據(jù)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進行教與學的互動,提高學生自信心,使得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在其“最近發(fā)展區(qū)”得到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培養(yǎng)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盡快研究并建構分層次教學模式體系,是非常有必要、有意義、有價值的。
第一,根據(jù)教師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觀察,對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劃分為A、B、C三類。其中:A類學生,是指那些成績比較好的、求知欲強烈的學生,他們常常感覺對于在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內容“吃不飽”,不能夠滿足學生的要求,他們大約占10%左右;B類學生,成績一般,能跟上老師上課思路,在課堂上能聽懂并能及時“消化”,他們大約占70%左右;C類學生。在課堂上能聽懂,但不能完全“消化”,他們大約占20%左右。很明顯,上述三類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由于個體的差異不同,不同學生的學的動機、方法、態(tài)度及興趣就會不盡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xù)采取 “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的教學模式,往往會形成優(yōu)秀的學生覺得學習內容太簡單而“吃不飽”,較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而產生厭學甚至不學的情況。
第二,分層教學法的教育理念是針對傳統(tǒng)教學法中存在的問題,利用科學的工具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態(tài)度、興趣愛好、個性特點、接受能力等標準進行分層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和掌控者,教師加強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jiān)督與考核,展現(xiàn)了教與學的互動。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endprint
最后,分層教學是面向所有學生,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專業(yè)認知結構,將學生進行動態(tài)分層。教師在了解學生現(xiàn)狀的基礎上按學生的個體差異加以分層:即A、B、C三層。針對各類層次學生學習現(xiàn)狀,制定各類層次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如果學生在C層有進步,具備進入B層的條件可以讓其進入B層,這樣可以激發(fā)B層和C層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果學生在A層里學習覺得吃力,可以隨時回到B層或C層。經過不斷“遞進”分層,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充滿希望,堅定信念,培養(yǎng)學生拼搏進取的精神。
3 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可行性
(1)分層教學法可以充分體現(xiàn)教育的公平與平等性,教師在教學前,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指導思想,設計出具有一定差異化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與教學方法,并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態(tài)度、接受能力、興趣愛好,對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輔導和測試,使學生能在各自的起點上按照各自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樣能夠較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優(yōu)勢,體現(xiàn)自我價值,從而使師生關系融洽,使教師課學堂教學駕馭能力及教學研究能力更能得到鍛煉和進步,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2)分層教學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分層教學法下,教師將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個人需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有效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在分層教學中使用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態(tài)度、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等標準進行動態(tài)調整分層。在制定總體教學目標時要求總體目標一致,具體目標要求則不同,即需要達到教材規(guī)定的目標,但對教材內容分層、練習分層、教師的評價分層等方面需視具體情況而定。我們可以依據(jù)各類層次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學習態(tài)度、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為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接受能力都較強的,B為學習能力、接受能力一般,但組織能力較強的,C為學習能力一般、接受能力較弱的,但溝通協(xié)作能力較好的),并制定課堂教學目標,即基本目標、發(fā)展目標、創(chuàng)新目標。創(chuàng)新性目標是指學生能對教學大綱進一步深化,能夠拓寬知識面,學生要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發(fā)展性目標是指學生達到所學所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還要能靈活運用所學的技能。基本性目標是指學生能夠掌握課本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4 分層教學的建議
分層次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
(1)從教師層面來說,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把教材分析得淺顯易懂,拓展知識面,加大備課難度,在這基礎上合理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高和促進教師授課的廣度和深度。其次,要求教師經常更新教育理論知識,提升專業(yè)水平、業(yè)務水平,促使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特點,尊重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2)在教學策略方面,要求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去獲取信息,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問題并能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在課堂管理方面,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嚴要求,提高課堂組織紀律性,采取多贊美少批評方式,構建與學生“對話”的課堂,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與互動”的教學方式。通過問答、討論、共同參與、共同分享、相互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 結束語
分層教學是一種有意義的教學改革嘗試,也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各類學生的個體特征,雖然在分層教學實施過程中會存在諸多的問題,但它營造著良好的師生氛圍,讓學生在快樂驅動下主動學習,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保證各層次學生都能有進步,發(fā)揮其最大潛能。但如果不嘗試著去面臨挑戰(zhàn),那將永遠改變不了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也不能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分層教學,加強對學生的溝通交流與心理疏導,找出并解決在分層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方法及對策,就能夠發(fā)揮其優(yōu)勢,使會計信息管理專業(yè)課程分層教學發(fā)揮重要作用。
基金項目:2016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名稱:基于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分層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以《會計信息系統(tǒng)應用》課程為例;項目編號:JXJG-16-51-10
參考文獻
[1] 益榮龐.會計專業(yè)分層次遞進教學初探[J].現(xiàn)代教育,2011(6):77-78.
[2] 陳莉.淺談高職高專大學英語分層教學[J].科技信息,2012(25).
[3] 余灼萍.會計信息化課程的分層次教學探討[J].會計之友,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