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
【內容摘要】在多元價值的侵襲之下,缺乏穩定價值觀的學生,極容易受到各種信息資源的影響,校園欺凌和暴力傷害的事件也就時有發生。因此,作為初中的班主任就應該引領學生進行關注與引領,對學生的安全防范工作,有效避免校園欺凌和暴力傷害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交互溝通 心理疏導 留守兒童 校園欺凌
隨著社會的發展,初中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發廣泛,各種影視資源、網絡游戲也開始對學生內在的認知渠道構成了較大的影響。在多元價值的侵襲之下,缺乏穩定價值觀的學生,極容易受到各種信息資源的影響,校園欺凌和暴力傷害的事件也就時有發生。因此,作為初中的班主任就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安全防范工作,有效避免校園欺凌和暴力傷害事件的發生。
一、注重交互溝通,及時發現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
很多學生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內在意識的困惑,尤其是面對校園暴力和欺凌現象時,常常由于心靈認知能力的限制,導致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壓抑自己的心中,不敢與人進行交流。因此,教師就應該強化溝通,讓所有學生都意識到在校園中,老師是他們值得依賴的人;而到了家中,父母就是值得信賴的人。在處理校園暴力和欺凌事件時,教師就應該針對學生不愿說、不敢說的心理特點,通過家校之間的相互溝通,對學生的內在認知進行梳理,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生命的健康發展。
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一方面要向學生普及告知校園欺凌和暴力傾向的發展,讓所有的家長都能充分意識到這種發展趨勢的苗頭,引起家長關注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真實狀態;其次,班主任要利用家長會、家校溝通平臺等媒體手段,向家長宣講受欺凌孩子表現出來的一般狀態,讓家長能夠憑借自己的觀察真正了解孩子,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中;最后,家校溝通就要求班主任一旦發現有這些傾向苗頭的學生,就應該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尋求家長的幫助與支持,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高效發展。
家長是學校實施教育得力助手,更是堅強的后盾。班主任就應該善于利用家長的認可,在求得家長認可的基礎上,為解決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帶來的負擔和影響,提供最為適切的教育力量。
二、強化心理疏導,逐步降低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
學生是學校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主體。任何一種方式的落實,都必須要借助學生的視角進行落實。因此,要想這正強化校園管理的安全意識,杜絕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就必須要從學生這一維度出發。而初中生由于自身的控制意識相對薄弱,他們一般都容易沖動,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性的意識非常強烈。班主任就應該可以通過多觀察、多了解的方式,在第一時間發現情況,并進行及時地梳理,從而將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扼殺在搖籃中。
小花和小龍是同桌,兩個人的個性差異相對較大。之所以將這兩個孩子安排坐在一起,我的意圖是想借助他們彼此互補的個性,改善他們的不足之處。但筆者發現小花同學最近顯得意志消沉,甚至有時變得唯唯諾諾,而她的同桌小龍則總是一副春風得意的樣子。教師及時向小花和其他同學進行了解,發現這兩天小龍常常欺負小花,經常不經小花同意就擅自拿小花的東西,幾經交涉之后,小龍并沒有半點改變,反而顯得變本加厲。了解了這些情況之后,教師迅速分為兩步對他們進行交流溝通:先是小花,筆者鼓勵她要勇敢的向他人說“不”,捍衛自己的權利和尊嚴,老師永遠都是她堅強的后盾;隨后就是小龍,教師要讓他意識到欺負別人問題的嚴重性,并能夠舍身處地的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在這樣的心理疏導過程中,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抵制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人人有責,也讓其他學生取消這樣的認知,促進學生生命健康成長。
三、關注留守兒童,徹底隔斷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
據有關權威部門的調查顯示,很多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都發生在一些留守兒童身上。的確,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他們在校園中常常表現出相對內向的個性,往往容易被他人所欺負;再加之父母不在身邊,他們缺乏家庭的保護傘,即便是遭遇了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也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因此,教師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
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一方面體現在教師要利用學校活動、教育等其他平臺,多關注他們表現出來的言行,多引導他們與班級的其他學生一起參與到班級的集體項活動中,讓他們與同伴們一起歡樂、一起表達,強化留守兒童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要將對留守兒童的關心,讓班級中的其他學生都能看到,一方面讓留守兒童能夠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同時也要其他學生認識到教師對留守兒童的特別關注,盡量將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控制在零范疇內。
教師可以這樣的方式,主要是從標本兩個方面都對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的現象進行控制,提升所有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讓那些存在著不良傾向的學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情緒控制能力的能力。
總而言之,隨著學生心理年齡的不斷成熟,尤其是受到社會文化氛圍的干擾,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已經逐步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范疇。每個孩子有著天使般純真的心靈,他們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未來。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影響到的是孩子,但究其本質卻是讓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受到影響。我們就應該從家庭教育、孩子自身入手,做好溝通和疏導,從而讓每個孩子都能遠離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梁豐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