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秋 李晶
【摘要】《人機交互技術》課程是軟件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核心課程,本文針對我院移動開發方向的教學現狀、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特點,分別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教學研究,培養出具有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學生,希望對其他高校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人機交互 軟件工程 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232-01
一、背景
在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中,人機交互被列為了支撐信息技術發展的科學基礎之一;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等均將先進的人機交互、虛擬現實技術列為予以特別關注的資助項目[1];隨著技術發展與社會需求的日益增長,計算機學知識體系已將HCI 列為一個獨立的知識域;最新的軟件工程知識體系和計算機科學知識體系都將 HCI列為一個獨立的知識域[2]。
二、教學現狀
廣東東軟學院是一所IT專業特色的工科院校,對計算機類專業一直重點支持,特別是軟件工程專業,一直是學院的王牌專業。自辦學以來,我院非常重視教育對培養社會創業人才,首先成立大學生創業中心SOVO,學生自主成立的虛擬公司,學校為每家公司配一位技術指導老師,使學生在學習IT知識和實踐的同時,全面了解現代企業運作的環境。在重視人才綜合能力培養、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引導下,《人機交互技術》課程列為軟件工程核心專業課程之一。本課程程涉及知識領域多,理論性強,按照傳統的講授法會比較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很難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項目中。軟件工程專業中,每個班男生占98%,性格大多內向,課堂氣氛比較沉悶,不善于表達,與老師互動性較少。同時,由于師資原因,《人機交互技術》課程是大班授課。
三、教學內容
《人機交互技術》課程安排在大二上期,共48學時。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人機交互的背景、發展歷史、交互設計原則、交互設計過程、交互式系統的需求、交互式系統的設計等知識,選取比較流行的xmind思維導圖軟件和MockingBot或Axure交互軟件。根據軟件技術發展的趨勢,以移動端軟件為例,結合當前主流交互原型技術,可以使學生掌握人機交互設計的基本理論與技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以后的學習與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教學探索
(一)“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人機交互技術》課程采用大班授課項目組研討教學模式,教師講授理論知識,選取大量案例進行分析、實操演示、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和互動交流為主的教學過程。課程內容按照“精講內容、自學內容、實操內容、研討內容”進行劃分,力求突出教學內容重點難點,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其中,精講部分由主講教師采用授課法講解基本知識,比如:自學內容以學生主導,教師提供參考網址、書籍、自學方法,驗收自學成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和思考的能力;實操部分以案例引導、項目驅動法講解;研討部分,主要是以項目組形式展開,教師指導。
(二)依托項目實踐,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意、加速創新步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通過項目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學生真正掌握課堂的理論知識。在項目實踐的開發過程中,項目組同學自主選題,根據選題,采用頭腦風暴法分析需求,使用親和圖法、人物角色法、場景分析法等提取需求,以xmind軟件輸出討論成果。
(三)娛樂式、趣味式的交互多媒體教學
1.課程組教師設計制作教學課件,利用動畫、聲音、視頻、圖片進行課程教學。
2.教師從專業角度入手,開發一款類似抽獎模式的提問軟件,收集學生的照片,對應學生的學號、姓名導入系統,上課隨機提問。
3.借助微助教平臺,學生掃二維碼方式點名,增加課程趣味性。
(四)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在課程實踐環節,教師提供的實踐題目是針對各種類型的學科競賽。課程結束后,學生的作品即可作為課程考核大作業也可作為參賽作品,教師繼續指導并鼓勵學生參加。在參加競賽的過程,學生的潛能被激發、學習欲望提升。
(五)豐富多樣的考核方式
課程的考核方式和作業形式的多樣化,確保成績公平性。本課程的考核方式為考查,總成績=平時成績(出勤15%+課堂表現15%+平時作業30%)+期末大作業(40%)。其中,平時作業3次,期末作業由團隊完成,以現場答辯形式參加考核,提交內容包括:詳細分工說明、需求分析、思維導圖、交互原型,《人機交互技術》設計報告。
(六)課后反思、收集學生反饋,加強師生交流
教學反思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需要放下身架,走進學生,融入學生,自由平等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收集學生的課堂反饋,反思教學方式、教學環節設置、教學內容等。
五、教學成果
通過上面的教學模式,移動開發方向在創新創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2017年,廣東省攀登計劃,基于姿態識別與K-means算法的老年人安全伴侶應用設計獲省立項,廣東省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知心睡眠”——大學生睡眠監測APP獲省級立項;2016年,廣東省攀登計劃中,基于智能手機金標試紙定量檢測儀的研究、基于云計算的人臉識別課堂考勤系統獲省立項。
六、總結
針對我院教學情況,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課堂的體驗,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娛樂式、趣味式的交互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小武.從人機界面到人機交互的課程改革進展[J].計算機教育.2009(02).
[2]林連南等.人機交互課程體系設計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5 (1)78-82.
作者簡介:
王千秋(1989-),女,漢族,碩士,研究方向:軟件開發、機器學習。
李晶(1987-),女,漢族,陜西商洛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軟件開發、人機交互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