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群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育方式的弊端暴露無遺,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我國不斷推進教學改革。目前各大小學院校為了配合新課標改革,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革新。數學學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科目,小學數學更是學生學習學習的基礎。傳統的教學方式知識照本宣科,很容易使小學數學課堂變得索然無味。本文通過對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中的使用進行研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關鍵詞】生活情境方法 小學數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042-02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的形成階段,也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從我國整體的教學現狀來看,我國正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勢在必行。通過生活情境方法,將小學數學與學生最為熟悉的生活情境聯系在一起,既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同時又能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完善教學內容,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目前關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已經在各個地方已經開展,很多學校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將生活情境教學法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就是其中之一,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明顯提高,數學成績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以教師為主體,通過教師單方向的講解來完成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是應試教育下的產物,課堂枯燥乏味,極易引起學生的逆反情緒與厭倦心理,并且這種教學方法缺乏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在新課標改革的理念下,轉變了這一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動,教師只是起到輔助作用,負責啟發和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學習,并且將數學教學與最貼近學生的生活場景聯系起來,使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更加具體形象,課堂的教學氛圍也更加輕松活潑,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也更有吸引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做加減法的時候,小學生初次接觸,比較生疏,可以將其轉化成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為題,教師可以跟學生說,拿出自己的文具盒,里面橡皮是5元錢,鉛筆是2元錢,鋼筆是60元,媽媽給你買這些東西一共花了多錢?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去理解數學問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多種方法去解答數學問題,使數學更加生活化。
二、借助多媒體完成數學教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更應當回歸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數學問題回歸到生活,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發展的很成熟,并且廣泛的運用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當中,我國很多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將多媒體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中,這種新穎的教學形式能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教學產生興趣,通過多媒體去展示數學問題也更加生動形象,更能展現出數學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圓的面積、半徑、圓周率之間的關系,通過不斷改變圓的半徑,圓的面積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當圓的面積不斷變化這一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并且讓他們印象深刻,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牢牢地記住圓的半徑與面積之間的關系。隨之,讓學生找到身邊的圓形物體,像手表、風扇、燈,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量它們的半徑,并且算出其面積。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更加生動有趣,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也更加充分,同時也能牢牢的記住這些知識點。
三、運用數學的眼光感受生活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帶著數學思維去思考,這也能幫助學生有效的掌握數學知識。單位換算是小學數學中的重點內容,學生在掌握這些換算關系的時候,總是含糊不清。因此,教師可以搭建個買賣平臺,讓學生將自己的物品帶過來,通過交易的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單位換算,讓學生體會長度單位、重量單位以及人民幣之間的單位換算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能練習加減法以及簡單的乘除法。通過這種方式,將小學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從生活中感悟數學,進而加深對數學的理解。
總而言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加強素質教育,我國不斷對教育進行改革,在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下,傳統的應試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填鴨式教學方式為主,枯燥乏味,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生活情境方法,將小學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加深對數學的理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2012(12):104-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