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梅+王志剛+商麗華+王天陽+李鳳全
【摘要】本研究通過連續3年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發放318份調查問卷研究地理師范專業學生對《土壤地理學》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的反映,研究結果表明,地理師范專業學生喜歡這種授課方式的平均為56%,完全不喜歡的為24%。不喜歡的原因主要是課下太辛苦。但是,有94%的學生認為這種上課方式較傳統授課方式收獲更多,課堂更加集中注意力,85%的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82%的同學認為通過小組合作可以明顯提高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有84%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查閱文獻資料,75%的學生認為這種上課方式對其他課程的理解與鞏固有很好的作用,這種上課方式營造了活躍的課堂,學生參與度高,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因此,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在大學教學中有很大推廣空間。
【關鍵詞】土壤地理學 翻轉課堂 實踐
【中圖分類號】S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67-02
土壤地理學是土壤學和自然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它以土壤與環境之間的這一特殊矛盾為研究對象,研究土壤的發生、發展、分異和分布規律,為調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資源提供科學依據,具有較強的區域性[1],也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難表述土壤地理學抽象內容和復雜的變化過程,如其所研究的土壤圈是地球表面最為重要的圈層系統,維系全球陸地生物圈的存在。土壤圈包括從分子-有機無機復合體-團聚體-土層-單個土體-土鏈-區域土被-土壤圈多級組分,作為三相開放系統,土壤的過程研究具有多尺度性和極端復雜性。土壤地理的核心內容為土壤類型的分布,主要包括成土因素、成土過程、土壤性質、亞類劃分,其涉及到地貌學、地質學和氣象學的綜合分析能力,但是土壤分類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過程,都過于程式化,比較枯燥,而且土類太多,不易掌握[2],因此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中不再是單純的灌輸式,而是團隊合作、獨立思考為一體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盡可能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最大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內在潛力。
1.土壤地理學翻轉課堂設計
翻轉課堂是一個融合直接教學與建構主義學習的學習環境[3]。學生具有較強的主體性,同時也需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因此,課程設計中以課下和課上兩個教學環境的創設為主。在課下環境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制作開發相應的學習資料,包括課件及視音頻資源等并提供給學生,由學生根據任務內容結合學習資源自行學習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此過程教師通過QQ等網絡平臺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跟蹤引導。根據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后的理解內容做多媒體課件(小組完成一份),上課在小組內隨機抽取一位同學進行講解,由其他小組同學對其講解的內容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討論,為了提高課堂的參與度,對學生提出問題的次數,深度以及回答解釋的深度進行賦分。對不理解的問題集進行討論,教師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集中解決,并根據學生講解、分析問題、回答其他組提出問題的表現等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動態過程綜合評價,結合小組內部學生參與度的評價對學生進行總體評價。整個教學過程要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實質內涵,有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翻轉課堂的實施
從2014年第二學期開始,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2013級、2014級和2015級地理師范專業試點開展,2013級地理專業共有學生101人,兩個班級分別為50和51人。2014級地理科學共有103人,兩個班級分別為52和51人。2015級有114人,兩個班級有52和62人。教材選用張鳳榮編寫的《土壤地理學》,由于地理科學專業前設課程中沒有化學,因此在選擇翻轉課堂內容時,只土壤分類部分采樣翻轉課堂的模式進行。學生4人為一個小組,根據自己課下學習情況,完成一個多媒體課件(要求小組討論完成,不得分工),課堂上隨機抽取任意一小組中任意學生對課下所學內容進行講解,其他小組對其講解的內容中有異議的地方進行提問和補充,整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理解有偏差的內容進行講解,最后教師總結。連續3年的實踐中,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對翻轉課堂的建議及想法。
3.教學反饋
3.1 大學生對翻轉課堂喜歡程度
在14年調查中發現,喜歡這種上課方式的學生有72%,不喜歡的學生占到25%,而到15年只有46%,完全不喜歡的占到20%,16年喜歡的也只有50%,完全不喜歡的占到23%。學生不喜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作業太多,課下比較辛苦;當課下準備不足,上課會緊張,有的學生緊張到一口水都不敢喝,怕被提問或者課堂討論時參與不進。喜歡的同學大都認為,上課時比傳統課堂更加專注,更加刺激,明顯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課堂上不敢做其他事情,營造了活躍的課堂,學生的參與度高,學習效率得到明顯提高。甚至有的學生說將來我當老師希望同學們也能自主學習。盡管三個年級分別有92%、63%和70%的同學認為這種上課方式太辛苦,但是確實有98%、95%和89%的學生認為這種上課方式收獲是非常大。雖然很累但是收獲很多,正所謂痛并快樂的上課方式。有學生說,這種上課方式雖然我不喜歡,但我認可它的效果,大家一起做ppt很好,算是一種創新吧,學生通過自己學習獲得了知識,希望老師繼續完善這種上課方式。
3.2翻轉課堂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
從3年的調查問卷分析,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可以明顯改善目前大學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提高的程度13級、14級和15級分別為89%、89%和81%,其中主動提高分別為91%、72%和91%。主要表現學生會主動看書,課前都會預習,做多媒體課件時會主動查閱相關概念,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比以前傳統上課模式更加主動,學到的東西會更多。組內同學間的合作得到明顯增強,小組內有合作并且對自己有很多幫助的分別占85%、72%和89%。同學反映小組內討論可以幫助理解課程內容,促進知識面的拓展,整體感覺很棒,可以聽到不同的見解,幫助你學習不清楚的內容,大家在討論過程中學會了吸取別人的長處,同時幫助你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并且提高學生的責任心(對小組負責,對自己組員負責),這種小組討論方式的學習會給你一種全新的思路。在課程設計中,這種授課方式可以明顯提高學生對土壤地理內容的理解深度,三屆學生分別為78%、76%和74%。同時對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對提高學生上課思考、提問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有非常明顯的影響,13級為77%,14級71%,15級67%。對于回答問題有的同學認為,幫助同學解疑,對她來說也是一種分享。通過上課方式的改變,也改變了同學的學習習慣,從以前的被動變為主動,遇到不會的問題,能夠積極主動的查閱文獻的分別占85%、85%和81%。學生的反映學的知識越專業,會發現百度不能滿足好奇,經過查閱課本外的書刊,可以獲得不一樣的理解。土壤地理學是地理科學專業承上啟下的課程,涉及面廣,這種教學方式對其他科目的理解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認為有提高的學生分別占到83%、65%和78%。主要是對地質學、地貌學和氣象學有了更深的理解。endprint
4.教學反思
經過3年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表明這種上課方式在大學教學中是有很大的推廣價值,但是也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加以改善。
4.1 增強網絡互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減少課堂無效提問
翻轉課堂的上課方式是將課堂還給學習,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討論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對每個學生所有的問題都弄清楚,這就需要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的同時,和老師增加網絡互動,將一些較為簡單容易理解的問題放到課堂以外,課堂上主要大家一起討論共同的,不易理解的問題,同學討論后教師及時加以總結,盡量減少課堂中的無效問題,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4.2增加任務式驅動機制,更好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主要教師布置任務,學生課下學習,教師在布置任務時并沒有增設問題,課堂問題及課下討論的問題是學生學習時自動生成的,這樣使學生看書的過程中缺乏目的性。另外,大學生平時的學習任務較重,一門課程作業太多,難免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因此可以將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有機結合,學生帶著任務和問題主動學習,使目的更加明確,求知欲望被激發,課堂效果可能更加突出,提升自主學習過程中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深度。
4.3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地位,做到實時對比總結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討論-發言-在討論-教師總結-得出答案,課堂氣氛活躍,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角色互換是一種非常好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訓練的教學方法,能從真正意義上做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提高自學能力,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但是學生的問題往往過于零散,導致學生過于注重細節,而忽視對土壤分布及形成特征的總體把握,因此,教師及時對課堂進行總結對比,學生豁然開朗,有利于學生區分各土類,掌握各土類的特點,較快的接受新知識,了解土壤各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及成土過程發生的條件和結果。
參考文獻:
[1]張甘霖,史學正,龔子同.中國土壤地理學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土壤學報,2008,45(5):792-801.
[2]盧瑛.《土壤地理學》教學方法探討與實踐.大眾科技, 2012,14(10):125-126.
[3]徐妲,鐘紹春,馬相春.基于翻轉課堂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及支撐系統研究.遠程教育雜志,2013,5,107-123.
作者簡介:
于紅梅(1970- ),博士,副教授,從事土壤地理學教學和科研工作。
李鳳全(1971- ),博士,副教授,從事地理空間分析教學及科研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