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生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類學科,在人類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與“習”是學習包含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檢驗新事物的認知程度以及知識理解程度而言,“習”的重要性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對小學數學易錯題的成因和解決方案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 易錯題 錯誤的原因
引 言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認知水平較差,思維能力較弱,在解題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并針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便學生在同一類型的問題中不會再犯錯誤。 以下就小學數學中易錯題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糾正策略。
一、小學數學易錯題的成因
1.1粗心大意
有些學生在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而且經常犯錯誤。如看錯、抄錯、漏寫數字或符號,忽略關鍵字和運算順序,計算不認真、不愿意估算和檢驗等。
1.2基礎不強
有些學生的概念不清晰,基礎知識薄弱。他們不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模糊。對概念、公式、法則、定理死記硬背,只會機械模仿,不會靈活應用。有些學生只會模仿例題做題,只要對例題稍加改變就不知怎么解答了。
1.3思維不靈活
如今,小學的一些數學應用問題變得越來越靈活,要求學生深入研究這一主題并探索一些隱藏的信息,才能使他們能夠正確回答出問題。但是,有些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很差,數學思維能力弱,思維不夠靈活,所以一旦遇到一些非常靈活的問題,他們就會感到無法入手。當然,只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容易出錯的教學策略
2.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促進當前小學數學的學習,而且可以對他們未來的學習產生有益的影響。其中,認真的學習態度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最重要內容。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時,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審題、檢查的習慣。可以說,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生學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當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后,學生產生數學錯題的現象將會大大減少
2.2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隨著學習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數學知識相互交融,許多數學知識將反映在某種類型的問題中。有必要根據問題的要求判斷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方法。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更多體現實際意義和價值的應用題型更為廣泛地出現在平時的練習與考試當中,這是對學生閱讀,理解和實踐生活能力的一種考驗。這種題型描述的內容通常很多,并且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還比較復雜,很容易使小學生在理解題干不是很清晰的時候出現浮躁、焦慮的現象。因此,加強學生閱讀和審題能力的培養就顯得更加重要,這將對于解決問題起到基礎性的作用。
2.3簡化課程內容,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教師應在課前備課中充分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所講知識中所存在的易錯點進行詳實的講解,就易錯點在習題中常出現的環節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了解它,使學生能夠在問題解決中準確識別和回答。例如,對學生講解互余與互補的概念時,這類概念雖簡單,但學生往往會產生混淆,是以,課堂上老師應對兩者間的相似與不同進行詳細的講解,從而讓學生能夠做到對兩者的準確辨認,避免其在今后的教學中再犯此類的錯誤。
2.4善于運用對比教法
許多學生經常犯錯,是因為學生對類似問題出現了混淆。此時,教師應將類似問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并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并找出來龍去脈。比如在三年級數學教學“一位數除三位數”被除數中間有0的情況,很多學生弄不明白,什么時候商中間要寫0,什么時候商中間不寫0。當我在批改作業發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在課堂上,出了兩道題:“302÷3”“302÷2”讓學生進行計算比較。果然,有些同學兩道題商的中間都寫上0。然后,我在黑板上演示了兩道題。再提問:“被除數的中間是0的情況下,商的中間什么時候才能寫0。” 學生通過簡單的思考,很多學生總結出來,“百位上能整除的時候,商中間才寫0;如果百位不能整除,有余數的情況下,十位上的數字要抄下來,繼續去除以除數。”學生得出結論后,我再出了兩天類似的題目對他們進行強化訓練。通過這樣的對比教學,學生在這類題犯錯的概率大大減少了。
2.5讓學生養成寫數學日記的好習慣
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們在苦苦思索而不得之下,如果產生了頓悟,他們就會變得特別興奮,然后形成一種沖動的心態,這樣就導致他們的記憶沖淡,會陶醉于自己的成就之中,進而忽視了檢查。許多學生之所以出現解題失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忽視了檢查。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要對學生進行反思性的教學,讓他們建立一本屬于自己的“錯題檔案”,并在下面記錄自己解題失誤的原因。比如,上文中所述的應該概念搞混淆而導致解題錯誤,學生就要在日記本上記錄兩者概念的異同,這樣就能夠使他們避免以后重復犯錯。
總 結
在小學課程中,學生出現錯題是不可避免的,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只有學生出現了錯,才能為問題的根本原因提供可靠可靠的依據,從而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當學生出現錯時,教師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認真分析學生錯誤的原因,然后采取正確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王建華.小學數學易錯題的分析與對策[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06):44.
[2] 黃桂梅.農村初中學生數學作業有效糾錯的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7,07:138-139.
[3] 顧憲聰.主動應對共同成長——小學數學錯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2,14:46-48.
[4] 鐘啟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 丁偉.數學課堂因“錯誤”而精彩[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2,(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