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恒睿+高淑芳
[提要] 本文對于當代互聯網金融大背景進行描述,主要通過闡述傳統金融支付方式與互聯網金融支付方式、傳統銀行與互聯網銀行、傳統金融信貸與互聯網信貸以及傳統營銷與互聯網營銷等,將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關系做大致比較,分析雙方的優劣勢,并對其未來發展趨勢給出預測。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支付;網絡銀行;支付寶;網絡信貸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9月27日
一、互聯網金融時代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工具的發展,新型的支付與融資方式應運而生,云計算、支付平臺、社交網絡等標志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余額寶、支付寶、微信紅包等互聯網產品的出現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的服務越來越深入到傳統金融的核心,加強了融通資金、匹配資金供需雙方的功能。
進入互聯網金融時代后,傳統金融行業面臨巨大挑戰。第三方支付平臺模式、P2P網絡小額信貸模式、基于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平臺模式、眾籌模式等的出現使得人們越來越多地傾向于互聯網金融服務。然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它的優點伴隨著缺點。如,發展模式與法律相沖突、個人信用評級方面的金融基礎設施并不完善等。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同時暴露了傳統金融發展的弊端,如信用體系不健全,尤其缺乏市場信用;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的融資需求無法有效滿足、資金可得性差等。
二、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關系
(一)傳統金融支付方式與互聯網金融支付方式。支付是為了清償商務伙伴間由于商品交換或勞務活動引起的債權債務關系,由銀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業務。傳統的支付方式包括現金支付,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非現金結算,也就是通過支票、本票、匯票進行結算和銀行卡結算。除這些外,目前還用匯兌、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定期借記和定期貸記等。互聯網支付是以金融網絡為基礎,通過計算機網絡傳遞電子信息來實現支付功能。對于電子工具的利用往往方便了直接消費、存取款、匯兌和貸款等功能。與我們生活最為密切相關的支付方式便是網上銀行支付、移動手機支付、電子貨幣和第三方支付等。在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包括支付寶、財付通、云網支付、Chianpay和微信支付。美國的Paypal公司于1998年12月成立,是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支付提供商,國外的還有TransferWise、SnmUp、SetPay。
以電子貨幣和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支付方式流動性高、風險低、標準化、方便、快捷、自動化、全天候、全開放、多功能。它沖擊著傳統金融支付方式,其中以傳統銀行業為代表,在服務方式、業務結構和經營戰略上受到沖擊和挑戰,傳統銀行業渴望著新的商業模式。
(二)傳統銀行與互聯網銀行。傳統銀行在金融業務中往往借助物質與人力資本為客戶提供服務,以信貸管理為中心,各個銀行的關系更多的是競爭,銀行收入主要以存貸利差為主體管理結構為三角形,機構復雜、管理層次多,業務上往往會呈現出條塊分割,因此導致管理效率低下、成本高。而網絡銀行則打破了傳統銀行的地域與時間限制,可以全天候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同時可以在更廣闊的地域內開辟客戶群,使得利潤來源更加多樣化。網上銀行借助智能資本,無需設置店面,增加營業點,靠少數的勞動者和互聯網為大家提供服務,這樣雇員人數少、日常維護費用低、工資開支也較節省。以企業客戶和個人網絡客戶為主要客戶,集銀行、投資、理財于一體,旨在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如提供金融信息、打破部門界限、分析個性化的客戶消費特征從而提供有人情味的服務。互聯網銀行建立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上,各銀行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聯系與合作,實現共贏。其收入除了利差收入外,更增加了中間業務收入。由于網上銀行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得有關銀行的信息,可以更好地進行判斷分析銀行的管理水平,從而改善和提高銀行的管理決策。
互聯網銀行在具有巨大優勢的同時,不一定具有相應程度的識別真偽的能力,大量的信息和數據并不能取代信貸人員對于客戶的了解,長期積累的經驗以及信任感。網上銀行并不發放大額貸款,在企業資金收付和信息傳遞方面銀行長期積累的安保與監管制度是一般企業不具備的,因此企業的資金劃撥仍舊依賴銀行的支付系統而不是互聯網。
(三)銀行網絡信貸與互聯網信貸。信貸指信用貸款,借款人憑借信用進行貸款,無需提供擔保,門檻低,渠道成本低,方便快捷。由于銀行信貸主要集中在規模較大的企業上,由于中小型企業財務與信息不透明,信用等級無法判斷,因此農戶、個體戶以及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得不到解決,并且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互聯網信貸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機會,解決了民間融資難的問題。借助互聯網,還可以足不出戶地完成貸款申請的各項步驟。
雖然網絡信貸好處多,但是它仍具有一些安全性問題有待解決。網站本身不可能十分完善,它的漏洞威脅到客戶隱私的安全,也為黑客提供了機會;由于信貸完全憑借信用,沒有抵押,若到期后借款人沒有能力償還,網站并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產生的糾紛,運用法律代價太大;網絡信貸監管難度大,由于信貸雙方的信用認證難度大,往往會產生欺詐等糾紛,然而除了法律上的一些空白外,工商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對互聯網信貸都沒有明確的監管責任,這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
(四)傳統營銷與互聯網營銷。網絡營銷是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借助數字化的信息和網絡媒體的交互性來實現企業一定營銷目標的一種營銷方式和手段。它是企業營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阿里巴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網上交易市場和商務交流社區之一,幾乎是所有企業的托商所,它主要提供誠信通服務和網絡聯保貸款服務,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了發展電子商務的平臺,使得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變革了傳統企業的貿易模式。
雖然互聯網營銷有助于企業快速樹立品牌形象,擁有更多的客戶,但是它仍然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網站打開過慢、它提供的商品是無法摸得著的、線上與線下有時候會產生沖突沒有很好的合作、售后存在問題盲區等。endprint
三、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預測
(一)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的有力補充。基于以上闡述可以發現互聯網金融幾乎覆蓋我們生活的全部,對傳統銀行的支付領域、小額貸款領域和中間業務領域產生沖擊,再加上網絡證券、網絡基金、網絡期貨、網絡保險、網絡外匯等,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沖擊著傳統金融的方方面面,成為傳統金融的有力補充。
(二)傳統金融的服務缺失是金融改革的新契機。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模式誰能更勝一籌,在于誰能更有效地發揮金融的基本功能。對于傳統金融而言,一方面要完善功能,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服務和管理,針對銀行網銀功能性缺失和流程性斷檔,與門戶網站整合為網上營業廳進行功能和流程再造,打造銀行的互聯網金融門戶,開放金融平臺和增設自己的移動終端,這樣可以降低業務成本;另一方面擴大覆蓋范圍,改變自身業務處理和管理的舊體制,建立以信息為基礎的自動化業務處理和科學管理的新模式,加大移動和網上支付項目的維護,擴大客戶業務覆蓋面,讓客戶隨時隨地隨心付隨心轉;將營業網點向ATM、POS和網絡等系統轉移,提高效率,減少人力;拓寬銀行業務,從存貸款轉向提供金融服務和信息服務,改變收益結構。
(三)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互利共贏是正途。對互聯網金融而言,由于交易成本低、交易范圍廣的特點,其交易人數也在大幅度增長。當人數達到一定的規模,問題必然會出現。這時候便需要對它進行監管,要按照從事金融業務的制度、流程、機制來建設,特別要借鑒我們傳統的金融機構在風險管控方面多年成熟規范的做法和經驗;在利用互聯網發掘客戶的相關數據時,也要在現實生活中做信用信息獲取與整理等工作,將現實信息與虛擬信息相結合。對傳統金融而言,要吸收互聯網金融的特性,如直銷銀行、P2P平臺、網絡貸款、理財、社區銀行、企業網上銀行、個人網上銀行、電子銀行等。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逐漸融合,互為補充,從而走向共同發展,協作共贏,共同形成更加普惠的新的互聯網金融體系,真正體現互聯網金融的魅力。金融行業本來就是極具互聯網機會的行業,金融互聯網化是一個必然趨勢。
主要參考文獻:
[1]Xie Ping,Zou Chuanwei.The Theory of Internet Finance[D].Beijing: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2011.
[2]李麟,馮軍政,徐寶林.互聯網金融:為商業銀行發展帶來“鯰魚效應”[N].上海證券報,2013.
[3]帥青紅.電子金融與支付[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