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彥
【摘要】和悅課堂是一個健康的課堂、智慧的課堂、生命的課堂。其目的是通過和悅課堂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師生互動為抓手,實現課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養學生包括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在內的綜合素質。就構建“和悅”課堂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和悅”課堂 教學情境 師生和諧
一、構建“和悅”課堂的思考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嚴密的符號體系,獨特的公式結構,形象的圖像語言。它有三個顯著的特點:高度抽象,邏輯嚴密,廣泛應用。目前,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仍處于被動地位,其主要表現為:課前無主動探求的欲望,課上無主動參與的意識,課后無自覺鉆研的興趣。他們把學習活動作為一種負擔,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學習過程還未激發他們內心的熱情。如何使數學教學工作由學生沉重的負擔變成使他們歡樂鼓舞和全面發展的源泉呢?那就是把孩子們吸引到有興趣和快樂的學習活動中,激發他們因成功、進步、發展而享受到應有的樂趣,使他們自覺發言,樂學不厭。因此,我們一直在思考構建一種讓學生身心放松、愉悅學習的課堂。一開始我想到了“和樂”課堂,因為我們學校的學風是:和樂煥雅趣·仰圣蘊良習,后來,我又考慮到“樂”好像僅僅是表面上的形式上的熱鬧、快樂,而“悅”是學生發自內心的由內而外散發的一種真實的心情。
1.“和悅”課堂的內涵
“和”,“相應也。”融和、和諧。“悅”,高興,愉快,幸福。“和悅”,因和而悅,和而達悅。和悅課堂就是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天堂,讓課堂成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和”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教材之間、師生與社會之間的和諧;“悅”指愉悅、享受課堂,和悅課堂是一個健康的課堂、智慧的課堂、生命的課堂。其目的是通過和悅課堂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師生互動為抓手,實現課堂的自主化、生活化、情感化,培養學生包括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在內的綜合素質,培育學生靈性,完善學生個性,開啟和豐富學生智慧,使學生的智慧與教師的智慧同構共生,著眼于學生的發展,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悅,樂者。課堂應是輕松自在、滋養身心的地方。悅,首先來自于興趣。從頭至尾有著興趣的引領,學習自然事半功倍。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創設學生喜愛的場景,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倍增,學習效果不言而喻。悅,還來自于獲得。學生在“學中用,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必將獲得非常大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2.為何要構建“和悅”課堂
傳統的教學由于過分注重教師的條分理析,結果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求。學生從知識到知識,從練習到練習,由于缺乏心靈體驗的環節,學習過程被化為機械傳輸的過程,這種缺乏情趣的課堂,無法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愉悅。“和悅課堂”著力改變這一現象,和悅課堂的構建研究,我們進行的是理性的思考和基于實踐的研究。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以“和悅”的理念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的研究為基本方式,探索課堂教學理念構建中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她倡導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平等、互動交流,情感體驗中的真情流露、個性張揚,課堂氛圍中的輕松愉悅、潤物無聲。她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知識傳承的需要,教育發展的需要。因“和”而生的育人課堂,必令兒童心“悅”而樂習之、神往之,教學相長、知行同悅,成長必蘊含其中了。“和悅課堂”的打造旨在給兒童創造一個快樂的童年。
由此,我們以“和”為基礎,包容匯通,提出“和悅”這一嶄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并帶著對問題的探索,構建適合的課堂教學理論、模塊和策略。
二、如何構建“和悅”課堂
(一)和悅的數學課堂教師首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質
我們只有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才能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一方面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要精煉,語氣要親切,語調要和藹,說話要利落。給學生一個精干,有氣質,有魅力的崇高的教師形象。另一方面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師還要有開朗的性格,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大度,熱情,有同情心等等。這些都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再有就是要注重個人形象,如果不注重著裝儀表,破衣爛衫,他們從外表上就瞧不起你,那么這不僅破壞了老師自己的形象,學校的形象也要受到影響,當學生看不慣老師時,他不買你的帳,也不會聽你的話,那么你就無法實施你對他們的教育。
(二)和悅的數學課堂,要有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
1.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謝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在教學《銳角和鈍角》時,我采用擬人導入的方法來介紹新知識:在角王國里,猜測銳角和鈍角誰是直角的哥哥,誰是直角的弟弟,經過觀察、比較,發現銳角是直角的弟弟,鈍角是直角的哥哥,既認識了銳角和鈍角又發現了它們的特點和不同之處;在學習長方形的周長這一課時,我并沒有直接的告訴學生周長的概念和算法,而是以藍貓和淘氣因散步的多少而爭吵的故事來引入本課的知識,在做練習時也沒有生硬的出示練習的題目,也是以虎大叔等卡通人物的故事形式出示題目,幫助虎大叔來解決問題。
2.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參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數學是做出來的,學生只有親歷知識的發現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動口說、動手做、動腦想,讓學生貼近生活,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身邊的事物息息相關,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建立數學概念,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endprint
例如,學習“克的認識”時,如果直接口頭表述,學生會感覺到概念抽象,學習起來乏味,甚至吃力困惑,如果改拿一分硬幣、一本課本、一個桔子等其它物品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并指導學生親自測量,通過小組的測量得出,一分硬幣是1克,一本課本100克……這樣一來學生頭腦中便形成了“克”的概念,同時也知道輕物體用“克”作單位,用天平測量。抽象的概念經這么引導、操作,學生對“克的認識”就清楚了。這樣的過程真是體現了學生的參與合作的集體意識。
3.開展競賽和游戲活動
孩子們都很喜歡玩,這是他們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注意力只有15分鐘左右,要想讓學生繼續學習就要用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來將注意力穩定在學習對象上,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每個學生的思維當中都有快樂的因子,教師只要善于激發這些因素,寓教于樂,就會很容易讓孩子有興趣,輕松地學到知識。利用學生好動的心理特點,我經常組織一些數學游戲、競賽搶答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積極參與的機會。例如,在一年級《找規律》中,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選出6個男孩扮演小兔,3個女孩扮演小貓,按照2個男孩1個女孩排序規律以“動物接力賽”的游戲進行比賽,看哪一組最先到達終點就為勝利者。其他學生推算出后面排序規律形式進行記錄。在這個游戲中利用學生爭強好勝、活潑好動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口算競賽中,我會以“開火車”“接龍比賽”“爬樓梯”“爭冠軍”等游戲進行比賽練習,做得好的同學立即給予表揚,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消除學生學習的疲勞,一舉兩得。
小學課程綱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戲之中”游戲是學生的天性,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興趣是學生活動的原動力”。數學本身是枯燥無味的,只有通過游戲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
(三)和悅的數學課堂,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和悅教學的條件之一。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懂得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氣氛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才能產生愉快的學習情緒,學生才能以輕松開放的心態來接受教學,學生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改“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主動去發現問題,積極學習知識,并在親身實踐中體驗快樂,得到收獲。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時時刻刻注意捕捉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時機,哪怕是他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或是一次作業上的拖拉,課堂提問時的敷衍都可以給我們提供有效的信息。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輕松愉快,寬松自如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是一種愉快的生活,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達到和悅教學的目的。
三、和悅課堂模式的基本構架
構建和悅課堂的三個維度:一是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二是輕松愉悅的學習狀態,三是創新高效的學習效果。我們將通過課堂教學改革,讓和悅扎根課堂,“和悅課堂”的基本結構是:創設情境,和悅導課——自主探索,和悅交流——鞏固應用,和悅提升——回顧整理,和悅總結。
(一)創設情境,和悅導課
基本程序是: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設情境: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思維發展的特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音像、圖畫、故事、游戲、操作、問題等形式,創設恰當的數學情境。情境可以是直觀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須是有價值的。情境的創設要能夠為課堂教學的內容服務,能體現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數學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動情境等幾種類型。
生成問題: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引發學生的思考,為第二環節的學習奠定基礎。一個好的問題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教師要有意識的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有些數學問題是由學生對情境中的信息進行數學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數學問題是隨著情境的出現而直接提出的。
(二)自主探索,和悅交流
操作要領:充分體現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理念。給學生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帶著自己原有的生活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并通過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活動,構建對數學的理解,獲得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策略解讀:本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任務是針對要解決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對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組織,找出對解決當前問題適用的對策,問題一旦解決,學生的思維能力會隨之發生變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思維品質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基本程序是:自主探索—互動交流—共同優化,形成結論
1.獨悅的自主探索。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和知識基礎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初步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
讓每個學生根據各自的知識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引導他們用科學探究的方法,主動地從事觀察、操作、實驗等活動,“再創造”新的數學知識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要把自己置于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在這個過程中,基于學生的思考和理解與原有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和學習習慣的不同,不同學生對不同問題有不同的感悟,有不同的著眼點、著重點,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路,教師一定要珍視、要尊重并大加鼓舞。
2.愉悅的小組交流。學生根據自主探索的收獲,在組內進行交流,互相補充、訂正、完善,與同學形成互動,豐富認識,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endprint
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案,并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對比,對爭議性問題進行探討,逐步補充完善,形成小組意見。小組交流是由各小組組長組織實施的,要求組長要控制全局,明確分工,掌握交流的順序和討論的節奏,做好記錄,把小組學習的結果進行總結,并推選小組發言人,代表小組向全體同學匯報小組意見。
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小組交流的環節也不盡相同:有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不需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來完成,可以由學生個體直接把自主探索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互動交流的形式可以靈活應用:低年級學生沒有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不能有效組織小組學習,可以從同桌合作交流開始,逐步向小組合作交流過渡。
以小組為單位對自主學習的結果進行交流。教師深入傾聽或參與討論。開展小組討論,為全體學生,尤其是為學困生提供了更多的課堂參與機會,并將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認識成果,培養了學生的群體意識和活動能力。同時,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要重視學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現出的尊重、溝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補、競爭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3.群悅的全班反饋。小組代表根據討論交流情況,對學習情況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教師注意在教學的重點、疑難或關鍵處點撥,引導展開討論、深化、拓展。
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引導各小組提出不同想法,鼓勵發散思維。這種匯報,一方面為較多學生創造了“代表集體”的機會,開展有競爭的合作;另一方面將小組共同的認識成果轉化為全班共有,能拓展思維,激發創新。
共同優化,形成結論:在交流、研討的過程中,通過比較、質疑和反思,不斷優化個人或小組的學習成果,直至達成共識,形成科學結論。
(三)、鞏固應用,和悅提升
操作要領: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師要設計一定數量的練習題。練習題的設計要注意現實性、趣味性、層次性和科學性。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加強點撥和提升。
策略解讀:本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應用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產生策略,提高認識,發展思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基本程序是:基本應用—綜合應用
學生在基本應用和綜合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會表現出應用知識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和借鑒,教師要及時鼓勵和提升;同時也會暴露出學習的不足和疏漏,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加強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診斷矯正。
在本環節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要點:應用要有目的性,題目要圍繞學習內容設計,著眼于指導思路,有利于方法和技巧的形成。應用要有現實性,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解決學生身邊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應用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的價值。應用形式要有多樣性,要以新穎多變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應用要體現主體性,給學生獨立完成的時間,讓學生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思想和方法,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應用評價要有發展性,對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應用效果要及時進行診斷評價,引導矯正,讓學生在評價中發展提高。
(四)回顧整理,和悅總結
教學目標:反思學習過程,明確學習收獲。
操作要領: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全面回顧學習收獲。
策略解讀:本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對課堂學習進行全面地回顧總結。在回顧知識的同時,還要對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進行回顧總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