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玲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體制的改革逐漸深化,人們對幼兒教學的重要性有了明顯的認知。眾所周知,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感知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時期,這個過程中的教育情況直接決定了他們未來學習的習慣。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就要注重對他們色彩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夠為未來美術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幼兒美術教學中,重點就是培養他們認識色彩的能力,從而不斷的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幼兒的色彩能力;培養;研究與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在注重專業課學習的基礎上,也逐漸對藝術學科提高重視,在大力倡導藝術教育。在幼兒美術教學中,色彩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不再學習中合理的進行色彩的指導就能夠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得他們對美術學習更加的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為幼兒這個年齡段,對陌生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做好色彩能力的培養工作,就能夠為日后的美術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也能夠培養他們對美術的運用能力。
一、教師要具有豐富的色彩知識和能力,讓幼兒在繪畫中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在生活中引領幼兒注重顏色
幼兒是對新鮮事物極為敏感的時期,他們對新鮮的顏色極為好奇,也特別的喜愛,他們覺得五彩斑斕的顏色比較和諧和自然,會更加的舒服。例如,在他們的小被子上印有鮮艷的顏色和圖案,就能夠激發他們對色彩的認知,再加之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就能夠激發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這樣,教師就可能趁此機會讓學生們以《漂亮的小被子》為題目,開展豐富的想象力來進行繪畫,這樣不僅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也能夠通過親子實踐來更深層次的認知美術這個學科,使得他們對這門學科更加的有興趣。例如生活中和校園中的形形色色都是他們提升色彩能力的關鍵,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和小事就能夠激發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和色彩的感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得他們更加的喜愛美術這門學科。
(二)正確的引導幼兒在水粉繪畫中的對顏色的了解
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活動等正確的引領幼兒在亂涂亂畫中發現水粉色彩的神奇,積極主動的去探索色彩的神奇所在。首先,教師可以適當的讓幼兒有意識的去認知色彩的顏色,并對相似的色彩進行分類,這樣幼兒們因為好奇心的使然就會積極的參與其中。這時,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白紙來作畫,就會有全新的發現,通過活動就能夠加深師生之間的接觸和幼兒之間的了解。幼兒們在白紙上進行大膽且豐富的想象之后就會發現,原有的顏色在新涂抹的顏色的基礎上不見了,并且顏色也發生了變化,而且色彩的變化有明有暗,幼兒們就會通過連鎖反應都會發現這一現象,漸漸地就更加喜愛水粉作畫的活動。
二、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掌握節能和技巧,提升他們對色彩的認知能力
(一)在水粉游戲中學習色彩知識
幼兒時期是處在不定向和不規則的狀態,他們對顏色的喜歡與個性、興趣等方面有關,尤其是年齡方面。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對色彩的選擇都是下意識的或者是盲目的跟從的,在對幼兒開展美術教學中不能夠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所以,教師就要從繪畫心理作為出發點,設計有趣的課題,這樣通過有目的和有滲透性的指導,就能夠讓幼兒們在玩耍中對色彩的知識有所了解。首先是原色練習,讓幼兒們在黑色的底板上開始作畫,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來隨便作畫,他們就會發現將鮮艷的色彩涂在黑色的底板上時,繪畫的效果更加的顯著。其次是選擇與物體相似的顏色,幼兒對色彩的認知程度和感知程度在逐漸加深,他們對色彩的辨別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最開始選擇色彩的時候,會挑選鮮艷的顏色,在幼兒對色彩的選擇過程中,教師不能夠將色彩說的特別絕對,要適當的引導他們對色彩的觀察力,這樣在觀察中就能夠了解他們的個性。例如以《樹》作為題目展開的繪畫中,教師可以有組織的帶領幼兒們去操場觀察樹干的顏色、樹葉的顏色,并且要求幼兒將觀察到的通過畫筆表達出來,幼兒在進行樹干的繪畫中大多都會使用棕色,也有的運用了黑色等深顏色,在進行樹葉的繪畫時顏色就非常鮮艷,有的運用淺綠色,有的運用深綠色,也有的通過顏色重疊的變化,將樹葉的嫩、老表達的淋漓盡致。
(二)尊重幼兒獨有的色彩風格
有的幼兒因為天性使然就喜歡深色調的顏色,也有的喜歡淺色調的顏色。綜合來看,喜歡深色調的大多都是男同學,而喜歡淺色調的一般都是女同學。教師不能夠強求他們對顏色的喜歡,也不能夠利用語言來打擊他們對色彩的認知意識,這樣他們就會對色彩能力逐漸的喪失,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一點點削弱。教師可以試探性的提出疑問,比如“為什么喜歡深顏色的呢?”這樣幼兒就會解答他們喜歡的原因。這樣通過溝通和適當性的引導,就能夠引導他們對色彩的認識,加深對色彩的理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心理因素和年齡特征來有意識、有目的的引導,利用豐富的語言表達和課堂教學方式來為幼兒們提供良好的色彩環境,培養他們的色彩能力和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