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媛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對其今后成長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本文提出,應當通過加強祖輩家庭教育觀念,強化父母與兒童溝通頻率,積極開展針對留守兒童的課外活動等方式減輕由于父母不在身旁對兒童的影響,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
【關鍵詞】農村 留守兒童 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041-02
一、引言
隨著城鄉差距的進一步加大,許多農村青年外出打工,留下家中的兒童與父母,這些父母均不在身邊的農村兒童構成了我國數量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由于從小缺失父母的關愛與教育,而承擔照顧責任的往往是年邁的爺爺奶奶,難以對兒童進行心理以及學習教育幫助,因此,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幾乎為空白狀態。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分析
(一)缺少學習監督,智力開發較慢
由于大多數的農村老人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識,難以對兒童的學習給予必要的關注以及監督指導,在孩子遇到學習問題時,缺少詢問溝通對象,不利于學習進步。另一方面,祖輩老人考慮到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可能會對孩子給予過多的溺愛,縱容孩子玩鬧,不加以管束,不利于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兒童時期是智力開發的重要時期,缺少必要的家庭關注以及教育引導會影響到孩子智力的發展。農村留守兒童的整體學習能力令人擔憂。
(二)缺少親情關懷,心理狀態不夠健康
由于父母從小無法陪伴在身旁,而爺爺奶奶只能夠提供衣食住行上的照顧與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從小容易養成自閉的性格,不愿意與人交流分享內心的想法。而兒童時期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塑造性格的最重要時期。父母的關愛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圍是養成健康心理的必要條件。許多農村留守兒童處于“親情”饑渴狀態,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心態不夠健康。
(三)缺少必要安全監護與教育
拐賣農村兒童的事故時有發生。祖輩年齡較大,身體體力較差,難以對孩子旅行必要的監護以及引導義務。而兒童正式活潑好動的時期,許多孩子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獨自一人外出玩耍,時常發生有用溺水,人口拐賣的事故。除此之外,也有部分留守兒童養成了極端心理,在青春期嚴重迷失自我,甚至表現出違法亂紀的行為。
三、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對策分析
加強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對于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一)更新祖輩教育觀念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照顧留守兒童的祖輩需要承擔起孩子生活與教育的雙重責任。一方面,祖輩老人們應當與時俱進,了解必要的兒童家庭教育知識,學習新知識理論,改變傳統的育兒觀念,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兒童的教育學習問題上來。一方面,監護人需要嚴格執行孩子的學習監督工作,確保孩子每日功課的按時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積極定期與老師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學習生活的問題以及想法,及時與孩子的父母就有關孩子教育問題進行溝通,協助老師做好教育學習工作[1]。
(二)強化父母與兒童溝通環節
隨著信息技術以及交通水平的不斷提高,父母及時不在孩子身邊,平時也可以采取電話,視頻,郵件等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聯系,在必要的時候,也能夠快速的回家與孩子團聚,彌補由于長期不在身旁陪伴而給孩子帶來的心靈空缺。一方面,需要加強留守兒童的父母對于孩子親情教育重要性的意識,從而將意識體現在溝通行動上;另一方面,父母應當定期主動的詢問孩子生活以及學習上的問題,與孩子聊天溝通,向孩子傳授基本的安全以及道德等多方面知識,歸于孩子更多的關愛。
(三)豐富留守兒童課外生活
缺少良好的家庭氛圍以及父母引導,一些不良思想容易趁虛而入,不利于兒童的心理發展。因此,農村地區應當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的課外活動選擇,彌補孩子家庭生活教育的空缺。學校老師需要對留守兒童進行額外的關注,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到課外實踐活動中,轉移注意力,讓留守兒童學會在集體的生活中得到樂趣,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生活,讓留守兒童在自身實踐中接受教育,以彌補他們由于親情缺失而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2]。
四、結論
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會對他們今后的成長過程帶來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祖輩在家庭教育問題上思想比較保守,難以對孩子的生活與學習進行全方面的關注與引導,如何改變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現狀引起了諸多人士的關注。政府以及相關行業需要聯合起來,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投入更多的資金以及資源幫助,通過外部的提升來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孩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馮洪波.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J]. 教育:00190-00190.
[2]陳怡.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研究[D]. 揚州大學, 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