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良
摘要:隨著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本文從智慧教室的角度出發,在分析智慧教室概念的基礎上,在對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現狀的研究中,使用弗蘭德斯互動系統對智慧教室環境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行為特征進行分析探討,最后根據其互動行為特征,再談幾點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智慧教室;小學數學;互動行為特征
一、智慧教室的概念分析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教學互動是掌握好教學環節質量,提升教學水平的關鍵。但是在實際的提問互動環節、疑問確認等環節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學生通過舉手或者口頭回答,并不能獲得準確的統計數據,就不能考慮后期的數據挖掘和數據統計工作,不利于后期的教學開展。而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教室系統,是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給教育行業帶來機遇。
二、弗蘭德斯互動系統
弗蘭德斯互動系統是美國教育學家弗蘭德斯在上世紀60年代設計的一個課題分析系統,該系統后來被命名為弗蘭德斯互動系統,英文簡稱FLAS。該互動系統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反饋工具,通過系統中的行為編碼對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對話互動情況進行觀察,主要由教師語言、學生語言和課堂的沉寂與混亂構成,傳統的弗蘭德斯互動系統一共有10種互動行為編碼。隨著對行為編碼規范的改進,以及對相關數據的研究分析,和對其呈現方式等的進一步研究認證,目前也有改良版的弗蘭德斯互動系統。改良版的弗蘭德斯互動系統中將行為編碼拓展到18種或21種,更加注重對學生語言的探討,也加入了計算機技術互動行為編碼和沉寂編碼。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行為特征研究
1.行為特征研究設計
1.1研究目標。為了比較分析智慧教室環境下和簡易多媒體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的情況,也為了進一步分析智慧教室環境中小學數學課堂互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信息技術對于智慧環境下課堂互動教學的影響,通過設計關于行為特征的研究,采取實驗研究的方法和內容分析的方法開展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上冊《圓》的學習。
1.2研究對象。本研究的研究對象選擇的是**小學六年級的兩個普通班,兩個班的數學課程由同一個數學教師任教,并且這兩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平均成績處于同一條水平線上。在實驗開始之前將其中一個班級作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級作為對照班。實驗班的師生在智慧教室的環境下開展數學教學,該班級的老師和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對智慧教室比較熟悉,老師通過iPad等移動終端開展教學,并通過智慧教室的互動平臺進行互動檢測,教學診斷。學生在該模式中可以開展自主性學習,也可以開展小組交流互動,學生關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情況也能及時地反映到智慧教室互動平臺上。
1.3研究工具的設計和研究過程分析。此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和內容分析,所以需要設計內容分析工具和問卷調查。內容分析主要是對弗蘭德斯互動系統的改進,比如對行為編碼的流程規范和內容增設,教師言語和學生言語可以進行適當的細分,在教師語言上可以分為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等,在學生語言上可以增加提出問題,討論交流等行為編碼,在沉寂行為編碼上由于沉寂情況的復雜性可以分成有助于教學的沉寂,和對教學無益甚至有害的沉寂和混亂,在信息技術方面可以體現教師和學生與技術之間的相互作用。在調查問卷的設計上,可以將問卷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知識的檢驗,第二部分是對學生參與度的調查,題目數量設置在10-15個左右。
此研究的研究過程包括教學前的準備工作,比如智慧教室相關的技術培訓,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分成,然后是通過內容分析法,即弗蘭德斯互動系統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課堂教學互動行為分別進行觀察和記錄分析,最后通過調查問卷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參與度進行調查分析。
1.4研究假設。此研究的假設可以有多個,比如假設1:在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教學,師生之間的互動要更加活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呈現,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假設2:智慧教室環境下的互動教學比簡易多媒體環境下的互動類型更為豐富,互動更加有效。假設3:智慧教室環境下的互動教學比簡易多媒體環境下的互動教學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參與。
2.互動行為研究對比分析
2.1課堂教學結構對比分析。在智慧教室環境下開展的小學數學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看重,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資料搜集以及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而在簡易多媒體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較少,師生之間的互動成了單一的問題式教學。總之,智慧教室下的教學呈現的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而簡易多媒體下的教學呈現出學生行為失衡的狀態。
2.2 課堂互動情況對比分析。智慧教室環境下的互動教學,一方面改變了單一問題式教學的局面,使得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多,學生可以進行發散性思考。另一方面互動教學的教學結果由簡易多媒體環境下的意見的統一變成了學生多樣性答案的呈現,在智慧教室環境下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進行信息的反饋,通過云端老師可以及時地掌握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減少課堂的無效沉寂。此外,智慧教室下的課堂互動類型豐富多樣,不僅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使得課堂互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且高效。最后,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教學互動還增加了教學評價的環節,使得互動的形式更加多元,老師及時得到教學反饋,促進教學課堂的互動高效。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根據智慧教室環境下教學情況和簡易多媒體環境下教學情況的對比實驗分析可知,在智慧教室環境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加強,此外,智慧教室環境下的教學互動要比簡易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互動更加豐富、高效,學生的參與度也更高。因此,隨著智慧教室教學實踐的進一步發展,在未來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要更加注重對學生主體性的重視,對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通過良好氛圍的營造、問題情境的精心設置以及合作方式的合理設計等來提高教學互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馬勛雕.交互白板支持的小學數學互動課堂案例研究——基于改進型的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J].才智,206(12):16-17.
[2]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4(10):57-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