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春威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的課堂。在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中,應該有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有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有讓學生充分自主的主動學習以及師生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信息交流平臺,引導積極思維,增強自主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筆者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對于任何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小學生渴望獲得更多的知識。鑒于這樣的一種現實狀況,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來看,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一個最重要的方式。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應該從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面開始,首先,就是教師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數學課本的知識來增加一些小學生感興趣的數學話題來進行講解,讓小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小學數學教學并不是單純進行算數或者是應付考試。
比如以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乘法的計算來看,就可以講到這樣的一些生活必備的知識,比如家里面要買東西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所花費錢的總額的計算,教師要鼓勵學生回到家中的時候,讓家長能夠找出一些相應的數學乘除法的題目來給他們進行計算。比如家里面買了兩斤桃子,一斤桃子的價格是二點五元,那么總的價格是多少呢?通過這樣帶有生活性的題目的運算,讓小學生能夠從自身的角度來認識到學習數學的作用所在。其次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游戲的方式來進行,讓學生能夠從數學游戲當中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斷地提升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小學生的聰明才智,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數學學習的環境當中去,為下一步進行更加深奧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鼓勵學生提出和發現問題
學習的興趣培養起來了,接下來老師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提出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階段,我們要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想問題,積極、熱情地引導學生,尊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即使錯了,也不要嘲笑和指責學生,這樣才不會打擊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才能強化他們的問題意識。
例如,講解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計算方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仔細觀察三個三角形,然后鼓勵學生向老師提問題,引導他們發現這三個三角形有哪些區別。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出和發現問題,教師就要根據小學生好奇心重的心理特點,有意地創造問題,引起學生的疑惑,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例如,學習乘法時,筆者先放了兩個蘋果在一個籃子里,然后又放了兩個蘋果在第二個籃子里,最后又放兩個蘋果在第三個籃子里。這個時候,就有學生問問題了:“老師,你是不是想讓我們計算一共有多少個蘋果?”“老師,你怎么不把蘋果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樣,在學生提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僅把之前學過的加法知識復習了一遍,也可以循序漸進,有利于新知識的引導和學習。
三、小組討論促進知識交流
對小學生而言,靠自己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進行探究學習,實現對知識的互相交流。首先,需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保證每組都有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發揮帶頭作用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分組之后可以根據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提高進行小組成員的調整,盡量保證每一組的綜合實力均衡,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其次,需要根據教材內容幫助學生設計需要討論學習的問題。給小組討論提供適當的問題,并在其進行小組討論時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最后,教師需要提供給各討論小組展示探究成果的機會,讓各小組在課上將本組討論結果進行展示和說明,并鼓勵學生進行互評與自評,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快的提升自我。
四、實施任務型教學
教學的任務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勞動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是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同時還需要讓小學生能夠在任務的壓力下進行自主的學習,這樣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一定的任務量,讓小學生充分認識到任務量的存在是他們進行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基礎。
比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這節課時,教師把所教的數學知識形象化,讓學生用自備的正方形紙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方法越多越好。同學們很快折出了常見的幾種。教師繼續問:“還有其它折法嗎?”過了一會兒,又有兩種新的折法被發現了。把正方形紙對折、得到長方形,再將長方形對角折、得到的小三角形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把正方形紙對折、得到長方形,再將長方形相對的任意兩個頂點重合對折,此時得到的小梯形也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通過這種任務型的提問,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成就感,這樣就能夠讓小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促進小學數學知識的掌握。從而為他們今后的小學數學自主學習過程搭建起有效的平臺。可以說,任務型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的一個基礎所在,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這種數學知識不斷提升和完善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夠搭建起有效的學習平臺,從而提升他們的數學自主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構建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客觀準確的得出課堂評價,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保證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德超.對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研究[J].學周刊,2013(5):37-37.
[2]曲艷會.探索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J].才智,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