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園
摘要:隨著互聯網在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現在我國的小學已經開展了信息技術課堂,由此引導小學生能更早并更好的掌握這項課程的基本教學內容。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因為年齡原因,雖然對新事物好奇,但無法長時間的集中精力在某件事物上。其本身不具備太大的集中力和主動性,上課時間過長就容易走神,從而無法全面有效的吸收課堂知識。因此需要教師引入微課教學方法,制作微課,將教學內容由淺到深灌輸給學生,以此更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教學;應用與實踐
小學信息技術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小學生對于計算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真,并且對信息技術產生興趣,并能在小學階段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和專業知識,以便于讓小學生提早跟上社會的步伐,如今很多學校已經配備的專門的計算機教室,并根據教學來安排每周的計算機課程。對于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穎的科目,但往往由于他們自身的意志力不夠而無法做到對這門課程更好的吸收,因此,教室無法收獲到相關的教學效果。而微課教學是以視頻為主的專門針對信息技術設計的一種教學方式。時間短,內容吸睛。對于小學生來說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并能在短時間內將內容如傳達進去。此篇文章將針對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實踐研究作出淺談。
一、小學信息技術中微課的要領
1.時間短
經過實踐研究,小學生在他們的年齡層集中力都不會太高,平均時間5-10分鐘,因此,微課的時間要注意控制在10分鐘之內,教師可根據小學生年齡的高低來制作5-10分鐘時間不等的微課課程。對于重點知識最好控制在前五分鐘完成,輔助內容安排在五分鐘之后。
2.內容精煉
微課的時間相較于普通課程教學要短很多,因此,教師必須提前備課,收集重點,將所有需要講解的東西濃縮進去,在開始講課后不可說過多廢話,直接講述內容,務必做到在有效的時間內將課程的意義發揮到最大化。通過學生特點結合相關內容來制作微課主題,并在微課最后提出問題,加強學生課后的思考性和記憶。
二、如何更好的制作微課課程
1.重視硬件素材,嚴謹細化
教師想做制作出一堂更好更新穎的微課,一定不能忽略硬件素材,每一種都有可能直接覺得微課的質量和內容。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起來。配備,計算機,耳麥,繪圖板,錄像機,以及網絡軟件,制作工具。都需要教師一個個進行研究比較,分析其功能性和自己的需求度,以便于制作出更有效的微課視頻。
2.重視微課制作過程,增強效果
小學生容易被創新的東西吸引,雖然微課只有短短5-10分鐘的時間,教師也要很好的利用,制作微課時切不可馬虎,將內容更加精致的提煉出來,注重微課節奏,相關重點的引入。教師可以微課內容中融入自己相關簡介,將解說錄入進去,增加課堂情景和代入感。
三、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實踐 與應用
1.根據小學生需求選擇微課制作軟件
教師想要小學生將課程學進去,就首先要觀察他們的特性,掌握他們的需求。因此在制作微課的時候,對于軟件和素材的選擇也很重要,現在有許多專門針對于小學生的軟件,其內容更加活潑,簡單,更符合小學生的觀看心理。這一點教師務必注意,如果微課內容過于枯燥無味,是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反而浪費了那5-10分鐘。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媒體的多樣性,結合學生需求,將一下卡通動畫和小游戲編程進去,以此來增加他們的集中力和學習積極性。
2.注意教學過程的節奏
教學的過程和節奏在授課中起著很大作用,過程需要有趣,而節奏的掌握則是要時刻提起學生興趣,因此,教師的微課設計一定要內容簡潔明了,每一步講授完之后都要展示結果,以便于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行領悟,然后再開啟下一步。比如教師在講述動物跑步姿勢時,學生每編制完一段小程序,教師就應該立刻播放動畫效果,讓學生立刻觀察到實物的奔跑變化過程。通過課堂氛圍,教師可通過觀察學生來掌握節奏,比如但是微課的講解,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引導學生更近一部的探索和學習。以此來更加完善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小學生的年齡階段不同,但都本身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教師應該抓住這點加以利用。比如小學生進行微課授課后,根據相關內容做出了小青蛙的內容編程,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信息技術中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如,如何讓小青蛙跳躍,或突然停止動作。讓學生突破教學內容的限制,自主發揮,這樣不但能擴展學生的想象力,還能在現有信息技術的專業授課同時,能讓他們主動的去探索一些相關領域,以此提升課堂氣氛,使學生更有效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最后,小學信息技術課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培養小學生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是刻不容緩的,而微課作為一項創新式教學已經被融入進教學中,教師用通過這項領域有利的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小學生為主體,分析,挖掘其本身的很核心意義,將其有用性發揮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秦曉峰.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OL].現代交際,2016
[2]周瑩.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實踐研究[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