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軍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亦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教育要從小做起,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進行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教學界備受關注的熱議話題。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對策
現代教育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審美,不應僅僅局限于陶冶情操,更可以豐富學生對美的追求。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審美,不斷讓學生形成對美的意識,對自己身邊的事有更深刻的了解。審美的培養,讓學生更適應現在的生活節奏,增強學生對美的追求和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姿態,端正學生對美的態度,為學生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做鋪墊。
1.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帶來了新一輪的春天,拓寬了教學的視野和手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若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將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詳細一點來講,首先,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奇的事情保持著時刻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教師可以恰好借用這一性格特征以及最新的教學需求,將教學內容通過動畫、聲音以及動態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的主動積極性和熱情,在使得學生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信息的同時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
比如在教授學生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一年四季”之時,教師就可以將具有季節代表性的圖片、聲音等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彷如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感受到繪畫的更高境界,讓他們感受美、理解美,拓展自身的思維空間,創作出更好的美術作品。其次,藝術欣賞只有在師生對繪畫作品從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前提下,才能在更高的程度上發掘其中更美的內涵。因此,教師要經常性的深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了解他們的最新思想動態及興趣所在,使得所選取的教學素材更加符合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要求,在拉近師生距離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強化,也利于美術教學課堂教學氛圍的更加輕松與和諧
2.發揮生活化教學魅力
“藝術來源于生活”。繪畫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之一,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美的體驗的刻畫和表達。而美術的學習,其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將其運用到生活中,成為一個能時刻感受到生活的美的人。因此,生活化教學對于美術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師如果能善于利用生活中小細節,從生活化的教學中入手,開拓學生對于美的理解和感悟,那么教學效率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對于學生來說,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僅可以講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通俗化的轉變,使得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將審美能力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實現活學活用。
比如說,筆者在一次教學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出了幾條漂亮的小金魚。然后,筆者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觀察和談論,“魚兒有哪幾種形狀呢?”、“魚兒身上的花紋像什么”之類的問題。筆者盡量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審美,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得出諸多可貴的五花八門的答案。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養成了善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美的習慣和能力,是對審美能力提高的有效保證。
3.注重學生情趣發展
情趣是在美術教學情感化、審美化的發展趨勢中衍生出來的。單調的美術知識與枯燥的技能訓練是美術教學中難以克服的弊端。刻板、機械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失去對美術的興趣,產生逆反心理。教師運用情趣化的教學方法,能夠增強美術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審美教育中的情感體驗和優化效應,使學生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以《春天在哪里》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歌曲《春天在哪里》,同時展示畫有飛翔的小鳥、盛開的花朵、藍天、白云、綠草、田野的繪畫作品,使學生先獲得聽覺和視覺上的美感。在歡快的歌聲中,教師和學生進入了春天的氛圍。然后,教師可以問學生:“春天在每一個小朋友的眼睛里,你們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把你們眼中的春天用最美麗的色彩描繪出來吧。”教師還可以拿出一幅殘缺的春天圖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把畫面補充完整。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有自由的空間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既鍛煉了學生動手繪畫的技能,又體現了審美教育中的情趣特征。教師可以通過將視覺、聽覺、動手能力、思維拓展等方面因素融為一體,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提高繪畫能力和審美能力。美術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情趣和美的屬性,使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得到藝術熏陶。
4.引導學生鑒賞名著
實踐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佳途徑。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審美能力。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近生活,引導學生在實景實物中發現美、欣賞美,進而產生表達美的欲望。教師應多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實踐,讓大自然給學生帶來視覺上和心靈上的沖擊。同時,引導學生在多彩的世界中仔細觀察,發揮想象力,用畫筆將世界的美妙表現出來,從而實現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和審美能力的目的。
名作欣賞也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的審美能力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不同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難度也不盡相同。名家的經典作品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的最好素材。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認識作品中的美,幫助學生了解作品的藝術表現手法,使學生在藝術鑒賞中了解思想美、自然美和藝術美,感知作者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對美的追求和審美情趣的流露。鑒賞名家經典作品,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激發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進而增強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
結語:
小學美術教學是一門啟發學生美的理解和欣賞的重要學科,同時,也能對學生的品行操守、人生智慧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如何更好地進行小學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每一位美術教師都應該嚴肅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蔡登武.小學美術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探析[J].藝術品鑒,2016(11).
[2]班誼.小學美術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J].未來英才,2016(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