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鵬
摘 要:新課改以來,高效課堂成為中小學課堂教育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本文從一個課例出發,通過分析目前創建高效課堂的一些主流做法和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從而得出高效課堂首先要針對學生的情況設定相應的模式和高效課堂沒有固定的模式,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等一些認識。
關鍵詞:新課改;高效課堂;實踐;認識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育思想的滲透引導、教學過程的科學開展、教學目標的實現,大多是課堂教學這一特定時空完成的,而在課堂教學規定的時間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是一個深刻的問題。通過參加本次全縣開展的高效課堂比賽活動,使我對高效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思考。
在我參與的一些新課改培訓活動中,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成為一些老師孜孜追求的目標。我認為,雖然教學中應該強調精講多練,但也不是一些教師認為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就是教師少講,甚至不講,有的學校甚至還規定一節課最多只能講15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就不是一節好課。有的教師則一味追求課堂上學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課堂氣氛上的“熱鬧”,追求整齊劃一;一味追求課堂教學手段的花俏等教學過程表面上的“唯美主義”,看起來教師像是一個出色的演員。特別是公開課、示范課或觀摩課,更是讓人覺得如此,一切為了表演,嘩眾取寵。特別是一節課里面需要老師講的,及時糾正的,補充的,強調的也不敢多講了,什么東西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總結。于是我們老師就變得無所適從,到底什么時候該講,什么時候不該講,一節課到底講多長時間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些定性定量的模式對教育只能是束縛,實在是沒有太多高明之處。
鑒于此,我認為在教學中,一方面高中數學教學雖然針對的是有了一定得知識儲備的學生,但有些必要的知識是很難理解的。針對這一現象有關專家提出我們老師在上課時該出手就要出手,也就是說一些重要的知識需要老師總結的,還是需要我們老師來講。需要及時指導的,還需要及時的講;另一方面學生只有深刻領會了基礎知識,再經過不斷的練習才能靈活運用。學生應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立探索、動手動腦,讓學生去探索、去創新,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獲得真實的感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導作用,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既要有明確的目標,因材施教,又要有靈活的方法,收效顯著的教學措施,同時還要注重與學生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用心與學生溝通,用愛去和學生交流,贏得學生的信任和熱愛,只有真正關注了學生,關注了學生在什么情況下學得更好,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
在我校開展的高效課堂比賽活動中,數學學科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選取必修一《對數》這一節內容進行。與傳統教科書一個較明顯的區別是,這里加強了對數的實際應用與數學文化背景。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所以,對本節課我首先借助科學家們對對數發明的贊譽,展示對數的產生對科學發展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題意,設未知數,列出方程。三個方程都出現指數是未知數x的情況,讓學生思考如何表示x,再利用幾何畫板動態展示讓學生觀察x的值是存在且唯一的,激發學生對對數的興趣,同時指出生活及科研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此引入對數是必要的。之后我給出對數定義,并正確理解對數定義中底數的限制,為以后對數函數定義域的確定作準備。對高一初學者注意教學中應強調對數的書寫,避免因書寫不規范而產生的錯誤。為了讓學生了解對數與指數的關系,明確對數式與指數式形式的區別,a、b和N位置的不同,及它們的含義,指對互化。我步步設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給予適當提示,學生回答后及時給予點評。如我設計問題:由對數的定義知,對數由指數式轉化而來,那么指數式ax=N與對數式x=logaN之間關系是什么?怎樣應用?以及問題az=N中的a>0,a≠1,因此logaN=x也要求a>0,那么logaN=x中的真數N能取什么樣的數呢?為什么?讓學生應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立探索、動手動腦,讓學生去探索、去創新,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獲得真實的感受。
整堂課以問題探究為主要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對數的性質,培養學生類比、分析、歸納的能力。最后,我將學生得出的認識進行歸納,從而得到對數的基本性質,實現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本節課在前面研究了指數函數及其性質的基礎上,為了運算的方便,引進了對數的概念,使學生感受到對數的現實背景。對數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和我們的實際生活練習密切,也是以后學習對數函數的基礎,鑒于這種情況,安排教學時,無論是導入還是概念得出的全過程,都比較詳細,通俗易懂,要反復練習,要緊緊抓住它與指數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結合指數式理解對數式,強化對數是一種運算,并注意對對數運算符號的理解和記憶,多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順利完成本課堂的教學任務,為下一節課做準備。
這節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思維和認知出發,在導入和講課過程中都緊緊圍繞學生的情況,從生活實際出發,將生活融入課堂,使得課堂效率得到最大化和最優化。創建高效課堂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不能一味地套用單一的模式,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學科有不同的模式,同一學科也有不同的模式,同一內容還可以有不同的模式。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需要廣大的同仁們不斷思考與實踐,未知的問題和困難難以預計,只要我們冷靜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終會取得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