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強化部署,旨在培養更多的社會主義事業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時代的不斷進步,人文關懷的缺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日益顯現出來,特別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缺失受到國家領導人和學者的日益重視。各大高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紛紛針對大學生的特點,不斷加強建設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有效策略,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得到大幅提高。
關鍵詞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關懷
基金項目:河南工業大學2014年高層次人才項目(項目編號:2014SBS001)、河南工業大學“優培工程”2015年度立項課程《職業發展教育》、河南工業大學2016年度高教研究項目(2016GJYJXJ06)主要成果。
作者簡介:鄭予鶴,河南工業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111
在人類階級社會中,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古今,從古代孔子到近代孫中山,他們的教育只是智慧底蘊不一樣,教育內容不同,政治方向存在差異。現如今,習近平總書記已經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勾畫出來,不過與中國夢的要求相比,國民整體素質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義重大。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肩負著神圣的使命,通過教師們的言傳身教和人文關懷,能夠將精神資源提供給大學生,使他們健康發展。各高校要從教師和學生的教育抓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部署,對大學生人文關懷的途徑加強探索,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得到不斷增強。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內涵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作為主體和承擔者,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路線和方向起著引領作用;“文”則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人”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向和深淺起到了操縱作用。“關懷”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果。人文關懷作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對人的價值、需求以及精神追求比較重視,它最早在《易經》中被人們發現。人文關懷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衍生物,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得到延伸,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能夠把握客觀規律,從實際出發,通過人文關懷能夠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心理訴求,從而使大學生在自身過程中的內心困惑得到切實解決,個體需求得到滿足,體現出了對人的關心、保護和尊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必要性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進行了新的強調,而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就是人文關懷,通過愛護學生、關心學生和圍繞學生,使學生們的理想信念得到堅定,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敢于擔當,不斷開拓創新。立德樹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人文關懷則是高校的發展之基。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是踐行“以人為本”理念的體現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實事求是。在社會發展中,將人作為主體,首先是對人全面發展的重心進行了肯定,更是保障了國家對人民的主體地位。通過對國內外形勢進行分析能夠看出,人文關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對客觀事實的尊重,更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人文關懷要求高校從人性角度對學生進行關懷和尊重,及時將學生的思想負擔給予解決,使他們能夠站在新時代的風口浪尖迎接挑戰。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是促進學生思想進步的關鍵
根據2016年互聯網統計,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只有15%的學生愿意找心理老師給予疏導,有超過40%的學生寧愿悶在心里。這兩組數據反差極其鮮明,也說明人文關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高校需要清楚認識到,對學生思想健康的關愛就是對中華民族未來的負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在確保社會安全利益的基礎上進行高校人文關懷,切實以“人”為出發點,使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由得到保障。通過對“人文關懷”的加強,使學生具有敏銳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從而能夠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適應要求,為實現中國變革,共筑中國夢積極做貢獻。
(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是構建先進高校的重要途徑
很多高校在政府部門的正確指引下,及時開設了心理學等課程,通過專業化的心理咨詢中心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輔助。更多的高校在不斷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投入,加強專業教師配備。通過加強人文關懷,能夠使大學生思想健康成長得到保障,使國家關愛學生的政策得到貫徹落實,使人才強國戰略得到強化,使學生體魄強健,人格健美,最終有利于建設“雙一流”高校。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缺失的原因
(一)缺乏主動個性培養,對客觀活動比較重視
當前一個時期,各高校都倡導學生生活的豐富多彩,很多形式的社團應運而生,學生的活動由此變得多樣化。不過仍然有很多弊端存在于社團表殼下。開拓思維、促進活動只是社團的表面現象,實際上它對學生的主動性很少考慮,某些時候還會在大家不愿意參加活動時進行強迫,這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導致學生怨聲載道。社會需要多種多樣的人才,新興市場需要不同方面人的才參與競爭,高校需要對學生的自主性進行培養,對學生的自身優勢從不同方面進行發掘,使其能夠與當今社會的潮流相適應。
(二)忽視思想教育,對書本教育過于重視
盡管我國正在深化課改,當前對學生考核的重要方式之一仍是應試考試。老師和學生都對書本上的知識過于重視,而僅用考試成績評價一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肯定有失全面。在此背景下,學生在書本和成績中沉浸時,造成自己的本心和初心在書本中缺失。新時代下,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勢在必行。大學生的內在情感在思想教育下能夠得到提升,思想價值觀念也會出現改變,從而個人發展的未來也更加廣闊。endprint
(三)忽視個體效益,對整體效率過于重視
如今,國緊密聯系著家,社會在瞬息萬變中進步。高素質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支撐,當前環境下,人們對發展要求和社會需要過于重視,而忽視了個體的成長成才和發展需要。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使全體社會成員都裹挾參與其中。在此過程中,社會行為體把自身視為必不可少的部分,為了得到最大程度的經濟效益,便出現了不顧個人興趣特點、只顧整體利益發展的局面。
四、改善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關懷的措施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越來越重視,更多地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上付諸實際行動。高校應堅持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能夠在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發展中融入個人理想追求,把人才培養與社會所需緊密結合,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具體而言:
(一)提高思想教育認識,切實緊跟黨的思想建設工作
強制性的行政管理在高校發展中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將教師的思想認識通過教育的形式統一起來,使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和理解行政管理的必要性。通過開展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切實把握正確的道路和方向。想要實現社會所需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就必須引導廣大學生從意識和思想上對高等教育的意義有明確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從小處摸索、探索,使學生們能夠學有所用。高校教師作為社會發展的建設者,更應該始終與黨的思想保持一致,在社會發展中融入思建工作,促進思想建設的大繁榮。
(二)建設和諧育人環境,切實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校在實施思想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對灌輸的形式進行審視,杜絕出現“強制”教育,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創新,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一是教學方式要便于內容傳播,由于思想政治學習者一般為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思想層次和不同的對象,要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適應性;二是大家能夠接受的思政教學方式,由于思想政治學習者具有不同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因此要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符合性;三是教學方式便于達到思政工作的目的,由于思想政治學習者一般有不同的學習興趣以及專業,要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目的性。另外,各高校應與時代主題相結合,及時弘揚時代主旋律,建立和諧完善的思想政治育人環境,對典型事件和人物進行大力宣傳,使正能量得到傳遞,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從而給思政教育創造一個和諧的校園氛圍。
(三)加強學生情感關懷,切實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平等、自由、尊重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切實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信任、平等的溝通橋梁建立在師生之間,使師生在教育過程中能夠互相理解、相互交流,通過有效的“溝通教育”手段實現共同教育和學習的教學效果。另外,思政教育者在保證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加強人文精神培養和教育,在對學生人文關懷的過程中,對其人格和思想充分尊重,使教育的引導作用得到積極有效的發揮。
(四)建立人文關懷機制,構建多層次多維度交流渠道
在高校人文關懷中,師生之間的情感與思想交流是重要的表現形式。通過傳統的師生交流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學習和生活需求提供幫助時,可以利用心理溝通與輔導、師生座談會等渠道進行了解。當下,網絡發展日新月異,在眾多新媒體中,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人文關懷能夠事半功倍。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可以利用微信群、微博以及QQ群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溝通渠道。另外,大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思想道德問題是重要組成部分。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存在一定的缺失,一些問題亟需改善。當前,高校只有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重視,使人性化教育不斷深入,對思想意識進行積極樂觀的引導,才能夠使大學生在社會潮流中適應發展,教書育人共筑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立德樹人,為民族復興提供人才支撐——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2016.
[2]陳華、楊鑫銓.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一體化價值考量.教育教學論壇.2015(1).
[3]閆軍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1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