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寫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并且指導教師如何進行寫作教學。本文從實踐角度探究如何在新課標指導之下從以下角度進行寫作教學的應用:研究教材寫作內容,發掘編寫特點、體例及內容結構;切合教材寫作專題,提出教學、評價設想與建議;根據教學實踐,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都應將其與語文新課標緊緊聯系起來,以其為指導,有效的進行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寫作;教材;評價;資源開發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寫作的總要求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的能力。在進行七年級下冊教材的寫作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究和實踐。
一、研究教材寫作內容,發掘編寫特點、體例及內容結構。
(一)寫作專題編寫特點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在 “寫作”教學專題的編寫上充分體現了“教材編寫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的編寫特點,另外還具有以下特點:
1.關注生活,聯系體驗。
本冊書在寫作訓練和實踐中增強了對學生生活的關注,如關注新聞事件或身邊經歷記錄敘述,并結合生活抒發感情。
2.形式多樣,層次分明。
在寫作訓練中不僅鼓勵學生寫記敘文等,還要求學生嘗試寫閱讀筆記、心得筆記和信件等,多角度鍛煉寫作能力;另外,200字、300字的的片斷作文與不少于500字的習作更滿足了分層教學的需要。
3.重視交流,分享感受。
本冊書中除了鼓勵學生自主寫作,而且建議同學們交流想法和心得,改進不足,在合作中進行探究。
(二)寫作專題內容結構
七年級下冊的寫作內容可以分為“大寫作”和“小寫作”。 “大寫作”即單元寫作專題,是寫作的主體部分。七年級下冊繼續延續了上冊當中的敘事寫人的思路進行編寫,但卻是從淺顯的敘事延伸到了較深層的描寫、抒情等,由淺入深的編排就更能滿足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小寫作”指課文后的寫作訓練,從內容上,也是深化敘事、描寫、改寫、評價抒情等方面的寫作知識的應用。
二、切合教材寫作專題,提出教學、評價設想與建議。
(一)教學建議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等方面的教學建議,根據教材寫作專題,教師設想了以下建議:
1.創設寫作教學模式,選好切入點。
在教師們日常教學中,學生們總是感到無事可寫,無話可說,任何題目寫來寫去總是那幾件,那么作為教師們老師改怎么辦。經過考慮,教師設計了寫作活動課的教學模式,即:知識導引——觀看視頻——情景再現——“博覽多思”——“朝花夕拾”——“互讀互評”——沙場點兵。
例如教師在進行第三單元作文教學時,設定了《寫出故事中的精彩——捕捉細節 運用細節》的主題,由《散步》課文中母親撫摸兒子的描寫引出本課,再播放了視頻《聽》,提出寫作要求,要求仔細觀察視頻中的人物和情節,運用恰當的描寫方法,寫出一段打動人心的文字(不少于500字)。鮮明的主題、感人的故事深深吸引著孩子們,一篇篇流暢的文字應運而生。
2.抒真情,講真話。
《文心雕龍》劉勰:“綴文者情動而辭發 ,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見“情”是寫文與讀文的基礎。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努力營造情境,使學生投入其中例如教師進行第一單元寫作專題教學時,先播放一段名為《天堂午餐》,短片中蘊含了無數兒女的那種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無奈的追憶,進而引導學生去回憶自己與主人公一樣只懂向父母索取卻從未回報的生活片段,感悟“愛”的話題,并完成同題作文。在活動中,學生將話題、素材、情感及手法相結合,留下了一段段誠摯的文字。
(二)評價建議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寫作提出了以下評價建議,對此,教師也有些自己的想法:
1. 落實修改。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可見文章修改至關重要。所以,結合前面所說的寫作活動課的教學模式,教師設計了“博覽多思”的環節,設置問題引領同學們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并在“朝花夕拾”環節中提出修改的具體要求,使學生們有針對性的修改。最后開展“互讀互評——小組活動”,小組互相閱讀同學作品,并推薦修改最佳的文章進行班級交流,這樣就引導學生在自教師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2.結合中考。
另外,本冊書六個寫作專題與中考作文命題緊密聯系,如2012、2013年中考作文分別是《以微笑 》和《撿拾幸?!罚m然并未限定體裁,但就第四學段的學生而言,還是以寫事為主。另外,命題中一再強調的“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也與本冊寫作要求相符。
3.具體評價。
中考作文是從內容、語言、篇章三方面進行評價,分為五個等次,分別從切合題意 ,思想健康 、中心突出等方面進行具體評價,那么教師們平日的作文教學也應利用這一評分標準,評價學生作文的水平。
4.課標中還強調:要提倡學生在成長記錄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課內外作文,因此,教師還設計了“主題作文課活動記錄表”,引導學生記下每次作文的過程,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持續性發展。
三、根據教學實踐,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教師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一)活用教材 強化基礎
會讀是會寫的重要前提,七年級下冊教材中精選了許多篇目,對于記事寫人的作文訓練做好鋪墊,尤其是人物典型的動作描寫等等都為學生進行人物描寫提供了范例。
(二)妙用多媒體 豐富形式
在教師設計的寫作課中大量應用了圖片、視頻等資源,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活躍了課堂教學;多媒體設備和電子白板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證;而班級博客、QQ群更方便了教師與學生、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感悟生活 真情流露
生活永遠是寫作的源頭,作為教師們教師來講,重要的是牽著學生們的手去觸摸生活中每一棵樹,每一朵花,引領著他們能夠關注到生活中值得感動的畫面;一張照片、一個笑臉、一句問候、一個回眸都將成為啟發寫作的觸點,記錄成長的故事,這才是最為寶貴的資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