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同君
摘 要:導學案的使用在當前是教育當中一種比較新穎的方式,也是新課改以后教師廣泛使用的教學方式。怎樣科學有效地設計導學案,并進行良好的教學引導在當前是教師們所面對的重大問題。主要對初中物理導學案的設計和有效運用進行了分析,希望為初中的物理教學開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物理;導學案;設計;運用
在初中的物理教學當中利用導學案設計教學,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并且也能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自學的習慣和能力。這對于初中的物理教學效果提升來說將產生重大的意義。下面將對初中物理導學案的設計及有效運用進行詳細的討論和分析。
一、初中物理導學案的設計
(一)將“教”的目標變成“學”的目標
傳統的教學體系中一直都將重點放在“教”的目標上,而導致“學”的目標受到了限制影響。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學習目標主要指的是在學生的有效學習期間,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從而促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學習才是目的,而不在于教師的“教”。因此,教師首先應當保證在導學案的設計上能體現出層次性,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對此產生積極性和主動性[1]。其次,教師要保證所設計的導學案能讓所有學生都明白。此外,教師需要保證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是具有探究性的,能讓學生在當中感知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當前階段很多的教師利用問題導學方式進行教學引導,所產生的效果比較好,但教師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認識,因為物理教學主要是實驗性的教學課程,因此在設計當中應當多使用實驗性的作業和問題,促使設計效果能得到提升。
(二)將作業重點轉移到“課前”
預習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在物理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一定要做好預習部分的作業設計。在預習設計當中,教師需要注意一方面要讓學生得到學習興趣的激發,另一方面也要適當地結合實驗內容,通過導學案方式讓作業更加靈活化。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他們才會主動投入其中進行學習。同時,預習方式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還要將物理作業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促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與生活之間的親密性。物理是通過實驗方式來進行驗證的一種知識教育方式,學生如果能親手進行實踐參與,自然會得到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因此教師要注意在課前的預習階段中需要將作業設計的難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要注意內容由淺至深,尊重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的掌握能力,逐步地幫助學生得到提升。
二、初中物理導學案的運用
(一)尊重主導性原則
導學案的設計和應用不是將知識點進行簡單的羅列,主要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案。因此教師在進行編寫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主導性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需要在進行導學案的設計中盡快地投入到指導角色當中去,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導學案設計[2]。從教學目標到教學方法,每一個環節教師都需要進行全面的把握,并且能根據教學環境的變化來隨時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導,利用啟發方式讓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在整個環節當中既不是解讀者也不是旁觀者,而是需要真正地將自己融入到整個設計環節當中去,從而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幫助者。
(二)建立起有效的課堂模式
初中物理教學當中的導學案使用是對傳統教學模式所提出的挑戰形式,原有的教學結構與導學案之間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在當中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因此在使用導學案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學課堂進行適當的調整。首先是要讓學生進行預習,根據導學案進行自學,然后完成導學案當中的“預習”部分,并將當中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進行小組交流或者教師講解[3]。然后是教學的引導環節,教師需要將重點和難點進行詳細的解答,并進行歸納總結,促使教學能實現全面的鞏固和提升。
(三)強化課堂導學
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需要進行不斷的練習,從而逐漸地進行鞏固。因此教師需要注意在實施導學案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指導。教師首先要對新的知識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提出質疑。最終對物理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例如公式和概念等。學生在學習摩擦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用道具向學生展示是有摩擦力存在的。然后提出概念問題“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都有什么?”然后讓學生思考,接著提出“強化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讓學生能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從而逐漸掌握知識。
初中物理是學生思維培養的關鍵科目,教師在實施導學案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并且根據教學情況進行設計。從而促使學生的興趣能得到提升,更加主動地融入教學中,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常世都.淺析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7(4):174-188.
[2]陳慧.多管齊下 優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7):64-69.
[3]王向紅.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轉變[J].科技視界,2017(4):142-18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