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珍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是高中階段一門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及實用性強的顯著特點。隨著近幾年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和推進,信息技術已經涉及我們日常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學好這門課程對于高中生來說尤為重要。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呢?很顯然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已經遠遠滿足不了這一需求。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改;教學方法;應用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術
高中信息技術是一門集知識性和技能性于一體的基礎性課程,具有實踐性與實用性強的顯著特點。隨著近幾年互聯網的普及和推進,信息技術已經涉及我們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學好這門課程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和發展,高中信息技術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新課改強調,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旨在通過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操作實踐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
所謂的教學方法一般包含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兩個方面,是教法與學法的統一,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方法的總稱。現在我們從“翻轉課堂、分層教學以及項目教學”三個方面具體論述一下。
1.翻轉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主體,主導著整個教學課堂,經常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授課,而忽略了學生這個課堂主體的接受程度,這樣會使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被動,而翻轉課堂則是指教師和學生課堂角色的互換,即學生在課前通過教師上傳的教學視頻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成了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案解惑、知識運用等,這樣可以使學生感覺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以“Word—插入文本”為例,在學習這節內容時,學生通過預習明白了如何插入文本,但是對于插入的文本如何進行編輯,如分欄以及橫排、豎排掌握得并不是很熟悉,這時教師先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然后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詳細講解并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生不但能很輕松地掌握本節內容,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
2.關注差異,分層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關注的是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忽略了學優生和學困生的感受。教師講的內容過于簡單,學優生會感覺這些知識太簡單,沒有多大的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如果講的內容過于難,學困生就會感覺聽得云里霧里,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從而打消學習積極性。而分層教學則是指教師根據學生能力水平及潛力傾向,人為地把學生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讓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以“Excel—篩選”為例,在講述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只要能掌握如何使用“篩選”這個功能就可以;而對于水平一般的學生,則要求能根據題目中所提供的數據列出需要篩選的條件;而對于學優生來說,除了掌握以上兩個要求之外,還要能根據實際要求學會使用高級篩選的功能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3.項目教學法,培養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學內容的指定還是教學過程中的操作、實踐,都是由教師一個人獨立完成的,而學生需要做的就是認真聽課、記筆記即可,這樣有的學生可能當堂課記住了,而等到下節課再提問時可能就忘記了,更別提實際操作了。由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具有操作性及實踐性的特點,因此,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讓學生上機進行實際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才能不斷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而新課改下的項目教學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以及最后的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通過這個項目,既可以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整個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每一個環節的基本
要求。
以“Excel”為例,在講述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個表格,主要內容涉及查找與替換以及排序、篩選以及求和等內容。這時,有的小組就調查了學生的期中考試成績,并以考試成績為基礎制作了表格,還有的小組則調查了學生的學習愛好,并以此為基礎制作了表格等。每個小組都根據自己的需求以及調查制作了不同形式的表格,每個學生都表現得非常積極,都主動參與到活動之中,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鞏固了課堂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翻轉課堂、分層教學以及項目教學等三個方面具體論述了新課改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當然,教學方法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實踐和摸索,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都必須以學生為課堂主體。
參考文獻:
丁高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1(12).
編輯 范昕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