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雙新

【摘 要】本文論述“示錯情境”教學的作用及優勢、“示錯情境”的設計原則和設計策略,提出在導入新課、突破重難點、鞏固新知、應用擴展中進行設計“示錯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研究,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升高中化學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化學教學 示錯情境 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B-0084-02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課程目標之一,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強調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要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正視學生的錯誤,觸“境”生情,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優化糾錯策略。筆者在高中化學中運用“示錯情境”,發揮情感體驗的優勢,以提升高中化學教學實效性。
一、“示錯情境”教學的作用及優勢
恩格斯曾經說過:“要明確地懂得理論,最好的道路就是從本身的錯誤中,從痛苦的經驗中學習。”“示錯情境”是一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從認知錯誤出發,獲取正確認識的一個過程。“示錯情境”教學改變了教學中的枯燥和單調的狀況,使得教學手段更加趨向多元化,變得更加具有靈活性和吸引力。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選擇恰當的時機,針對學生的一些常見的錯誤進行教學展示,讓學生把其錯誤的做法或者錯誤的解題思路進行講述。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產生懷疑,從而進行分析、解釋、歸納,或由學生合作,找出錯誤原因,明白錯誤的原因,并在糾正錯誤中舉一反三,避免再次出現同樣的錯誤,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不斷自我完善,提高學習能力,找到化學學習的有效策略。
“做題千萬道,解后拋九霄”的題海戰術難以達到提高解題能力、鍛煉思維的目的。新課標倡導高中化學教學要重視情感體驗,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獲取新知。“示錯情境”教學更加重視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教師生動地把錯誤的例子展示出來,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同時鍛煉其發散性思維,提高其反思的能力,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獲成功,獲得體驗。“示錯情境”教學還有利于使學生形成做題反思習慣,分析錯誤,反思自己,不斷總結,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來達到提高解題技巧、能力的目的。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示錯情境”的設計原則
(一)需要性原則
課堂教學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探索活動,教學的需要性原則,正是體現了這種目的性。這里所說的需要,就是要根據高中化學的教學內容,面向課堂教學的需要,根據學生知識發展狀況的實際需要進行“示錯情境”設計。需要性原則,就是在課堂上創設合理的示錯情境,選擇合理的示錯方式,使其符合教學目的性。“示錯情境”既要體現嚴格的科學性,又要有濃厚的趣味性;既要一定的深度,又能使他們力所能及。
(二)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主要體現學生主體性,圍繞學生這個主體設計“示錯情境”。主體性原則要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全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把教師的“滿堂灌”轉變為學生的“滿堂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充分發揮示錯教學獨特的教育功效。
(三)針對性原則
教師既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不同的個性,又要結合實際情況和教材的重點、難點,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針對學生差異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這要求教師在設計“示錯情境”時,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內容明確具體,設計的問題題意清楚。針對高中化學的某類常見錯誤進行設計,以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問題的辨析。同時由淺入深,保持知識連貫性。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示錯情境”的設計策略
(一)導入新課,示“錯”啟“思”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計巧妙的新課導入可以為整個課堂教學增質提效,通過“示錯情境”啟發學生進行思考,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課教學中,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也讓學習內容更有意義和富有挑戰性。
如在講到有關硅的一節時,筆者講了一個小偷去偷光纖的故事。有一個小偷盜竊光纜近 4000 米,價值 100 多萬元,但卻只賣得 17 元,這是為什么呢?對不了解光纖的學生來說,會認為光纖里應該有銅或者鋁,因此不知道為什么卻只賣得 17 元錢,是不是收廢品搞錯了。這一問立即引起學生好奇,學生也都想搞清楚這是怎么回事,于是精神亢奮地進入文本學習。
(二)突破重難點,以“錯”促“思”
在新課標實施中,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是提高和保證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在教學高中化學的重點和難點時,在課堂上“示錯情境”,讓學生對重要知識點進行詳細剖析,以充分暴露解題思路,討論錯誤原因,幫助學生彌補知識漏洞、完善知識結構,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學生常犯錯誤的重點和難點之處,適時地恰當地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批判性的化學思維能力。
如化學平衡和電離平衡是高中化學教學重點和難點,也是高中化學高考的熱點。學生往往認為化學平衡是一種一直處于穩定的狀態,其平衡不會被打破,由此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如“等效平衡中平衡后數值全等”,“當條件改變時平衡常數也會跟著改變”的錯誤認識。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化學反應中的可逆反應設計“示錯情境”,讓學生對其在化學平衡中的錯誤認識進行分析,深化對化學平衡的理解和思考,進而形成正確的思路,提高化學水平。
(三)鞏固新知,析“錯”善“思”
高中化學學科的特點是“繁、亂、雜”,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習的一些新的化學概念、計算公式、化學反應式,如物質的量、溶液的濃度、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學生理解相對困難,也容易遺忘和混淆。為了加深理解,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其內涵,通過“示錯情境”質疑和分析,可以強化記憶、鞏固所學的知識,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如為檢驗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置換反應概念的掌握與應用情況。教師“示錯情境”能啟發學生思考:①置換反應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②復分解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③沒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肯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④沒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肯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教師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置換反應的概念和實質進行引導探究,幫助學生突破障礙,再通過實例“Na2O2+SO2=Na2SO4,NH4NO3=N2O+2H2O”說明,雖然沒有單質參加或生成,但它們仍然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通過以上“示錯情境”的創設,把學生的各種錯誤完全清晰地展露出來,就可較好地提升學生的判斷能力,促使學生從迷思概念向科學概念轉變,達到增強記憶、鞏固知識、提高對錯誤的免疫力的能力。
(四)應用擴展,探“錯”深“思”
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一些重點、難點具有強邏輯性、抽象性等特點,教師通常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把知識進行擴展應用,從知識內涵、化學思想方法、生活應用、相關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等方面進行拓展。教師要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設計聯系實際生活的“示錯情境”,并進行適度擴展,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找出導致錯誤的原因。也就是說,讓學生突破舊的思維模式,深入思考、分析和探究,認識錯誤的根源,切實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淺綠色的 Fe(NO3)2 溶液中存在如下的平衡:
Fe2++2H2O=Fe(OH)2+2H+
若往此溶液中加入鹽酸,那么溶液中的顏色如何變化?
學生往往基于思維定式,忽視硝酸根離子在酸性條件下的強氧化性,忽略了加入鹽酸后,會使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這一事實。因此,教師可以把一系列錯誤的問題集中在一起,讓學生自行探究,以便學生形成一個更加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并能做到融會貫通。
總的來說,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示錯情境”,針對學生的一些常見的錯誤進行教學展示,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和總結,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提高學習能力。教師在設計“示錯情境”的時候,要遵守設計原則,掌握設計策略。在導入新課、突破重難點、鞏固新知、應用擴展中進行“示錯情境”設計,合理運用“示錯情境”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升高中化學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郁 平.論高中化學教學中“示錯情境”的功能及創設研究[J].科教文匯,2015(1)
[2]劉 凱,胡志剛.例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情景導入設計策略[J].中學化學,2014(9)
[3]劉玉榮,王后雄.高中化學教學中“示錯情境”的設計及教學功能[J].化學教學,2013(2)
[4]王開山.化學平衡中常見的錯誤結論[J].高中數理化,2012(Z1)
[5]狄 洪,劉麗君.情景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10)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