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燕
摘要:一部學生在小學階段口語較差,堅持課前“說話”,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主性。課前說話是綜合性強的訓練,它既可以展示學生的個性,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力,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智力均得到相應的提高,從“學會”到“會學”“愛學”“善學”,從而養成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關鍵詞:課前;說話;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018
一、引言
新課改以后凸顯口頭語言訓練,新課標提出了要求:“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事實上,說話能力和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非但不對立,反而相輔相成。幾年來,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課前說話訓練,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現在特把點滴體會與同行分享,以期拋磚引玉。
二、課前“說話”在教學中的實踐
筆者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做好課前“說話”。所謂課前說話,就是在語文課開講之前的幾分鐘,由兩到三個學生站到講臺對全班同學講話。這樣一個學期下來,每人最少都有4-5次上臺講話的機會。
縣城里的學校,有不少學生來自農村,所以筆者把說話目標定為幾個層次,最低層次是敢上講臺,說話聲音響亮,全班同學都聽得清楚;中間層次是在前一個層次的基礎上,做到說話中心明確、前后連貫;第三個層次是內容充實,條理清楚、有感染力。當然,每個同學都說普通話,不使用方言。
具體操作步驟為:提前半天或一天布置說話內容或主題(因為是按照座號輪著說,他們也知道自己的說話時間),可做書面準備,但說話時,盡可能不看底稿,教師或同學針對說話內容作簡單的點評。課后學生可進一步修改,然后裝訂成冊供全班同學傳閱,相互學習。說話內容包括:
1. 就課文的中心思想或寫作特點、或精彩段落、或優美句子談自己的見解、體會。如就《犟龜》一文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小巷深處》說“母愛”;就《海洋是未來的糧倉》說“保護海洋,從我做起”;就《鶴群》說“團結”;就《地毯下的塵土》說“誠實”;就《傷仲永》說“別做可悲的長輩”;就《口技》說“妙哉,聲音的世界”;就《愚公移山》說“移山與搬家”;就《桃花源記》說“幻想”……優美句子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賞析。學生各抒己見,真可謂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出現了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氛圍。
2. 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開發,開展想象、聯想等片段說話練習。如《夜,我常常想》《假如風有顏色……》《基因暢想》《黑板與良師》,學生想象奇特,聯想豐富。
3. 搜集與課文相關、相近的文章,并選取優美的段落或詩歌背誦或賞析。
4. 一事一議。如《說勤儉》《談尊師》《遠離惡習,走近文明》《嫉妒不好》《小議作弊》。
5. 結合時勢說話。如《暢談2008年奧運會》《“五一”黃金周,我的打算》《端午節的由來》。
6. 觀察說話。如《北海銀灘》《春花》《春樹》《校園的早晨》《課間》《當上課鈴聲響起時》。
三、課前“說話”的體會
通過內容不同、形式多樣的說話活動,學生受益匪淺,筆者也獲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感觸:
1. 課前說話改變了過去教師滔滔不絕地開題,其實是極為單調乏味的教學形式,從而給教學改革注入了活力,也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說得形象,大家拍手;說得生動,大家鼓掌,說話者臉上溢滿快悅,聽者賞目悅耳,充滿歡樂和諧的氛圍。
2. 課前說話能促進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因為要把話說得正確,說得生動,說得感人,首先得立足于原文,只有立足于原文,才能有的放矢,否則就會離題萬里。學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課文,達到掌握理解課文的目的。
3. 課前說話,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把教師的“灌”變為學生的“思”,從而使學生越學越聰明,越學越有興趣。初中語文課文選取的是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的作品,因而每篇課文都有它各自的特色,這就需要教師激發引導,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4. 課前說話,能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拓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水平。話說得是否入題,是否感人,也是作文能力強弱的一個窗口。話說好,一定學會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掌握多種修辭方法,學會恰當地烘托,學會豐富想象力,學會準確地思維辨別力,并善于幽默性地諷刺,即使是帶有議論性的話題,也能把它說得有理有據,有條不紊。
5. 課前說話能進一步培養學生對課外作品濃厚的閱讀興趣,不斷豐富學生的課內知識、課外知識。閱讀是對局面語言的感知、理解、鑒賞和吸收。興趣則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機,是開發智力的鑰匙,而興趣與能力的發展是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因此,要把話說得好,就不能局限于課文內容,一定要學會從課內走向課外,從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延伸,從課外作品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吸收到更豐富的精神營養,開拓視野,發展能力,陶冶情操,讓學生將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緊密、有效地結合起來,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鍛煉的時間與空間。
6. 課前說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怕作文、懶作文、抄作文的不良習氣。因為每個人的說話時間只有兩分鐘左右,大家沒有那么懼怕;懶作文也行不通,因為輪流說,每個人都要說,都要行使這個“義務”;抄作文更不行,如果你一字不漏地照抄,其他同學就會毫不客氣地“識破”,從而成為笑柄,誰又愿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