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思偉
【摘 要】課堂教學實現預期教學目標,推動學生自主深入的能動學習是最重要的因素。學生只有主動深入、積極配合、高效探知,才能實現師與生的深刻互動、學與教的有效融合、導和學的高度統一。本文作者從三個方面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生主體能動作用發揮做了簡單論述。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主體能動;作用發揮;管窺
新課程、新要求、新策略。學生能否發揮主體能動作用是任何時候課堂教學所關注的焦點和教學的難點。課堂教學要實現預期教學目標,推動學生自主深入的能動學習,是其最為重要的關鍵因素。讓學生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問題,主動的學習、快樂的學習、深入的學習、高效的學習,是當前新課改下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愿景和肩負的教學職責。在課堂教學之中,只有學生的主動深入、積極配合、高效探知,才能實現師與生的深刻互動、學與教的有效融合、導和學的高度統一。但現實課堂之中,不注重初中生學習主體能動作用發揮,忽視內在能動情感培養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鑒于這樣的現狀,筆者開展了粗淺探索研究,現將本人如何發揮初中學生主體能動作用做較為簡單的論述。
一、尊重主體人格,在構建良好師生關系中觸發能動作用
教育心理學認為,情感是制約和影響學生主體能動意識的最直接因素和最顯著因素。筆者發現,有很多初中生之所以對學習缺乏興趣,不愿意主動、深入的學習新知,不能夠配合、迎合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師生互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初中生內在情感未能得到提振,能動意識未能得到激發。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進程中,不能以教師的權威來代替教師的引導,不能以強制的手段代替教師的觸動。而應該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的主導作用,低下身子、蹲下來,走下去,與初中生進行交流談話,了解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以愛心、誠心與學生建立起深厚友誼,從而在愛屋及烏的心理狀態中,提升他們的主體能動作用。這一方面,在特殊階段的初中生身上更為明顯,也更為有效。如有些后進生,教師在課堂教學進程中,面對他們回答教師所提問題錯誤的情況,不能一味的訓斥他們,而應該循循善誘的引導他們大膽的說,通過有效的提示內容,逐步讓他們說出政確的答案。這樣既尊重了他們人格尊嚴,又逐步增強了他們的能動特性。
二、注重以情化人,在設置適宜教學場景中提升能動作用
初中生與其他階段的學生主體一樣,對直觀形象、生動真實的教學場景充滿“真切感”,“親近感”。無數教學實例也證明,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只要善于營造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實情的教學場景,就能充分和深刻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潛能。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如果要實現學生主體能動特性的激發,歸根到底還是要從思想、情感方面入手,利用聲情并茂、真實融洽的教學氛圍,在情景促情、情感化人的背景下,催發初中生的內在能動情感。因此,教師要善于從現有的初中數學教材之中、從提供的先進信息化教學器具中、從生活中所存在的鮮明生活實例等等方面,予以深入研究和細化,從而創設出與教材相近、與學生相符、與課堂相融的教學場景,在潛移默化的渲染中提升他們能動作用。如“一次函數”第一課時教學中,由于初中生對數形結合的函數知識點內容理解較為困難,心理上有畏懼情感。此時,教師在課堂新知設置時,采用以景導入的形式,將現實生活商店銷售物品的事例融入其中,設置出“甲、乙兩家體育用品商店出售同樣的乒乓球拍和乒乓球”真實場景氛圍,并通過教學軟件,投影器材予以呈現。這樣給初中生一個明細的認知和真切的感知,從內心形成認同感,從而保持積極能動情感參與一次函數的學習。
三、強化策略傳授,在推動案例探究探析中提高能動作用
筆者發現,有不少初中生保持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但面對數學學習任務和問題案例時,由于沒有掌握和獲取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策略,只能望題心嘆,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內在能動的情感。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要在案例講解過程中,一方面注重學生群體的參與,一方面重視解決問題方法策略的傳授,引導和推動初中生結合數學問題案例要求進行深入有序的探究和分析活動,并且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實時的予以科學指點并引導和幫助初中生總結和歸納解決的方法策略,從而掌握解決問題的要領和訣竅,在心中有竹的前提下保持能動作用,參與數學學習。如在“矩形”問題課教學中,教師針對部分初中生矩形問題解答存在的缺陷,將解題策略傳授作為重要內容。設置“如圖,矩形ABCD中,AC與BD交于點O,BE⊥AC,CF⊥BD,垂足分別為E,F。求證:BE=CF”問題,組織初中生進行深入思考研析,并向學生明確指出該類型問題解答的關鍵點和著力點為:“要證BE=CF,可運用矩形的性質結合已知條件證BE、CF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本題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質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此題的主要錯誤是思維順勢,想當然,由ABCD是矩形,就直接得出OB=OD,對對應邊上的高的“對應邊”理解不透徹。通過教師的指導從而使得學生找準、掌握矩形問題解決的根本路徑和方法,增添了他們解題信心,提升了能動特性。
總之,初中生能動特性發揮,需要教師有效、科學的引導和觸動。教師在其進程中,要尊重和遵循教學規律,科學高效施教,組織開展學教活動,在提升初中生學習情感和學習能動性進程中實現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崇蘭.中學數學教學如何創造情境、激發情意[J].青海教育,2015(3):47
[2]王桂芳.初中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內江科技,2014(6):84.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