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丹丹 姜韌
摘 要: 流行用語的出現是社會變遷、語言演變的必然結果,在一定時期被高頻率使用,被青年群體高度推崇。流行用語是時代在民眾心理的折射,體現了使用者的心理訴求。在學習“現代漢語”課程的過程中適當地加入流行用語可以活潑課堂,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流行用語在“現代漢語”課堂上的有效運用是教學模式創新的體現。
關鍵詞: 流行語 形成方式 教學運用 “現代漢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網絡時代的來臨,作為社會產物的語言也在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新的語言現象層出不窮,每年都會順應時代潮流出現大量流行用語,流行用語的出現是社會變遷的必然性。這些流行用語特點明顯,傳播途徑各式各樣,流行范圍廣,一定時期內使用頻率高。流行用語作為語言的一種新現象,本身就是“現代漢語”知識范疇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流行用語在“現代漢語”課程中如果能得到有效運用,就可以為該課程的學習帶來趣味性和新穎性,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現代漢語”是各高校中文類和對外漢語教學類專業必開的專業課,該課程相對來講理論性較強,知識點是從眾多語言現象中抽象歸納出來的,而且很多概括出來的理論隨著語言本身的發展產生一定的變化,這就給學習者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障礙。通過對部分高校學生的調研發現,他們在“現代漢語”課堂上很難做到整堂課精力集中,尤其是學習語法部分,在學習詞類、句法成分的時候因為種類多,日常生活中又不涉及這些知識,學起來枯燥、實踐性不強,慢慢就會產生惰性心理。
為了簡化“現代漢語”的學習,筆者在教授該課程時以具體詞例、句例為切入口,引入相關理論,不讓學生覺得語言知識游離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在與學生相處中發現,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時特別喜歡使用流行語言,微信曬心情也引用各種流行用語或者流行用語的衍生體,比如“今天的飯菜很‘給力”、“么么噠”、“我也是個‘小公舉”、“爆發吧,我的‘洪荒之力”、“藍瘦、香菇”、“我可能到了個假風景區吧”等。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運用流行用語不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激發他們學習和研究語言的興趣。下面,我們談談在“現代漢語”課堂上流行用語與課堂知識講授融合的具體情況:
一、語音部分
1.普通話中的聲韻拼合現象
“duang”,前面提過該詞是因成龍出現并流行的。在普通話聲韻拼合規律中,舌尖中音“d、t”與合口呼(u行韻母)是可以相拼的,如“du(讀)、duo(多)、duan(端)、dun(頓)、dui(對)”等,但不是所有合口呼(u行韻母)都可以與“d、t”相拼,比如“duang”,漢語中并沒有對應的漢字。雖然有些網友為該音生造了一個字“●●”,但這只是一種惡搞形式,并非真正的漢字。
2.語流音變
“嚇死寶寶了”,2015年流行用語,意為“受到驚嚇”,原出處說法不一。在該流行用語中有一個詞“寶寶”,“寶寶”一詞為兩個上聲相連,而后一個上聲改讀為輕聲,在這種情況下,語音有兩種不同的變調方式:一個是214+輕聲變為35+輕聲,一個是214+輕聲變為21+輕聲,請大家根據普通話的語流習慣去連著念。有些香港電影的普通話配音版中可能會配音成“35+輕聲”,但是按照普通話連讀情況,“寶寶”的變調方式為第二種。
3.元音的發音
“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驢”,2015年非常流行的繞口令,被喜劇明星宋小寶引用后,流傳越來越廣。該繞口令中讓人饒舌的“鯉”的韻母是“i”,“魚、與、綠、驢”四個音節的韻母都是“ü”,“i”和“ü”都是前元音、高元音,發音時兩個元音在口腔中的位置相同,之所以發出不同的音來,是因為“i”發音時唇形不圓,“ü”發音時唇形是圓的,可以讓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感受唇形的變化。
4.聲母的發音
“藍瘦香菇”,2016年流行語,源自廣西男生的情感獨白,即“難受、想哭”。“難”聲母為“n”,“藍”聲母為“l”,在很多方言中“n、l”不分,所以形成了這樣的發音形式。
二、詞匯部分
1.縮略語
縮略語是經過壓縮和省略的語言,主要是為了稱說方便,流行語中出現了一些語言壓縮情況:
“城會玩”,2015年的網絡熱詞,源自明星張馨予。張馨予因走紅毯時身穿“東北花棉襖”成為新聞頭條,被一些媒體批得體無完膚。隨后張馨予在微博上發言自己是農村小媳婦,你們城里人真會玩。“你們城里人真會玩兒”被網友轉載,成為熱搜詞語,后來這句話被減縮成“城會玩”,表面上看是貶低自己,抬高別人,實際上暗諷“吃瓜群眾”無聊。現在一般朋友之間互相調侃時都會用“城會玩”。
還比如“然并卵”,是“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的縮略形式,因為詞語本身在某些方言中有臟話性質的存在,為保證課堂用語的干凈,盡量不使用。流行用語在課堂中的使用是有選擇的,并非提來就用。
2.詞的結構
“小公舉”,2015年流行用語,主要用于對某些男性的稱呼,這類男性普遍擁有一顆少女心,有一些少女做派,卻毫無娘娘腔,代表人物如歌星周杰倫。“小公舉”是“小公主”的一種嗲聲嗲氣的說法,事實上“主”和“舉”這兩個讀音并非只是音似,它們在古代漢語中是同一語音體系,它們的替換是有規律可循的。
在聯綿詞中,聲母相同的為雙聲聯綿詞,黃廖本“現代漢語”中有一道練習題“鏗鏘”,該詞是雙聲聯綿詞,但是從現代漢語讀音出發,“鏗”與“鏘”的聲母并不相同,這就涉及中古音和近古音的轉化。在語音的發展變化過程中,中古音“守溫三十六字母”中的“精、見”兩組分化出新的舌面音(即“j、q、x”),所以在古漢語中“鏗鏘”的“鏗(k)”與“鏘(q)”屬于同一聲部。雖然“主”與“舉”并非同一聲部,但是“zh”與“z”音近,而“j”與“z”有可能為同一聲部,所以“zh”與“j”聲母相替;加上聲韻拼合規律中“zh”可以拼合口呼(u行韻母),不可以拼撮口呼(ü行韻母),“j”可以拼撮口呼(ü行韻母),不可以拼合口呼(u行韻母),兩個聲母的拼合方式正好相反,所以“主”的韻母“u”被“舉”的韻母“ü”代替。由此可見,“小公主”被說成“小公舉”是有規律可循的。
3.語義場
“小鮮肉”,2014年起盛行,2017年備受爭議的一個流行用語,指年輕、帥氣的新生代男偶像。在各綜藝節目中該詞頻繁被使用,學生經常聚堆討論“××小鮮肉”,后來一些年齡較大、經驗較豐富的男明星就自嘲是“老臘肉”,意思相反相對,于是“小鮮肉”和“老臘肉”就構成一組反義義場。
4.音譯詞
“狗帶”,“go die”的諧音,源自中國藝人黃子韜在一次演唱會上表演的中英文結合的Rap:“我不會就這樣輕易地go die”。“狗帶”是根據外語詞的讀音用漢語中的同音字對譯過來,雖然“go die”的使用不合語法,但因其新穎性廣泛流傳。
5.借形詞
“A4腰”,2016年網絡新熱潮,繼而成為2016年流行用語。“A4”本就為字母詞,在后面加上一個與此熱潮有關的話題“腰”,字母加注漢語語素,形成具有“混血”性質的借形詞。
三、語法部分
1.詞類
“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2015年流行用語。在這個流行用語中出現了“是……的”的固定格式,在這里“是……的”可以刪去,并不影響句意,因此“是……的”是語氣詞。通過對比分析,學生分清結構助詞“的”與語氣詞“的”。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靠才華”,2015年因“女漢子”賈玲而爆紅的流行用語,成為勵志語言的代表。在這句里有個介詞“靠”,“靠”是一個由動詞虛化而來的介詞,通過“靠在墻上”和“靠臉吃飯”對比分析,讓學生明白動詞和介詞的不同。
2.句法成分
“有錢就這么任性”,2014年因某新聞熱點而盛行的流行用語。可以借此流行語講授主語和謂語的構成材料,主語“有錢”是動賓結構,屬于謂詞性主語;謂語中心語“任性”是形容詞,為形容詞性謂語。
“扎了心了,老鐵”,2017年冒出來的新詞語,使用頻率越來越高,源自斗魚平臺。意為被某件事情或言論觸動內心情感,這句里面的“老鐵”從東北方言“好兄弟、鐵哥們”簡化而來。分析句法成分時,“老鐵”一詞與前面詞句無結構上的聯系,主要是作稱呼用,屬于獨立語中的稱呼語。
3.多義短語
“我想靜靜”,2015年的流行詞語,因為該句能夠產生歧義,帶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被廣大網友調侃利用,形成各種不同類型的段子,甚至在湖南衛視熱播綜藝《快樂大本營》中被編排成一種游戲活動。在進行多義短語分析時,該句中的“靜靜”可以理解成安靜,也可以理解成一個虛構的人名,理解不同,語義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4.句型
“都是套路”,2016年出現的流行用語,后來又衍生出“我走過最遠的路就是你的套路”。可以通過兩句句法成分的對比分析,讓學生分清楚句型的不同,“我走過最遠的路就是你的套路”是動詞謂語句,“都是套路”是謂詞性非主謂句。
5.復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霸屏的一句流行用語,因河南女教師顧少強的一封辭職信而走紅,網友評這是“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從前后兩個分句意義關系看,屬于因果復句。
“不作死就不會死”,出自動漫《機動戰士Z高達》臺詞:“不反抗就不會死,為什么就是不明白?”后被網友發揚光大,接了地氣,變成“不作死就不會死”。雖然大多數復句的分句之間有語音停頓,但是并非所有復句都是如此,有些會緊縮成無語音停頓的復句,即緊縮復句。“不作死就不會死”,就是假設關系的緊縮復句,加上關聯詞語可以變成一般復句“如果不做死,那么就不會死”。
流行用語能夠在當今社會廣泛傳播,是因為這些語言迎合了群眾心理,反映了社會現狀,也是人們對社會現實認知的一種解構。在“現代漢語”課堂中適當地使用流行用語,從情感上拉近了師生距離,從知識上讓學生對語言的發展變化有清晰的認識,從生活上讓學生更加關注社會現實,聚焦社會熱點。當然使用不是濫用,選用流行用語要有原則、有目的,寬容而不放縱,不要盲目地使用不合規范的語言,要保證語言的嚴謹性。
參考文獻:
[1]雷泓霈,趙查理.年度流行語:社會晴雨表[J/OL].人民網,2014,6.
[2]輿情報告:2015上半年網絡流行語分析報告[J].傳媒觀察,2015(9).
[3]eMarketer:2016年中國近距離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預測分析[J/OL].中商情報網,2016,6.
[4]崔夢云.網絡流行語對主流話語體系反抗的無力性[J].福建法制報,201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