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萍??
摘要: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社會對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國家對各個學校要求根據新的課程改革,推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通過把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老師轉向學生來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多種教學方法中,許多學校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注重學生態度、情感體驗的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如何進行體驗式教學呢?這是我們教師目前需要學習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應用
一、 體驗式教學的概念和特點
體驗式教學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主要是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實踐來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反思和鞏固。也可以說是老師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設置一些相應的學習情境來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分析、解決各種問題,進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體驗式教學的特點:1. 情境性,也就是老師在教學課堂教學中根據課程內容來設定相應的情景,讓學生在這個創設的情境中去實踐,去完成任務,從而獲得相應的知識;2. 親歷性,也就是指在整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必須親自參與其中,親身去體會,親身去感受,在整個實踐中感悟到知識的真諦。這也是完成體驗式教學的必要前提條件;3. 實踐性,也就是指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所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從而也能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因此,實踐性是最主要的基礎;4. 情感性,體驗式教學不光是用腦子去思考,而且還要親自看,親自聽,親自動手,親自去感受。所以,這種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動手能力的教學方式是我們需要提倡和學習的。
二、 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探究
1. 提倡情景教學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思維較強的課程,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來灌輸內容的話,教師又累,學生又聽不懂,達不到我們所希望的教學效果,所以老師通過體驗式教學方法設定一些課程內容相關的情境故事來加深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印象,從而讓學生知道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與實踐的聯系。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有參與其中的興趣,也能通過情景中體驗來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小學數學的內容都比較簡單,所以老師可以將本節課的內容編排成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來分發任務。例如在學習“認數字”,老師可以設定一個簡單的到小超市買東西的情境,在不同的物品上標上數字,比如一支棒棒糖4毛錢、一支筆1.2元、一本筆記本1.5元等。由于這些東西更加貼近他們的生活,因此通過問學生這些物品的價格來實現教學目的,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2. 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
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必須把學生的情感體驗放在首位,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充分發掘學生學習的熱情與激情,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動手能力,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7的乘法推導中引導學生,老師不需要寫公式的演示,而是讓學生來彌補。從實際課堂教學的反饋,每個學生都能基本完成記憶。
3. 加強動手操作能力
很多理論都是通過實踐去驗證的,那么作為一門工具學科的數學,在生活中的實踐性也是很強的,所以學習數學時我們必須通過實踐去體驗和感悟。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體驗式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學生在體驗中不但能獲取知識而且也能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是很有幫助的,而且也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正方形時,老師可以切割一些正方形的紙片,然后發給學生,通過操作折疊,讓學生了解方塊的屬性,讓學生掌握邊長、周長、面積等屬性,老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試試,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手去掌握更為透徹的圖形、對稱等性質。學生的這種事事親自動手能力對他們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意義。
4. 分組討論,及時總結
在體驗式學習的教學中,讓學生要知道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這樣學生就可以積極主動、專注于學習。有了這樣的地位學生就可以跟老師一樣進行討論研究和總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按照班里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習慣進行分組,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加強各組之間的學習和交流,對于好的學習方法,讓大家分享,不足的地方進行討論,在各組之間也鼓勵互利性的競爭,讓學生感受到共同學習進步的樂趣。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因此,小組討論、課堂總結對小學數學也很重要,比如在幾何教學中,老師要對圓、三角、正方、長方形等基本圖形的面積、周長、邊長等數據的運算方法進行整理歸納,方便學生進一步的學習。這樣總結歸納的學習方式,對學生提高數學總結分析能力具有很大的意義。
5. 積極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互動,某種程度上也提高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地開展一些師生相互學習、互相幫助、交換角色等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鼓勵他們提出新的想法和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 幾點教學反思
1. 傳統的教學方式向體驗式教學方式轉變,把教學中心從教師轉向學生,讓學生直接接觸教學的內容,發揮自己的個性,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2. 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師應多創設一些有意義的情景和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通過體驗和實踐來提高教學效果。
3. 多溝通、多交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氛圍。教師要主動跟學生溝通和交流,根據不同的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馬麗娜,南紀穩.探究體驗式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12):70-71.
[2]桂訓國.淺析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09):3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