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彪
摘 要:創新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動力,也是學生個人發展所必需的助力。寫作從其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文學創作,而創作本身是與創新分不開的,沒有了創新,創作就會淪為無源之水,學生的才思就無法順利流出?!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痹诔踔袑懽鹘虒W中,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使他們學會創新、愛上創新,最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找到創新的思路,避免學生的創新偏離正常的軌道或是全面地顛覆。在很多時候,創新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思維與意識,在很多方面都能體現出來。寫作文所要考慮的內容大多是審題、立意、內容、形式以及語言這幾個方面,在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培養時,我們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初中生;寫作;創新意識
創新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動力,也是學生個人發展所必需的助力。寫作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文學創作,而創作本身是與創新分不開的,沒有了創新,創作就會淪為無源之水,學生的才思就無法順利流出。“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使他們學會創新、愛上創新,最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找到創新的思路,避免學生的創新偏離正常的軌道,或是全面的顛覆。在很多時候,創新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思維與意識,在很多方面都能體現出來。寫作文所要考慮的內容大多是審題、立意、內容、形式以及語言這幾個方面,在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培養時,我們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一、 確定審題思路,從立意方面進行創新
初中的作文形式主要有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以及材料作文這四種。在最近幾年的中考題中,半命題作文出現的越來越頻繁,因此,在寫作教學中,筆者經常讓學生先確定審題思路,并結合所給出的題目要求確定寫作主題。首先,我們要確定所要求的作文是哪種類型的。筆者曾經見過其他地區的中考作文題,無限定主題的半命題作文非常多,如《記得那一次出發》,這個題目沒有太多的限定,在審題過程中,學生必須掌握寫作的方向與立意。很多學生將自己的立意放在了成長與進步上,筆者就在寫作課上告訴學生:“在寫此類作文的時候,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采取相反的立意,反其道而行,利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來進行創新寫作?!泵總€學生的成長都是與父母的關注分不開的,但是青春期的他們不理解這種關注,想要自由成長,想要展示自己的獨立性,如果大家寫的都是這種渴望,那就太大眾化了。于是,有的學生就將那一次出發定位為了“渴望關注”“渴望來自父母的束縛”,為什么會有這種情緒出現呢?這種情緒從一開始就能迅速吸引人的眼球,給人一種繼續閱讀的期待感。讀完后才發現,原來他的父母因為忙工作而忽視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學生對于父母的渴望大于受拘束所帶來的一些小煩惱。這篇作文不僅在立意上有了創新,同時能夠很好地反映當前的社會現實,有很強的可讀性,可以說是一篇立意較為成功的作文。
當前,很多學生的作文立意仍然停留在以往的思維模式中,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我們要多鼓勵學生改變思維,轉換作文的內容和形式,無論是立意還是內容,都要勇于推陳出新。
二、 對作文的內容進行創新
在作文的幾項創新要素中,內容創新是最為重要的,因此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事物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作文的內容也要隨著這種變化進行更新。以“師生情”的寫作為例,很多學生都將立意放在了“師恩難忘”上,這也是極為常見的一種立意,但是,很多學生仍然會使用一些陳舊的寫作內容,如“在一個漆黑的夜晚,老師不顧風雨的阻擋來給我補課,一不小心就摔倒在了水坑里”。這樣的內容顯然與我們的實際情況不符,如今的城市里,處處都是燈火通明,各種各樣的教輔機構足以滿足學生的補課所需,這種事情基本上是不會發生的。由此可見,學生對于寫作內容的創新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只是延續了以往所見、所聞的內容。
在社會發展的帶動下,新的社會現象層出不窮,如: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中國夢”是國家的發展主題,每個國民都要有自己的夢想。寫作的根本目的是利用語言文字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達出來,因此學生就要寫出自己的感悟,感悟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也是與當前的時代密切相關的,切不可讓學生因為寫而進行憑空的創造。
三、 對作文的形式進行創新
以往,我們對作文形式的要求是“鳳頭、豬肚、豹尾”,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作文進行其他形式的創新,常見的有書信式、題記式等。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社會對于精神文明的開放度得到增加,人們的思維更為開闊,很多新的寫作形式不斷涌現出來,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它們來對以往的那些寫作材料進行重新加工。
眾所周知,“感動中國”這個節目有一個亮眼之處,就是它的頒獎詞極為精彩,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極富文學意味,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可以多加借鑒。于是,筆者就將“獲獎人物”設定為一些歷史人物,如李白、司馬遷、杜甫等,讓學生以頒獎詞的形式來對這些人物進行描寫。再如,進行自我介紹類的寫作時,很多學生選擇的都是平鋪直敘,縱然有所創新,也沒有太大的文學性,于是,筆者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陳歐標志性的自我介紹——“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辈⒆寣W生以此為例,對自己進行介紹,標榜自我的個性。
四、 對習作中的語言進行創新
語言是一個時代的特色,也是一個時代歷史的見證。當前我們處于網絡時代,學生所接受的語言和以往的任何時代都是不同的。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使用新時代語言的自由,使他們的作文更具時代特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時代語言較為低俗,尤其是那些網絡語言,屬于語言中的糟粕,難登大雅之堂,教師要提醒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剔除它們,不要讓自己的文章受到低俗語言的影響。初中生的年齡還小,它們的閱歷也不是很充足,因此,在進行寫作時,他們很難分辨什么是具有新時代特色的語言文化,什么是低俗的網絡語言,教師要教給學生分辨的方法,使學生自覺抵制低俗語言。
有人認為語言上的創新就是讓學生多使用一些時代語言,其實不然,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將一些新的元素融入自己的習作中,如詩歌、歌詞,都可以為我們的寫作增添瑰麗的色彩。筆者曾經讓學生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為題寫一篇作文,有一位學生寫了奶奶家的風景,原來沒有注意,長大了才發現,原來奶奶的人生智慧如此豐富,奶奶家也有著這么多美麗的風景,自己以往全都忽略了?,F在奶奶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有很大的時代特性,如手機、電腦等,奶奶還向“我”展示了她的微信和“朋友圈”。這篇作文的時代感就非常強,小作者的語言創新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時代要求創新,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與創新分不開的。教師要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創新是多角度的,只要我們勤于觀察,那些我們日常經歷的事情也會有很多不同的變化,熟悉的事情和道理也能被我們賦予全新的意義。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還要引導他們進行大量的寫作練習,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積累豐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