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晴瑜
摘 要:本文簡要解釋核心素養,文本解讀,并結合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修6 Unit 18 Lesson 1 What Is Beauty? 探討了立足文本解讀,優化教學設計,達到提升學生英語學科素養,進而實現學科育人。
關鍵詞:核心素養;文本解讀;教學設計
一、 核心素養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內涵
核心素養的提出:A competence is more than just knowledge or skills. It involves the ability to meet complex demands, by drawing on and mobilizing psychosocial resources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英語教學中關注學科育人價值,關注學生思維發展,關注學科核心素養。
二、 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英語課堂教學內容以詞匯、語法為主線,技能訓練單一,知識碎片化,缺乏語境,忽略主題,語篇意識不強,思維發展薄弱。學習方式為接受性學習為主,注重知識點記憶,缺乏真實語境下的語言實踐。教學方式表層化,碎片化,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貼標簽。學習內容應該改變脫離語境的知識學習,將知識學習與技能發展融入主題、語境、語篇和語用中,教學設計應融入育人目標。
三、 立足文本解析,優化教學設計,提升學生英語學科素養
文本是作者通過選擇中心內容,組織篇章結構,構建語篇意義,表達核心思想的產物。文本解讀則是讀者對文本主旨和內容,作者意圖,寫作手段,修辭方法等的分析與解讀。筆者立足北師大版Module 6 Unit 18 Lesson 1 What Is beauty? 這一文本,從主題角度,內容角度,文體角度,語言角度與作者角度進行分析。思考文本解讀對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作用。
1. 主題角度
主題是語篇核心議題,貫穿于語篇的全部內容,體現作者寫作的主要意圖及對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基本認識和態度。學生在探究和解決主題問題時會整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展。學生看到主標題What Is beauty?和副標題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結合圖片可明確本文的主題應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學生結合知識和閱讀技能找出主題,為從另外四個角度進一步探究閱讀文本的主題意義做好準備。
2. 內容角度
從內容角度解讀文本是通過梳理文本具體內容,把握文本內容結構,提煉出結構化知識,即分析文本各部分內容是如何圍繞主題意義組織起來。本文講述對于美沒有一致的觀點,從外在美到內在美。外在和內在美由第四段過渡,最后總結美是多角度的,文本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
There was no consistent view on beauty.(para.1)
Physical beauty(para.23)—transition (para.4)—Inner beauty(para.5)
Time(para.2) Culture(para.3)
↓
Beauty has more than one dimension.(para.6)
3. 文體角度
明確文本主題和內容結構化知識的基礎上,研究語篇的文體結構和文體特征,這將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語篇的主題意義及作者是如何通過特定的文體形式呈現其主題意義的。What Is Beauty? 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的目的重在說服讀者同意其觀點,包括引論、本論和結論。這一課完全按照議論文結構安排篇章。給出以下結構,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主線,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目的和采用的手段。
part 1 (para.1) Introduction論點
Part 2 (para.25) Supporting details (why)論據
Part 3 (para.6) Conclusion結論
4. 語言角度
語言形式是文本中的詞匯、語法、句法和修辭等。從語言角度解讀文本就是關注文本中的詞匯特征,語法特征,句法特征和修辭特征,分析它們是如何為呈現主題意義服務的。What Is Beauty?利用同義詞和近義詞來解釋概念。如:There was no consistent view on beauty 與Standards of beauty change across time and cultural groups 互相解釋句義。用了相對高級的詞匯,如:overweight (fat), commitment (responsibility or promise), dimension (part of a situation),篇章華麗許多。文章運用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舉例過去和現在進行對比,運用不同時態為主題意義服務,運用了定語從句、強調句、虛擬等變化的句式,使生動連貫,另外用了過渡段para.4,最后前后呼應,使整體結構更為緊湊。
5. 作者角度
除了抓住主題和內容,分析文體和語言以外,還要從作者視角進行解讀。深入理解作者意圖,據此進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感悟主題意義,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發展。文章作者在于闡述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筆者設計活動,給出一些詞匯句式和例子作為腳手架,幫助學生發現他們同桌的美,深刻感受身邊真正的美。
四、 結束語
教師應深刻學習領悟核心素養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內涵,立足文本解析,從五個方面進行實效性教學設計,踐行學生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通過知識的獲取和思維的培養,學生逐漸在教師的引領下增長智慧,成為有素養有思想的人。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外語教學[J].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