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倩倩 郎永麗
摘 要:當前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可。初中物理教學不應當僅僅限于教授物理知識,更要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培養學生高尚人文情懷。文章闡述了人文教育的內涵特點,以及人文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可行性,并指出了人文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學的路徑。
關鍵詞:初中物理;人文教育;滲透
一、 人文教育的內涵與特點分析
(一) 人文教育的基本內涵
人文主義教育是指通過教育方式,讓受教育者明白人文主義的價值和精髓,使其思想受到洗禮。在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不僅可以使學生人格品德得到發展,還可以使學生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進一步得到升華。此外,人文教育還是一種全方位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可以使人文精神得到進一步宣講,培養學生良好人格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人文教育還是對現在教育模式的有效補充,當今教育主要是灌輸教育模式,學生機械地學習知識而并不理解知識,就好像一個缺角的木桶,難以發揮最大的功效。通過在應試教育中增加人文主義精神,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二) 人文教育的主要特點
在進行人文教育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社會體驗和學習狀況,還需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教學無法滿足人文教育的培養要求,教育者除了在課堂上進行教育外,更需要讓受教育者在生活中觀察人文精神,體會人文精神,提升自我的思想修養。
二、 人文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與可行性
(一) 重要性
教師在教學之中,往往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知識點和學科之間的邏輯上,而忽視了知識的本質內涵,這種教學方法也無法教會學生領悟知識的精髓。在物理教學中,教學應當將物理知識與人文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也能夠學習人文主義精神,提高自身人文素質。在物理教學中穿插人文主義教育,有利于學生更深地理解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學習人文主義精神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
(二) 可行性
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人文精神一直伴隨著物理學發展,正由于此點,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具有可行性。首先,物理學是在不斷總結前人經驗基礎上創新而來的,學習物理知識不僅可以使能力全面提升,還可以使創新性思維得到鍛煉。其次,科學探究需要綜合各個學科的知識,其中必須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中學生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能力,學習物理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
三、 初中物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意義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人文主義情懷。教師培養學生人文情懷,一是要將人文主義知識傳授給學生,二是通過人文主義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悟人文主義知識。在學生中傳播人文主義精神,可以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德,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的黃金階段,思維力強,活潑好動,極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不應讓理論知識成為學生學習的全部,而應當將教材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讓人文主義精神滲透到物理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路徑
(一) 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教師不斷完善教學內容。除此之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培養學生優秀道德情操和科學素養,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勢在必行。為了更好地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人文素養,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良好品行去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得學生的整體素質可以得到一個飛躍。教師還需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不能以分數定學生,從而構建全新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提問階段,如果學生不能回答出問題,教師不應當使用責罵的語言進行批評,而是耐心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可以回答出完美的答案。這種主動培養和諧師生關系的方法,有利于推動人文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二) 正確認識教學觀念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將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融入到教學課堂中,以便更好地在初中物理課堂中進行人文教育。在現代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注重學生的科學素養,而忽視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授課的時候,教師一般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教學,只是向學生傳遞書本知識,用考試成績衡量學生好與壞,使得學生也形成了以考試成績為導向的學習觀念,使整個物理教學喪失人文教育的基礎。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當切實提升人文教育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和老師都轉變以往單一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指導方針,促進物理課堂中人文主義教育發展。
(三) 學科知識與生活化結合
在新的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將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物理知識,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非常多的物理現象,教師可以收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物理現象,并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分析,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進行生活小實驗,全面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四) 挖掘人文教育資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內容。例如,通過向學生展示我國科技的巨大成就,使得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時,教師還可以將素材與人文教學相結合,使學生明白學習知識可以更好地為祖國作出貢獻,樹立報效國家的良好品德。
參考文獻:
[1]蔣利娟.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新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8(02).
[2]劉全龍,林琳.調動初中生學習初中物理積極性的研究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2,89.
[3]全桂英.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3,3.
[4]呂致遠.初中物理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初中物理,2011,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