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萍??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文本的性質特點出發,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引導學生靈活地學習語文,以使學生在理解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隨之得到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這個成語出自孔子的《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葉圣陶也曾說過:“為教縱詳密……貴能令三反,觸處自隱身。”由此可見,舉一反三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多么重要。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教師只注重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傳授,不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以致使學生學習的勁頭不足,有些學生甚至不愛學習語文。鑒于“舉一反三”的優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所學知識的特點,鼓勵學生舉一反三,遷移運用,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必將會得到極大提升,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那么,舉一反三在教學中如何運用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 在舉一反三中感受漢字的魅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它是我國古人文化與智慧的結晶。在識字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漢字文化的魅力,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采取舉一反三的形式,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習得漢字文化的規律,從而愛上識字,愛上學習。
如在教學“休”字的時候,對于這個會意字,教師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個字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學生很快答出“人”和“木”字,在這種教學情形下,教師及時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下面的情境:一個人走了很長時間的路,走著走著,他忽然看到了一棵大樹,就連忙走過去,靠在樹上,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結合這個情境,教師讓學生思考:從這個情境中,自己看出了什么?在教師的啟發下,在情境的渲染下,學生很快答出“人靠在樹旁”是想休息一會,也因此就學會了“休”字,這樣教學,學生興致大發,趁著這種學習情境,教師再接著問道:在你學過的生字中,有哪些生字也是這種類型的?你能說說嗎?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紛紛說道:好、明、射、林、從……就這樣,在舉一反三中,學生對會議字的了解認識更近一層,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為了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增強學生識字的興趣,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主要以會意字“休”字為例,讓學生明白了漢字的由來,在此基礎上,又鼓勵學生舉一反三,這樣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真正感受到了漢字文化的魅力,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更好。
二、 在舉一反三中感受詞語的內涵。
在語文教學中,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詞語才為文章增添了許多色彩,因此,在教學的時候,在詞語的學習理解與運用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這樣教學,在舉一反三中,學生對于詞語的內涵理解將會顯得更加深刻,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一課時,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在“光彩奪目”一詞的教學上,筆者是這樣教學的:首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春天里各色花草開放的畫面,然后,問學生從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結合畫面很快理解了“光彩奪目”一詞的意思,但是,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讓學生想想,從這個詞語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你還知道哪些相似的詞語?這樣一來,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結合平時學到的知識,又說出了像“五彩繽紛,五顏六色,色彩繽紛”等等此類的詞語,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對于詞語的理解,詞語的內涵認識更進一層,活化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學生們學習效果顯著。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在“光彩奪目”一詞的教學上,教師首先采取了讓學生結合語境以及多媒體學習的方法,當學生獲得對所學知識的初步認知以后,教師又以此為范例,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如此一來,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對學習詞語的認知感受更深刻,學習效果也更為顯著。
三、 在舉一反三中賞析構段的獨特。
在語文教學中,有許多課文的構段方式獨特,這些都是學生值得學習、模仿與借鑒的地方。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光要關注課文寫了什么,還要引領學生在賞析中真正領會文章的表達方式,學會舉一反三,從而使文本語言在學生吸收、內化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隨之得到有效提升。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第八冊《桂林山水》一課時,課文主要以并列段的結構形式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每段話的開頭是這樣描寫的:“我看見過……,玩賞過……,卻……,漓江的水真靜啊……。”在教學的時候,在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給課文劃分層次,并且說說這段話是怎樣構成一段的,這段話主要采取了什么樣的描寫方式?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經過思考后認為:這段話主要采取了總分總的形式對漓江水進行描寫,其中,在漓江的水的描寫上,作者主要采取了比喻、排比結合的形式把漓江的水描寫得非常形象生動,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啟發到:在你們的生活中,你肯定也去過許多美麗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景點,那么,你能用這種方法把自己喜歡的景點描寫出來嗎?在教師的鼓勵與支持下,學生們舉一反三,寫出了許多生動的片段,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以課文中的片段為例子,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舉一反三,遷移運用,就這樣,在具體的運用中,學生不僅習得了構段方式,而且還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避免機械地、枯燥地學習語文的教學,要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活學活用,鼓勵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得到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