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梅??
摘要: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展開教法創新活動,不斷變換閱讀形式,展開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創新引導學生閱讀思維方式,給學生帶來豐富感知學習機會,幫助學生順利構建閱讀認知體系,提升學生綜合語文素質和技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深度思考
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呈現多元性特征,因為學生閱讀基礎較低,教師在閱讀教學指導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接受實際,在閱讀問題設計、閱讀方式運用、閱讀訓練等方面展開創新性考量,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強化閱讀教學“讀”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讀”,逐漸建立語文閱讀學習認知。
一、 引導自主閱讀,培養學生主動意識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習慣,應該是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重要任務。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閱讀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利用多種激發手段,為學生創設適宜閱讀環境,激活學生自主閱讀思維,對閱讀文本產生濃厚的閱讀學習興趣,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的自覺性。教師給出具體閱讀任務,對學生閱讀要求進行細化,并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檢驗閱讀效果,以提升學生自主閱讀學習品質。
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雖然有限,但如果教師發動有力,也可以形成重要閱讀促進力量。如學習《有趣的發現》這篇課文時,教師先讓學生看文本題目,給出設問:當你第一眼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哪些呢?學生頓時興奮起來,紛紛給出自己的見解。有學生說:我看到這個題目,會想到:這是誰的發現呢?他到底發現了什么呢?到底有多么有趣呢?也有學生說:我認為題目很吸引人,我們大家都有眼睛和探索的心,為什么就他有了有趣的發現呢?如果我們像他一樣,是不是也會有很多有趣的發現呢?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弄清相關疑問。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很快就找到了相關答案:這是達爾文的發現。他發現了一個荒島上昆蟲比較奇怪,要么翅膀特別大,要么就沒有翅膀。這是因為海風很大,翅膀小的昆蟲都被吹進海里淹死了,翅膀大的和沒有翅膀的昆蟲都存活下來。
教師從文本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先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然后發動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學習,理清相關問題,促使學生自主閱讀順利完成。教師設計巧妙,閱讀學習發動順利,學生閱讀興趣被成功激活,確保閱讀效果呈現顯性化。
二、 展開多元朗讀,啟迪學生學習思維
以讀為主,需要在有感情朗讀方面作出創新設計,以充分調動學生閱讀學習思維。學生對朗讀最為熟悉,但如何把握朗讀技巧,學生還存在認知短板。很多學生認為朗讀就是“拿腔弄調”,演戲成分太多的朗讀,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朗讀,教師要給出多種針對性引導,幫助學生逐漸建立朗讀技巧和方法。抑揚頓挫是朗讀基本技巧總結,教師還要根據學生朗讀學習現實給出更為具體的技術指導。
《青蛙看海》是一篇帶有故事情節的文字,教師先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弄清故事原委,然后對相關故事角色展開認知:這篇課文中主要寫了青蛙、松鼠、蒼鷹三個形象,它們都具有什么樣的思維心理呢?學生展開討論,紛紛給出自己的觀點:青蛙想看大海,卻不知道如何去做,當蒼鷹說出辦法后,青蛙感覺太難,出現畏難情緒,松鼠幫助青蛙一步步操作,最終實現了夙愿。這幾個人物個性非常鮮明。青蛙有理想,也有一定的信心,積極去實踐。小松鼠有經驗,明白實現理想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蒼鷹站在自己角度思考問題,考慮問題不細致。教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要體現每一個角色的性格特征。學生積極行動起來,朗讀訓練有序展開。
教師先讓學生閱讀文本,對相關角色性格特征展開細致地分析,然后發動學生展開朗讀,促使學生對人物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一般課堂教學中,大多是先朗讀,后分析人物形象,教師卻顛倒了順序,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這說明教師設計是適當的。
三、 創新課堂教讀,塑造學生閱讀素質
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賞析時閱讀,學生在深入閱讀中實現認知挖掘。教師不妨利用多種媒體手段,對文本內容展開多種展示,為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觸,這樣才能有助于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思維實際,給學生設計思考問題,并發動學生展開深入細致的文本閱讀分析,以逐漸形成個性閱讀認知。低年級學生閱讀思維還比較膚淺,教師在引導賞析時,需要降低難度,豐富閱讀形式和方法。
《登鸛雀樓》是一首古詩,教師帶領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其內質含義。當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教師展開針對性解讀:“白日依山盡”說的是太陽依托大山落下,也就是傍晚時分;“黃河入海流”是黃河以浩瀚之勢奔涌到大海;“欲窮千里目”是說要看得更遠一些;“更上一層樓”需要登上更高一層高樓。詩句中表示動作的詞語:依、入、目、上、盡、流。表示顏色的詞:白、黃。表示數量的詞:千里、一層。只有深入體會這些詞語的含義,才能真正探尋作者情感表達著眼點。學生認知聽教師講解,很快就形成了完整的認識。
教師對文本重點內容展開適當講解,這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古詩詞一類課文,學生閱讀理解有困難,教師要從學生學習認知基礎出發,為學生做出較為細致的解讀,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到課文核心,以形成有效感知。因為學生有了一定朗讀基礎,教師此時展開重點講解,可以盡快切入學生心理,以形成重要學習主動力。教師講解時,需要找到學生學習思維切入點,只有給學生帶來顯著啟示,這樣的講解才是具有高價值度的。
小學低年級學生習慣于繪本式閱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閱讀訓練,以提升學生自主閱讀學習主觀意識。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有感情朗讀、課堂品讀賞析,都可以給學生帶來豐富學習感知機會,贏得閱讀教學主動權。
參考文獻:
[1]陳金才;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定位[J];語文建設;2010年05期.
[2]韋東余;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年1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