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媛
摘要:在傳統的英語教學當中,將培養語言技能型的人才當做主要目標,注意培養人才的方式已經無法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所以,應當對高職院校的傳統英語教學給予改革,建立全新的培養目標及培養方式,從而打造出具備創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本文通過對人才培養目標的高職英語課程改革與實踐給予分析,提出相應的改革與實踐的方式,以便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方面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英語;改革;實踐
一、 引言
雖然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歷經了長期的發展變更,獲得了顯著的進步,為我國孕育出諸多英語人才,在當前時代的發展中展現出了積極的力量,可是也應當看出,學生的實際運用與創新能力依舊較差,綜合素質與教學大綱的標準具有較大的距離。在實際英語教學中,盡量將學習主體的參與度、教師作用的主導性、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學方式的有效性展現出來,以此強化對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及綜合能力方面的培養。
二、 基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高職英語課程改革方法
1. 英語教學理念的改革
目前,高職英語教學過于注重英語知識、英語學歷乃至英語成績,對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極為忽視。在傳統教學方式中,英語教學成為了單方面、僵硬的教學過程,盡可以培育出應試英語人才,沒有打造出與市場所需銜接的應用型英語人才。并且,傳統高職英語教學把英語當作由語言、詞匯、語法等相關知識的教導,忽略了英語教學在文化內涵以及能力方面的培養,降低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當將傳統英語教學理念拋棄掉,建立以英語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從而令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不斷提升。
2. 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革
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而言,應當改變以教師為主的英語培養方式,創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英語教學方式,經由理論授課及實踐課堂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英語課堂當中,令師生以及教學之間能夠真正實現互動與交流。
(1) 小組合作教學法。小組合作可以改變傳統英語教學方式,能夠為英語課堂注入新的生機,締造出能夠讓所有學生都能進步的氛圍。并且在小組合作中,還應當帶領學生建立團隊意識,解決好與其他同學相互間的關系。帶領小組成員進行英語學習評價,讓學生可以真正掌握自身在英語中的欠缺。
(2) 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則為依照英語教學的內容、目標以及學生的基礎設定鮮明的學習目標,并把學習目標分成不同小目標,讓學生依照小目標進行英語學習活動,從而達成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樂趣,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目標。
(3) 建立師生平等教學方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師生關系對英語教學效果以及英語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具有影響。所以,在教學當中,應當將傳統的、以老師為主、不平等的師生關系給予改變,創建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英語教學當中,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將學生的英語能力給予提升。
3. 英語課程與教學內容的改革
對于高職英語教學而言,應當將培養應用型人才當成目標,將提升學生的英語實力作為導向,通過專業設定、社會所需、學生情況等方向設定英語課程與教學內容。例如,文科類專業的英語教學將聽說能力作為主要的培養目標,主要對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進行培養。理工類專業的英語課程則將英語閱讀與翻譯培養作為目標。
4. 英語評價標準的改革
以往在教學評價方面大多為單一、僵硬的考試評價,將學生的期考考核成績當成學習評價的主要標準,這一方式在科學性與合理性方面尤嫌不足,并未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進步情況以及實踐能力進行審核,從而對培養人才極其不利。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當將以英語四六級成績作為統一標準的評價方式拋棄掉,創建以培養英語能力為目標的多途徑教學評價體系。
并且,提升英語的審核力度。傳統高職英語教學過于重視英語的讀寫以及考試能力,令學生不具備英語的應用能力,從而則不斷產生了啞巴英語或聾子英語的狀況。所以,對于英語評價體系的改革而言,應當強化英語在口語方面的能力,通過英語演講、情景對話、口頭作文等方式培養和審核學生在英語口語方面的能力。
提高英語主觀題目的審核比例。在高職英語考試當中,應當提升主觀題目的比例,把考試范疇擴展到英語課本以外,從而有效審核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對應用型的英語人才給予培養。
三、 人才培養目標的高職英語課程實踐
1. 課堂教學實踐
課堂中將培養語言能力作為主要方面,將操作技能作為本位。首先,透過情景模擬的方式加強學生專業的英語口頭以及筆頭方面的培養,夯實英語語言的根基。其次,透過模仿企業項目而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令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 校內模擬實訓
因為英語專業在校外實習方面比較分散,較難將專業課程與現場教學相結合,所以,學生在專業技能方面則大多在校內執行。
依照專業的不同狀況,建立相應比例的校內實訓事項,通過專業理論、課程以及崗前綜合技能等方面的實習,建立英語校內的實踐教學體系。例如依照合作企業的運行方式制定了校內模擬公司——璀璨化妝品有限公司,讓學生模擬公司的各項崗位,將承接、進出口業務、社交往來等任務給予完成。透過執行工作,讓學生具備涉外交際與工作實操的能力。
3. 校外頂崗實習
勇于推動英語專業工學融合的校外實踐工作,簽署校企合作協議。依照專業特征及學生實際狀況,因人設崗,將實習任務與要求給予明確,通過校內和校外的指導,令校內外實習的管理能夠落實,令溝通得以實現。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透過多途徑給予解決,正確看待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依照高職生源的特征進行教學,強化語言使用能力的建設,以高職人才培養為目標改革教學方式,以多元化方式提升學生的英語使用能力,在語言環境中建立學生在英語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對癥下藥的方式令學生的英語專業給予提升,強化學生的職業競爭實力,讓學生變成國家在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當中所需的英語語言素質較高的技能型人才。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必定會變成我國高職教育新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丁金昌.高職人才培養不可替代性的策略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0.(6):228-2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