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斌 楊文琴 蘇寶璽
【摘 要】本文以依據專業的發展,結合地方特色,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從教學模式、企業需求、搭建平臺等多種措施對培養光電應用型人才進行教學實踐改革和探索。
【關鍵詞】校企合作;光電;應用型人才
0 引文
科技發展至今,光電信息技術已成為影響整個科技領域關鍵技術之一,各國科學界和產業界都高度重視光電信息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在國內也是一座座光電產業基地拔地而起。光電產業的發展,首要條件是人才,而從光電行業的發展階段來看,急需大量的光電技術人才。順應時代需求,國內各高校紛紛開設光電相關專業。針對高校自身優勢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如何確定自己的光電人才培養模式以更好的服務社會需求,成為各高校共同的研究課題。
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是福建省內最早建立的獨立學院之一,也是最早在獨立學院中開設光電信息類專業的學校之一。學院地處福建泉州市南安康美開發區,距南安光電信息產業基地15公里,該基地為國內最大的光電產業基地之一。我院于2008年開設光電信息專業,本著服務地方,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理念,結合地方光電產業基地的需求,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探索出一套適應自身的光電信息人才培養的方法,為推動本區域光電產業的發展和光電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效助力。
1 舊的的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1 授課模式單一,課程抽象不易理解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主要采用多媒體理論授課加驗證性實驗模式。但光電信息類課程相對抽象,較難理解,每一個公式定理背后都是一連串的推導過程,使學生“談光色變”,從而產生一種畏難情緒;實驗教學本意是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但光電信息類實驗過程也是比較困難,部分學生學習態度又不端正,整個實驗過程,像一個旁觀者,然后與其他同學交換數據,撰寫實驗報告,很少主動思考,動手實踐,為了簽到來實驗。使得整個課程學完,學生還是不懂為什么學,有什么用,該怎么用,違背了教學的本意,影響教學質量。
1.2 課程設置單薄,缺乏實踐創新
在傳統課程設置中,師生的教學活動基本都在學校里完成,基本采用多媒體授課加配套實驗。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教學而輕實踐教學,只是把實踐教學當成是理論的簡單驗證,忽略了學以致用的根本;且實踐教學方法單一,固定人數,固定內容,統一進度,按部就班的完成實驗,缺乏創新,實驗內容也偏向理論,因而課程顯得單薄、空乏。
1.3 師資隊伍不足,學生認知不足
受學院性質影響,學院專業教師以青年教師居多,社會閱歷較少,不能靈活地引導學生學習,理論聯系實踐和實踐操作能力相對較弱。學生對課程的認知不足,學習過程迷迷糊糊,只呆呆的聽課,卻不知開設課程的目的和意義,也不知道課程該怎么學,更不知道課程有什么用。上課開小差,睡大覺,嚴重影響著學習的質量。
2 光電應用型人才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
2.1 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校門
新的教學模式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走出小教室,迎進大課堂。通過網絡、相關企業等大課堂,讓學生及時了解行業的新技術、新知識,拓寬學生視野;以形象、生動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院充分利用地理優勢,深度與泉州市照明技術工程研究院、泉州世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成立實踐教學基地,共建實訓平臺等。組織師生走進企業,參觀LED的工藝流程;從芯片到成品檢測,讓師生了解LED是怎么制造出來及LED顏色是怎么調制出來的等;組織師生參觀企業LED成品燈展廳,讓師生感受LED中的創新創意。讓抽象的、空洞的知識生動起來,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和啟發。與企業資深工程師交流行業最新動態及企業發展需求,使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行業發展狀態和未來趨勢;為之后的課程學習和知識儲備提供借鑒和指導。
2.2 鼓勵實踐創新,培養應用型人才
順應現代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速和中國中國制造2025的需求,應用型光電人才的培養模式應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引導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自主創新的能力,使學生不僅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讓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工程能力在校期間得到一定的培養和鍛煉。
學院為鼓勵學生實踐創新,成立“大學生光電創新實驗室”等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創新實驗室實行教師指導,學生自主管理,全天候開放政策。鼓勵學生挖掘社會需求,自主創新改善社會環境。結合實訓平臺優勢和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實踐的努力,實驗室的生自主完成了“智能照明燈具”,“選茶燈”,“植物補光燈具”等一系列的光電創新作品。同時,通過積極申報大學創新訓練項目和參與學科競賽,成立至今,共獲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國家級5項、省級14項,在學科競賽中共獲國家級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級一等獎3項等。參加實驗室的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從事光電行業工作,其中有數位學生投入到光電行業的自主創業,為光電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2.3 加強師資建設,引導學生意識
師資隊伍是教學改革基本保障,教師有新意,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要求積極提高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通過自身培養以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聘任有實戰能力的企業工程師任課,積極派選教師到高水平院校和企業機構進修。
在新的教學的模式中,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學生的意識很重要,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將學生引上路,就成功了一半。通過不定期的組織師生交流,以促進師生感情的培養,讓學生敢想、敢問,有問題可以及時的解決;政策上規定專業學科競賽可置換成該學期課程期末成績,打消學生實踐創新影響課程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實踐。
3 總結
通過教學改革實踐,光電專業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越來越有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工程能力得到一定的培養和鍛煉,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提高了學生就業競爭力,越來越多學生從事光電相關領域職業,也越來越多的企業喜歡我院的光電畢業生。
【參考文獻】
[1]張勝,陳建飛,孫曉蕓,張莉,洪文昕.光電類大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PTC一體化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0.
[2]李敏,郭永彩,鄒建.光電信息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0(12)5.
[3]李秀芳,宋菲君,馬寧,白永剛,劉凱.企業與高校聯手,產品與教改結合,共同推進光電學科實驗教學[J].光電技術,2007.1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