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梅
【關鍵詞】 數學教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展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8—0103—01
積極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那么,如何創造性地開展數學課外綜合實踐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呢?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任何課程的教學中,或者組織的活動中,教師都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將之充分應用到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也不例外。
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學習“分類”之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一次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收集喜歡的商品,并嘗試著當一當小小售貨員,把喜歡的商品擺放好。這個活動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通過收集、思考,進行分類的初步嘗試,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興趣,增加體驗,培養能力,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這次實踐活動大體分四步進行:(1)收集。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到超市、商場收集一些喜歡的商品。(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貨員你會怎樣擺放商品,為什么這樣擺放呢?(3)嘗試。大部分學生能將自己收集到的商品進行合理分類,他們的體會豐富多彩。有的學生發現,可以按一種標準進行分類,還有的學生則認為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4)交流。在實際分類的過程中,學生會對某種物品應該如何分類而進行交流討論。
二、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思維是關鍵
教師要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力求打破常規,引導學生多方位去思考問題,鼓勵他們對疑難問題提出較多的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思維。
例如,到電影院看電影,進場票價為:前排每人30元,后排每人24元,20人團體票400元。有3名教師帶領53名學生去看電影,請你設計幾種購票方案,怎樣買票最便宜?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必須先設計好不同的買票方案,通過對各種方案進行比較才能得到最佳方案,而這一過程就是學生多元創新思維提升和發展的過程。
三、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先決條件
實踐證明,學生只有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才能對所學知識理解透徹。而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同時還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一課,傳統教學一般是教師演示學具,得出公式:V=sh,然后應用公式進行計算。顯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雖然掌握了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但是不知道它是如何推導出來的。最重要的是這一過程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筆者根據“做中學”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此課時,采用了小組操作探究的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讓學生操作學具,課堂上組織學生向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和圓柱裝沙子,并寫出實驗報告單。然后讓學生分析報告單,發現規律,最后得出圓錐體的體積公式:V=sh。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測量并計算出其體積,整個過程都是學生主動活動的過程。實踐證明,其教學效果是傳統教學不能比擬的。
四、培養學生的現代信息素養是重要因素
信息素養是學生根據社會信息環境和信息發展的要求,在接受學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形成的對信息活動的態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豐富的課程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和社區等課程資源,同時還要讓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信息,如上網搜索、查閱資料、瀏覽網絡、文件的上傳和下載以及對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
總之,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延伸,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多元化思維和現代信息素養等都有積極的意義。因此,積極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能彌補數學課堂教學脫離現實生活的不足,擺脫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打破數學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從單一走向多元,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進一步加強了數學學習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拓寬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廣闊天地。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