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娛
摘 要:在生物教學中,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是通過生物實驗得到提高的,在特定的情境中將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調動到最高,在高漲的熱情中學習到更多的生物知識是最終目標。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生物教學能夠借助更多的多媒體軟件,這對于學生來說是有很大優勢的,一方面可以理解更加深入的問題,另一方面能夠幫助高校建立健全教育機制。
關鍵詞:生物教學;探究能力;新課程改革;實驗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探究活動必須的兩個素質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只有這兩個環節能夠順利進行下去,生物的實驗探究才有意義,解決一個問題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說遠遠不如提出問題意義大。除了實驗環節,高校的生物教學在每一個環節都應該注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探究欲望和解決問題的好奇心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在創設問題情境之前提醒學生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即親身體驗來實現體驗,并且提醒學生不拘泥傳統的解決問題形式,可以將謎語、詩歌等多種形式互相結合,或者從互聯網上借鑒相關資源。[1]
例如:在高校生物教學講授到“蚯蚓形態結構異同”的實驗時,教師可以準備活體蚯蚓供學生觀察,我校教師就準備了兩種不同的蚯蚓,一條有環帶,另一條沒有環帶。在學生觀察活體蚯蚓的過程中就會自然而然想到為什么有的蚯蚓是帶有環帶的,而有的蚯蚓是沒有環帶的,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就被大大調動起來了。在接下來的課程講授中讓學生根據生物教材查詢有關蚯蚓的知識,并且根據自己的觀察作總結,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經過不同小組的討論和綜合,大家得出的答案幾乎是一致的,環帶是成熟的蚯蚓特有的,對于不成熟的、有效的蚯蚓來說是沒有環帶的。[2]
在創設的具體情境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轉變,還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同時滿足了學生探究技能提升的要求,這個環節也是需要教師的指引的。
二、引導學生從生物實驗探究過程中激發探究的興趣和熱情
生物的體驗對于學生來說永遠是真實的,而實驗過程中的體驗對學生來說是真實的,讓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探究學習的熱情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高校生物教學中講授“植物的激素調節”內容時,組織學生的實驗探究利用對照原則進行多組實驗。用單側光分別照射切掉的胚芽鞘幼苗尖端和放在暗處的玉米幼苗,分別觀察嫩芽和幼苗的發育生長情況,然后再另外給玉米幼苗的尖端套上錫箔帽,然后同樣用單側光照射幼苗,再觀察嫩芽和幼苗的生長情況。學生通過觀察在不同狀況下的幼苗情況,對實驗現象分析、觀察、總結,最后能夠得出結論,玉米幼苗具有向光性。[3]
三、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加深對所探究知識的理解
生物的生長、繁衍過程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要逐漸由量變到質變,生物進化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內容不可能在一堂課的時間內完成,因此要分不同的課時加深對生物實驗中知識的探究。生物現象實際上很多都不是宏觀的,要超出肉眼采用現代技術進行微觀觀察。教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要合理設計授課內容,雖然生物生長的動態過程很難讓學生看到,但是可以將生物生長的不同狀態進行分解,然后在多媒體工具的幫助下以不同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雖然對于教師來說工作量比較大,但是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學習目標。
例如:在講授“人類進化”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學任務對于學生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但是如果單單憑借課本上展示出來的靜態內容是不能夠完成目標的,因此為了更加形象的展示出人類的進化過程,教師還要準備更多的教學課件,打破時空的限制,利用多媒體更加形象地展示出人類的進化過程。[4]
經過長期的生物實踐教學經驗可知,多媒體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并且教學效果也非常明顯,對于教師來說能夠更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最佳效果地學習更多的知識。
四、運用科學的評價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習慣
教育改革要求教師更加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盡量從多方面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習過程的評價不是很重視,而將大部分重點全放在了知識學習階段,對于學生來說,主體意識非常薄弱。在評價學生學習效果時單單借鑒教師的意見也是不全面的,這樣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不是很有幫助,更不利于長久發展。[5]
例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切實進行教學評價系統改革,對學生學習生物的不同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實踐活動參與程度、可靠的教學評價體系。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進度進行記錄,尤其要掌握學生課前的準備情況,然后在生物實驗探究過程中針對性設置教學情境。對于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變化進行記錄,以便最后決定哪種探究方法是最可取的。
學生的生物探究技能實際上能夠從很多方面進行提高培訓,應該適時組織一些實驗能力測試,讓學生在測試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的水平,在競賽探究環節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競賽成績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6]
綜上所述,對高校生物教育來說想要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就要重點挖掘學生探究的欲望,將評價模式的操作性變得更強。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對學科意識的培養來說非常重要,生物這門學科的特殊性質將更多的探究欲望都集中在了實驗過程中,因此高校教師一定要重視實驗環節,幫助學生在理性和感性認知之間不斷升華,只有養成了好的學習探究習慣,才能更順利地揭示生物的本質及其內在的聯系。
參考文獻:
[1]王凡,劉海芳,馬靜雅.論高師英語專業學生現代教育技術素質的培養[J].廣州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6):101-102.
[2]李玉玲.淺談高師體育系學生體操能力的培養[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4-5.
[3]陳健輝,黃濤.從中學生物課外活動看師范生能力的培養[J].廣州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6):61-62.
[4]王玉玲,李淑萍,王慶,段惠娟.優化高師生物教學培養“教育—經濟”型人才[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1(4):7-8.
[5]王智秋,都長清.跨世紀高師數學系教學改革整體方案的思考與實踐[J].數學教育學報,2010(4):90-91.
[6]黃堂紅,褚維元.全國高師數學教育研究會2003年常務理事會會議紀要[J].數學教育學報,2014(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