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晨晨
摘 要: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輝煌歷史,有許多優秀傳統歷史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給我們中華子孫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依然要正視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正是因為這種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培養了我們優秀的中華民族,使我們具有了艱苦奮斗、寬宏仁厚、與人為善、自強獨立等等的優秀品質,才使我們中華民族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得我們能夠有信心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幼兒是我們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在對幼兒的教育中,貫徹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在幼兒教育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關鍵詞:傳統文化;新視野;幼兒教育
中華民族所創立的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存在到現在的文明古國,主要因素就是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支撐,支撐著華夏兒女面對各種外來災難時依然能夠屹立不倒。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智慧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在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對中華民族傳統化的認知理解,使得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進而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能夠發揚光大。筆者有著多年的幼兒從教經驗,在本文中嘗試著從幼兒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等各個方面在新視野下探究對幼兒進行傳統教學。
一、在新視野下優秀傳統文化對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
近幾年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普遍應用在人們生活中,導致人們普遍追求網絡中虛幻的世界,對傳統文化的追求逐漸缺失,出現了普遍的道德危機,這種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一批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最近在巴黎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指出,人們要想改變道德危機的現象,在二十一世紀中更好的生活下去,就要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尋找生存的智慧。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中,就必須從基本抓起,要重視對幼兒的傳統文化的教育,提高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讓他們知道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由于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才使得當今中國如此強大,要時刻注意在生活學習中踐行中華傳統文化,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明在幼兒時期對一個人的品質性情的培養將直接關系到他今后的人生歷程,在這個年齡段所接受的教育,對人的一生都會起到重要作用,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會伴隨今后一生。可見在這個階段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優秀的傳統文化會對一個人的思想、性情、品質、修養、道德、內涵、風度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作用,這些優秀的品質會對今后一生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新視野下對幼兒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值得我們教師和家長都應該重視的,這關系到幼兒今后的人生歷程。
二、在新視野下對幼兒傳統文化教育的幾點思路
1.通過對傳統經典讀物的誦讀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古代的詩詞文章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千百年人們的口口傳誦之中,培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中華兒女。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社會的飛速發展,為新素質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家長重視對學生技能的培養,給學生報了很多課外輔導班,卻往往忽視了對幼兒傳統文化的培養。在課堂上通過對傳統詩詞的朗誦,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幼兒充分接受優秀詩詞文章內涵的熏陶,更加全方位的感受、欣賞、體驗優秀詩詞文章中的美妙意境和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在實際教育中也要根幼兒的認知能力,選擇適合幼兒理解的詩詞文章,例如《靜夜思》、《春曉》、《詠鵝》、《憫農二首》等易于理解的詩詞,在一開始幼兒可能不懂得其中蘊含的意思,通過反復的誦讀和老師的講解,慢慢其中所蘊含的意境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會浮現在幼兒腦海之中。
2.通過在游戲的玩耍中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這個時期的孩子正是處于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外界未知事物探求欲望強的年齡,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這種心理,創造出適合培養學生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辦法。例如在清明節時,帶領學生出去踏青游玩,不僅讓學生能夠和大自然有一個親密接觸,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可以將清明節的由來、習俗對學生做一個講述,具體可通過介子推和寒食節的由來切入,引出清明節,讓學生對清明節這一中華傳統節日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在野外活動中,老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做風箏的材料,和學生一起動手做一個風箏,在動手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可以通過介紹風箏的由來,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是個幫助,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過創建新型教學模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對幼兒的教育中,要時刻注意幼兒的接受能力,教授一些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接受水平的知識。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老國度,其中民風民俗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著大眾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新型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創造親子教學板塊。例如在傳統節日到來之際,可以邀請幼兒的家長來到幼兒園中,在幼兒園內營造熱鬧愉快的節日氛圍,組織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制作節日食物、節日紀念品,在一起講述有關節日的傳統故事,增添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使得幼兒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教育活動中。而且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也是一個幼兒吸優秀收傳統文化的一個過程,能夠讓幼兒更加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視民風民俗,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三、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過程中的閃耀明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是華夏兒女世代相傳的寶貴文化。幼兒教育是教育過程中的啟蒙階段,在新視野下對幼兒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不僅能使孩子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個深刻的了解,也對孩子民族特性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精神。“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新時期的幼兒教師們,也要不斷加強對自己的培養,承擔起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擔,為培養新時期優秀的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付曉莉.幼兒園中華文化啟蒙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2]張文君.淺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幼兒教育的結合[J].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3]朱慧琳.淺談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J].理論探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