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華
摘 要:練習作業是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既是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與能力相互轉化的樞紐,又是教與學雙邊活動信息反饋的重要橋梁,也是檢驗和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同時,練習又是啟發學生思維,檢驗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
關鍵詞:練習;檢驗;反饋;鞏固
練習作業是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既是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與能力相互轉化的樞紐,又是教與學雙邊活動信息反饋的重要橋梁,也是檢驗和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特別重視練習作業的設計,練習作業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數學教學的效果。那么教師應該怎么樣去設計高質量的練習作業呢?
一、 明確練習作業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數學練習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知識新舊知識的過渡,課堂教學的延伸和重要補充,對學生復習舊知識,掌握、鞏固新知識,形成技能起著重要的作用。
1. 數學練習作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練習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設計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訓練要求的原則。課堂上教師將書本上的知識通過啟發、引導、講解,反復多次的練習、應用,變抽象、概括的知識為形象、具體的練習題形式,在學生逐漸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練習作業在這個過程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練習作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理論上,是暫時性對知識的記憶,過一段時間,就會將這些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忘得一干二凈。通過練習不僅可以鞏固知識,加深印象,還可以把數學知識理論聯系于生活實踐,知識轉化為技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2. 數學練習作業是檢驗和評價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式
練習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學效果的優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等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教師對學生作業的布置和及時批改來實現。同時,練習作業的完成情況,質量的高低,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判斷,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改進教學方法,相機調整教學的節奏和進度。另外,練習又是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方式。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效果都可以通過完成練習作業的質量來評價,而且這也是學生評價體系中一個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評價學生的時候,一般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地評價,練習作業的評價無疑是對學生學習最好的衡量手段。然而,學生又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知識結構、智力因素、思維發展等方面都存在著重大的差異,我們不能只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可以因材施教,依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差異布置個性化的練習作業,再從學生“自我參照評價”中,看到學生的進步。
3. 數學練習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克服困難的良好習慣
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么他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自己克服的困難的決心也就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完成練習的過程中,盡可能地讓他們的思維受阻,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當今社會,小學生成了“皇帝”,一是因為大部分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被家人當作寶貝一樣寵著、慣著,有什么要求,家長們都想盡辦法去滿足他們,吃的要最好的,穿的要名牌的,玩的要最新的……只要孩子高興就行,不受委屈就行;二是因為孩子的父母雙方基本上都在上班掙錢,生活的物質條件改善了,生活條件優越了,而留給孩子的時間卻少了,管教、監督孩子,與孩子談心的時間沒有了。為了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很多事情家長都代勞了,早晨起來穿衣、吃飯、穿鞋由家長協助完成,就連啃根甘蔗,咬個蘋果,剝個柑橘,這樣需要一點點努力的事情也都省略,直接喝榨汁。家務事就更不用孩子插手了,挫折教育、困難教育幾乎為零,學生的能力方面得不到全面地發展。
作為小學的數學老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讓知識技能的獲取、問題的解決沒有那么輕而易舉,在數學練習的設計中給學生設置一定的障礙,不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學生要完成它必須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通過反復推敲、演算才能找到答案。學生完成練習作業的過程,就是他們克服思維困難的過程,培養他們毅力和耐力的過程。如果學生經過這樣長期的克服思維障礙的訓練,就能夠養成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精神,教師也能夠完成情感態度這一教學目標。
二、 數學練習作業的設計要具有藝術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以及創新意識養成,都離不開作業練習這一基本活動。
1. 數學練習作業的設計應該具有目標性
練習作業的設計首先要聯系數學各個單元的知識點,要考慮到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練習就是在學生掌握了新知識后,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進行知識的遷移,不斷擴大知識面。教師在設計練習作業的時候,既要含于舊知識又要異于舊知識,要置新舊知識的共同因素在于其間,以引導學生在產生新知識與相關舊知識的聯系中,拓展延伸,有所發展。教師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學情,才能夠很好地制定出練習項目,確定題型,從多角度、多層次去設計練習題,實現單元或者課時的教學目標。沒有吃透教材,沒有把握好課程標準,練習的設計目標或高于學生實際水平,以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無法解決數學問題;或低于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生不用太多思考,就能很快解答出來,失去了數學思考訓練的機會。
2. 數學練習作業的設計應該具有探究性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總是把作業簡單地看成是知識鞏固、技能強化的有效手段,導致了學生課后要進行大量的機械式的作業練習。教師為了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家長為了看到孩子的進步,學習成果;為達到應試教育考核標準,學生對知識記得牢,總是讓學生完成大量的練習作業。其實,這樣做的最終結果會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孩子探究精神的培養,與小學新課程標準相悖。練習作業的設計,不要僅在于數量做文章,而應該在質量上下功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水平,設計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精神形成的練習作業,使學生成為完成練習作業的探索者,把完成練習作業的過程當作探究數學規律、揭開數學奧秘的過程,而不是純粹為了鞏固新知識的機械運動。endprint
3. 數學練習作業的設計應該具有階梯性
“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學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差異和實際掌握知識的情況,設計難度適宜的,在學生能力范圍內能夠解答得出來的階梯式的練習題,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成功。因此,數學練習作業的設計要從學生實際入手,講究循序漸進的原則,把握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順序,逐步擴大練習范圍,加深練習內容,提高練習要求。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該設計難度較低的基本練習題給他們完成,也讓他們品嘗一下成功的喜悅,而不是永遠的解題的失敗者,數學知識高不可攀的仰望者,然后再設計一些有點難度的練習題,如此循序漸進,鼓勵他們積極進取,最后收獲數學成果。而對于學習程度相對較好的同學則應該起點高些,引領他們向著更高的數學高峰攀登。
4. 數學練習作業的設計應該具有趣味性
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作業設計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設計具有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積極、自覺地投入到數學作業的解答過程中來。趣味性的作業能夠使學生感覺到數學抽象知識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完成作業就像做游戲一樣,而不是枯燥的、單調的數字的解答。有一些數學應用題單憑字面理解是十分困難的,只憑口頭講解也很難解釋得清楚,但是,如果教師創設一些學生身邊熟知的情景,就能誘發學生的探究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要求應用題的素材是他們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過,理解過,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探討和不斷實踐,作為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小學數學作業也應該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而設計。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本著適時、適度和符合學生學習情況的要求,勇于創新,突破教材范圍,聯系生活實際,精心選擇、設計適合學生的練習作業。讓數學練習作業的設計成為一門教學藝術,學生在完成充滿藝術性的數學作業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提高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品質。
參考文獻:
[1]熊東云.尹繼東.中國特級教師思想錄,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年01月第1版.
[2]吳志樵.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遼海出版社,2011年05月第1版.
[3]馬新.王海棠.劉亞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指導探究技能操作與實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