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蕾
摘 要: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小學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小學教育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小學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引導孩子熟悉并適應校園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數學可以說是重中之重的科目,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學習數學,教師應該將分層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
關鍵詞:分層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應用
順應時代的發展,教育形式也在隨之發展改變。古代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而現在課堂正在逐漸發展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因此,分層教學模式應該被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各個學生之間性格、觀念以及學習能力的差別,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
一、 分層教學模式簡介
(一) 分層教學模式的含義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班級為單位的統一教學,據調查,現在大多數地區的小學數學教學是采取大班教學,而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習成績好或者成績不好的學生都是沒有益處的。大班統一教學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感到驕傲,認為自己沒有競爭對手,從而變得不思進取,同時,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又會感到自卑,逐漸喪失學習的信心,導致偏科以及厭學等情況。因此,分層教學模式就是目前最科學、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所謂分層教學,就是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特點等情況的不同,將學生合理的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層教學。
(二) 分層教學模式的目標
自從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了分層教學模式以來,獲得了十分顯著的教學成果,并且深受老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好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老師要先充分了解以及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結合他們自身的特點,合理的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然后教師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并積極的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自我潛能,實現個性化發展,同時鞏固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的提高學習成績。分層教學模式是非常科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充分地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進步,使他們在學習成績、品質以及性格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 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分類
(一) 對學生進行分層
教師若想更高效的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就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但合理分組的前提就需要教師對班級里的每一位同學的實際數學水平做出清楚而又準確的分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平時的實際教學中,就需要多注意觀察并了解學生,按照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對數學的熱愛程度等情況將學生進行分類,當然,在分類教學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一部分學生不斷進步,這就需要數學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分組,以便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分組并不是固定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定期進行小組的調動與調整。
(二) 對教案進行分層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想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率,就需要教師對教學大綱及知識內容提前進行準備和分析,教師需要將教案進行分層,劃分出必須要掌握的重點內容、提升知識的熟悉內容以及簡單了解的較難內容。然后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根據題目的難易進行合理分配。對于學習數學比較困難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只要求他們學會必須掌握的重點內容,這樣可以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并且使他們對學習數學產生信心和興趣;對于數學成績中等的學生,教師就可以要求他們掌握到需要熟悉的知識內容,這樣可以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穩步提升成績;對于數學成績比較優異的同學,教師就可以要求他們掌握到需要了解的內容,用難題打擊他們,可以防止他們驕傲,并且可以使他們一直保持著學習數學的動力。
(三) 對作業進行分層
由于每組學生對數學的實際學習情況不同,并且對數學知識內容掌握的程度也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按照學生數學水平的不同,將學生的作業也進行分層。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教師也要相應布置不同難易程度的家庭作業。對于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布置給他們必須掌握的題型作業;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教師應該布置必會題型以及中等難度的課后題;對于成績優異的同學,教師應該在必會題型的基礎上,再布置一些提高題型。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使數學學習變得更高效。
(四) 對評價進行分層
當我們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都希望得到別人滿意的評價,當然,小學生也不例外。作為小學生,尤其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老師,就要學會適時適當地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但在面對目前的分層教學模式,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程度也進行分層,評價當然也不能例外,數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需要進行分層。教師首先要保證自己對學生評價的多樣性,不能對所有學生都采用相同的評價。當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自己相應的學習目標時,教師就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這樣才能建立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因此,學生會主動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對學習充滿熱情和動力。會更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希望自己的數學成績繼續提升,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渴望得到老師的更多鼓勵和表揚。為了學生有更好的提高,教師應該積極解答同學的疑難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輔導,解答不同程度的疑惑,這種方式可以非常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興趣,當學生喜歡自己的數學老師講的課堂內容時,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
三、 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 根據學生差異,科學分層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與個體之間總會存在差異,因此,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學習潛質、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總是千差萬別,這也是我們實施分層教學模式的重要原因。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足以體現出古代教師的高高在上的地位,也可以看出傳統教學模式中,總是以教師為教學中心。教師只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總是以考試為目的地進行教學,因此,在注重教學效率的同時,教師往往只關注成績好的同學,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自然而然的會被忽視。然而,在當今新課改的形勢下,課堂則是以學生為中心了。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同學,并且尊重每一位同學,不能只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層,而是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現在,有很多教師會考慮兩方面的因素進行分組,一個因素是學生的思維方式,另一個因素是學生的知識結構。
(二) 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學習什么,如果沒有興趣,我們都會覺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的興致來。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科目不感興趣,那么這科的學習只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學生在學習中絲毫不會感受到樂趣,只會感到痛苦與折磨,從而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和應有的學習成績。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被動的灌輸知識,被動的完成作業以及被動的參加考試。現如今的分層教學模式就是要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使學生主動并愿意學習的前提就是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為了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課堂上可以多采取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之間多溝通交流,集思廣益,共同完成一道數學題目,這個方法可以非常有效的提升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動力。
(三) 實現互動教學,師生共同參與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與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教學模式更注重教師的教,然而當今的教學模式則是更注重學生的學,以學定教,教讓步于學,教學的中心于是從教師的教轉變成了學生的學。采取分層教學模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們在小組內部以及各小組之間展開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使學生在課堂中占有更多的主動權,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化教學,將老師的教更多的轉化為學生的學。老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要進行互動探究,實現互動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合作,創造更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將分層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有重要意義的。在滿足新課改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的綜合實際情況,對其采取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不僅能很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升創新能力。總之,分層教學模式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李云江.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7):175-175.
[2] 范杰.小學數學分組分層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15,(5):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