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麗
摘 要: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課題,而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關鍵詞: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教育;創新素質
21世紀人才的競爭首屈一指。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工作的目的便是發現并培養優秀的人才。所以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對于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呢?筆者有以下幾條見解:
一、 創設情境,鼓勵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教學為基礎的學科,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動手能力強這一特點,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分別利用各種知識內容,有目的、有意識地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達到學生能主動去探索、探究的目的。
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意識
教育教學實踐表明:問題是創新的來源。所以,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多動腦,多問幾個為什么,養成勤思考的習慣,具有問題意識,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境,善于創設情景,設置懸念,精心設問。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所有的教學都在“問題”的發展中引導學生循環漸進的、科學的滲透完成。在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填鴨式”教育,“家長式”教育,不要因為學生“違背教師意愿”或者沒按教師既定教學軌跡運行而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改變對教師的依賴性,主動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問題和懸念的激發下去主動探究,主動學習,在解決問題的喜悅中去提出新的問題,新的疑問。使其在不斷地探索性學習中逐步培養創新意識。
2. 鼓勵質疑,培養創新精神
學生在對教材的學習中,如果對某部分知識或者習題中的一些條件、設置的問題或者解題方法有疑問、有見解都是學生思考的表現,也是創新精神的體現。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首先要從教師做起,教師要改掉“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和教師“一言九鼎”的教學思想,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在寬松、自然、民主、平等、具有科學氣息的環境中學習。這樣學生才能敢想、敢問、大膽質疑,暢所欲言。這就要求教師要謙虛,對于學生的發問和大膽質疑,要加以肯定,及時表揚,讓學生經常有享受成功的心理體驗。
其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并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動腦思考的過程,也是創造的萌芽。即使有的問題在我們看來很可笑或者很幼稚。作為老師也不能嘲笑或者忽略這個過程也不能隨意批評或一掠而過。我們一定要放下姿態,和學生好好討論,從其源頭出發,逐步分析,直到解決問題,這樣既不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發現自己的缺點,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品質。
再次,教育具有平等性,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意。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差生同樣也具有創造性。關鍵是教師怎樣去發現、挖掘。教師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關注所有的學生,重視所有學生的創造性的培養,不能“重優忽差”。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幫助學生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品質和創新精神。
二、 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獲得感性認識,再引導他們運用分析、推理、判斷等方法來認識問題的實質,完成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1. 改進演示實驗,“活化”創新意識
一直以來在化學課上我們習慣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做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對于危險性小的實驗也可能讓某個聽話的學生一塊兒輔助實驗,而其他學生觀察,最后教師總結實驗并講授相關知識。這樣的教學,學生是否真正觀察了實驗或者在實驗過程中是否有其他見解,教師都不太顧及,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這種機械性的操作,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將實驗任務布置下去,讓一些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參與教師的備課中,和教師一塊準備實驗,而后在課堂上讓他們代替老師做演示實驗。其他的學生在這些學生的帶領下,學習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積極幫助解決,學習結束教師要和學生一塊總結,這樣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對于教材中“學生實驗”的大部分內容可以分散到課堂教學中以分組實驗代替演示實驗。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又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帶著要弄清產生此現象原因的強烈求知欲去學習,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 鼓勵學生進行設計性或探究性實驗,培養創新能力
中職學生正處于思維積極靈活的年齡段,在學習中對課本、習題產生疑問的情況經常發生,教師要引導學生采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這些疑問,有意識地為他們創設一種良好的探究情境。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教學條件,盡可能給學生創造試驗條件,幫助并鼓勵學生設計實驗,完成實驗,通過實驗來培養創新能力。
三、 上好活動課,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中職學生升學壓力不大,二課活動豐富,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我們生活在礦區,周圍的環境污染嚴重。近年來,由于煤炭市場不景氣,集團公司正在搞“轉型”——煤的清潔利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廠礦或者周圍的農村去參觀、調研,讓學生在參觀學習之前就把問題準備好,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中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根據學習的情況寫出總結或者小論文。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知識和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竭盡所能給學生創設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活動,擴大學生的創新視野,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齊亮.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期刊文獻.
[2]孫根蘭.案例分析談高中化學探究教學的實效性[J].期刊文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