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善仁
摘 要:分層教學是素質教育和高效數學課堂的具體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貫徹因材施教、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習目標、合作學習、作業練習滲透分層教學的理念,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創設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分層教學;數學課堂;因材施教
《國家中長期教育國華綱要》中指出:“基礎教育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已成為素質教育的必須,也成為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的必然選擇。筆者認為數學課堂上的分層教學并非簡單的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層的表象,而是要在學習目標的確定、自主合作學習的開展、課堂課外作業的分配、課堂學習行為的評價等方面都滲透分層教學的理念,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創設高效數學課堂。
一、 目標分層,實現以學定教
學習目標是上好數學課的前提和首要任務,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有利于為課堂教學指明方向,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做到有的放矢。分層教學就要求在學習目標上體現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出不同要求的學習目標,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的“以學定教”,為每個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與發展打好目標基礎。
我在備課預課中把學生按照知識與能力水平大致分為甲、乙、丙三類層次,并確定其對應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習的具體內容。以《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的“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為例:
學優生掌握“等角對等邊”的幾何推理方法,并能夠綜合運用有關定理解決三步幾何說理題。
中等生學會運用全等的方法證明“等角對等邊”,并能運用有關定理解決二步幾何說理題。
學困生學會正確運用“等角對等邊”,并能夠區分“等角對等邊”與“等邊對等角”。
學優生的發展目標側重能力的遷移與創造性學習,中等生的目標側重靈活運用知識,發展綜合性,學困生側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分層的學習目標為數學課堂的目標教學奠定基礎。
二、 小組合作,實現整體提高
分層教學需要教師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但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也分身乏術,難以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讓分層教學不至于流于形式、淪為空談,在數學教學中就要發揮分層小組的作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的合作交流、探究討論,讓各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內針對重難點暢所欲言,發表己見,并實現疑難知識上的“兵教兵”,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共享中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在《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的“探究△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嗎?”這一問題時,我就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嘗試從不同的方法——折疊法、測量法、幾何推理法來進行驗證。只見在小組中,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學優生寫幾何推理過程、學困生動手操作驗證、中等生從旁輔助指導。在合作中,學困生掌握了“等角對等邊”的基本性質,中等生掌握了證明的有效方法,學優生在掌握推論思維的基礎上更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 差異作業,追求學習實效
課堂練習與課后作業是數學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理解、運用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必需途徑。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相同的練習或作業,無疑是不公平的事,也會給部分學生造成沉重的學習壓力,影響其向上的學習信心。所以,數學課堂中的練習與課后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出現層次性、梯度性,甲類學生重探究、乙類學生重運用,丙類學生重基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有吃”“能吃飽”,實現數學學習的高效與實效。
在學習完《一次函數的性質》后,我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布置了具有層次性和梯度性的課堂練習(如下圖)。在分層練習中發現,在相同的時間內,由于作業的差異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順利完成,通過針對性的練習使自己的數學能力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學生層次分類練習
丙類學生1. 一次函數(k≠0)當k>0時,函數值隨自變量x的值增大而。
2. 函數函數值隨自變量x的值增大而。
……
乙類學生1. 一次函數y=(k-2)x+3函數值隨自變量x的值增大而增大,則k。
2. 一次函數y=mx+n(m≠0)圖像過(5,8)(2,-1),
(1)求常數m、n的值;(2)當自變量x的值逐漸增大時,函數值y隨之增大還是減小?
甲類學生1. 已知一次函數y=(m-2)x+n(m≠0)
(1)函數值y隨自變量x的值增大而減小,求m的取值范圍?
(2)圖像過(0,4)(3,-1),當自變量x的值逐漸增大時,函數值y隨之增大還是減???
2. 一個一次函數的圖像經過點(1,2),并且y隨x的增大而增大,請你寫出一個這樣的解析函數。
四、 評價分層,增強學習自信
課堂教學評價是數學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就像李鎮西老師所言:“失去課堂評價的課堂,將會是缺乏活力與競爭的課堂?!闭n堂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檢測,更應該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所以,課堂評價要針對學生實際,實施分層評價,只要學生契合自己的學習水平做到“好”,我們教師就應該給予鼓勵性的積極評價,呵護學生的學習自信,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樂學之情。
我在教學中實行分數量化積分制和語言鼓勵相結合的課堂評價方式,量化積分與語言鼓勵并非評價“一刀切”,而是與學生的層次掛鉤,只要學生能取得符合自己學習水平的展示成績,就可以得到相應的量化分數或激勵評價。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后,我發現分層評價得到了全體學生的共同認可,每個學生都在數學課堂中看到了自己的成就與進步,看到了明天的希望,學習的自信在分層評價中逐漸增強并壯大。
總之,分層教學是數學課堂教學貫徹新課程改革與以生為本理念的必然選擇,是實現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我們要轉變教學理念,銳意改革,創新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優的提高和發展,實現人人愛學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王秀梅.中學數學學習分層評價策略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5,(04):62.
[2]夏慶如.實施課堂分層評價,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5):18.
[3]朱模春.初中數學分層評價實踐[J].上海教育,2010,(06):57.
[4]王軒,宋晨寧.初中數學分層模式下的學生學業評價研究[J].神州,2013,(25):180.
[5]王海軍,駱自華,高江麗,溫水擎.分層評價成就學生數學學習[J].北京教育(普教),2010,(05):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