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民
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數學是其中的基礎學科,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邏輯性思維等,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在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影響了學生數學知識水平的提升。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生活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生活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1-00-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許多教師更重視對教材知識的講述,而忽略了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這就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影響了教學的效率。數學來源與生活,高于生活,只有將教學與生活有效的聯系起來,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用于實際生活之中。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情境的主要意義
1.使知識變得更加直觀
數學這門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有許多知識都是以抽象化的形式呈現到學生眼前,這就極大的困擾了學生的學習【1】。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所以就會感覺數學學習較為復雜。基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要將數學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到學生眼前,這樣才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而生活情境的開展,就能夠將那些直觀的知識呈現到學生眼前,能夠將那些抽象化的知識進行轉化,使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進行理解。
2.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首先就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此方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數學這門學科較為枯燥,所以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再加上小學生天性活潑,他們很難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到學習之中,這樣使得數學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而開展生活情境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到具體生活實際情境之中,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學習不應該僅僅是掌握幾個公式或者定義,而是應該將所學習的知識用于實際生活之中,畢竟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教師需要重視提升學生的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而生活情境的開展,能夠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用于實際生活之中,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2】。
二、開展生活情境教學的主要策略
1.在課堂中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情境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習環境較為壓抑以及緊張,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如果學習環境較為輕松愉快,則會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夠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軸對稱與平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在網上搜尋一些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將學生引入日常生活之中,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使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氛圍中去學習知識,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除了通過一些生活中軸對稱圖形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還可以找來一些生活中對稱的實物,通過觀看這些實物能夠更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知,如蝴蝶、蜻蜓五角星等等。
2.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語言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教材上的語言較為抽象,那么學生在閱讀教材時,就會感到有點吃力,難以理解語言背后的含義。此時,教師要將這些抽象的知識進行轉化,將其轉化為生活化的語言,以便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另外,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所以如果運用生活化的語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
如,在加與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那么教師就可以運用生活化的語言來進行教學,將學生引入具體生活情境之中,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率。如,小明的媽媽要將蘋果分給他和妹妹,小明分了三個蘋果,妹妹分了四個蘋果,那么媽媽總共分了幾個蘋果。這種生活化的語言更能夠給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使學生更快速的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游戲來開展教學,如,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已經有五個小朋友被捉到,還有四個小朋友沒被捉到,那么請問總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去玩捉迷藏【3】。總之,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引入一些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者話題,能夠更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3.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也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點的重要方式。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當層層遞進,要由淺入深,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進行問題設計。此外,在設計問題時,要盡可能的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如,小明在與阿姨逛商場之時,看到一家商場在做活動,買十贈一,而另一外一家商場也在做活動,所有商品一律九折,那么請問在哪一家購買更為劃算?這個問題存在著許多的情況,所以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進而的初步不同的方案。最后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就會感受到知識的強大,就不會覺得所學習的知識都毫無用處。又如在“認識人民幣”一課教學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有與自己父母一起去購物的經歷,也多少接觸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那么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回歸到現實生活之中,設計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如,爸媽給了你50元購買學習用品,其中書包20元/個、文具盒10元/個,圓珠筆3元/支、作業本5元/本,請問將50元花光可以有幾種方案。這種題目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關,而且也比較開放,可以由學生自由組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學習思維。
綜上,在小學教育階段,數學是其中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思維的養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故此,教師應當對數學教學進行高度的重視,要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將生活情境引入到教學過程之中。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將一些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的直觀,進而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而在開展生活情境教學時,教師應當在課堂中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情境;要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語言,要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問題。這樣一來,就能夠將生活情境教學的作用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以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巧花.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4:154-155.[2017-09-18].
[2]曹玙秋.巧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5,11:81.[2017-09-18].
[3]張超.巧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188-189.[2017-09-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