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柯柯 宋楊
摘 要:創新創業是國家和民族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體現,也是中國當前發展的新時代特征。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典型示范教育則是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團委創新創業典型學生培養為例,旨在研究創新創業型典型的培養規律,把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原則和深層次關系,提升創新創業大學生典型人物的“羊群效應”。
關鍵詞:創新創業 典型 培養 引領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1-0-02
一、研究背景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面對就業崗位數增速乏力和就業人口數量激增之間的矛盾,創新創業成為穩定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增長、保障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創新創業也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生力軍,南京理工大學作為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一直走在全國高校前列。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團委作為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織部分,對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典型培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三階三跨”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后創業孵化期”創業團隊扶持等人才培養的豐富經驗,學生在各大創新創業比賽中屢獲大獎,更是涌現出了江蘇省大學生年度人物、江蘇省好青年等創新創業典型,發揮了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成為學校乃至全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一面旗幟。
二、創新創業典型培育措施
創新創業典型學生的培養應遵循學生成長成才的一般規律,但又具有其特性特點,因此在創新創業典型學生培養過程中要注重普遍性教育和個性化培養之間的關系;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閃光點,不斷擴展外部資源,為學有余力,創新能力突出的學生提供優質的實踐機會;強化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將創業目標與人生理想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業毅力和創業情商;創業典型從學生中來,最終還要反哺到學生中去,形成“受引領”到“成典型”再到“幫他人”的內在良性循環。
1.把握好“土壤與種子”的關系——意識培養和典型選樹相結合
多數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還夠深入,認為創新創業是課堂外的個人行為,甚至和日常學習是相對立的,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通過年級大會、專題講座、創新創業培訓等形式向學生全面分析創新創業在大學生群體實施的可行性,通過意識培養、知識儲備、能力提升、創新實踐等環節,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從創新創業意識淡薄到致力于創新創業,營造出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把握好“土壤與種子”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是為了給創新創業典型的種子提供肥沃的土壤,種子是否能夠成才,還要選好苗子。實踐證明,大學生科技創新典型人物身上具有的一般人身上不具備的獨有特質,這些特質為科技創新典型人物奠定了先天條件和優勢潛能。在新生入學階段,通過新生登記表、調查問卷、職業生涯規劃等多種途徑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特征,深入發掘具有創新創業特質的學生,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以多樣性的原則發現目標相對明確、積極性高的學生,做好典型的選樹。
2.把握好“動腦和動手”的關系——能力提升和實踐體驗相配套
積極為學生提供一個發揮自己特長和創造能力的相對寬松自主的展現空間,以此不斷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邀請校內外專家、教師與大學生互動交流,教授科學系統的創新創業理論方法,解答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困惑,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熱情。通過學術及活動記錄卡打卡制度鼓勵學生多學科融合學習,掌握正確分析問題、科學處理的問題的方法。在具備一定創新創業知識時,為學生創造實踐體驗的機會。通過實驗室實驗、科創競賽、創客活動、創業孵化等形式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主動拓展外部設備、信息、技術等資源,特別是加強與校友的溝通協作,讓學生在實際項目中得到知識的應用。積極尋求與創新創業機構和團體的合作,學院團委設立了大學生創客中心,與南京創客保持密切的溝通合作,通過資源共享、優勢整合,進一步拓寬學生眼界,強化創新能力和創業水平。
3.把握好“創業和事業”的關系——創業孵化和職業規劃相匹配
創新是過程,創業是落腳點。對學生的創新教育應更多的向創業上引導,使創新成果不斷落地生根。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政府、社會以及高校為學生提供了眾多創業資源,通過各類創業孵化園以及相配套的扶持政策培育創業團隊,學生在孵化園中釋放想象力、激發創造力,從而實現創業夢想。在大學生創業的浪潮中,也不難看出有些學生創業只是隨大眾,創業意志不堅定,缺少創業規劃,究其原因,歸根結底是缺失職業理想。創新創業典型學生培養,要將創業動機與事業理想相匹配,這樣才會有不竭的動力和攻堅克難的毅力。因此在學生創業教育、創業扶持前期應做好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創新能力突出、創業目標堅定,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的學生是培育優秀典型的先決條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培養。
4.把握好“培養和反哺”的關系——典型宣傳和榜樣引領相作用
創新創業典型,一方面是創新創業教育成果的重要體現,另一方也是創新創業教育不可或缺的資源。學生典型的選樹、培育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推廣和應用,發揮學生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給學生帶來廣泛的正面影響和輻射作用。通過宣傳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利用自媒體、學生活動、表彰大會、事跡報告會等形式對學生典型進行宣傳。在凝練總結先進典型事跡時,不能滿足于典型的表面成績,要深入挖掘先進典型的成長軌跡、取得成績和榮譽的思想根源、客觀條件和主觀努力之間的關系。只有找到學生典型之所以成功的關鍵點,才能讓學生典型接地氣、易學習,達到激勵他人的作用。創新創業典型評選過程也是重要的宣傳過程,采用公開透明的層層答辯選拔,有效擴大優秀學生傳播正能量的深度和廣度,達到良好的典型示范教育目的。endprint
三、創新創業典型培育成果
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團委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努力,創新創業典型不斷涌現,學生先進事跡在學院、學校引起了強烈反響,為做好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2012年江蘇省大學生年度人物A及2016年江蘇省大學生年度人物B,兩人均以創新創業組第一名的成績獲得該項殊榮。
A同學,獲得素有國際設計屆“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獎至尊獎,獲國際青年創新大賽全場大獎及18萬元獎學金??苿擁椖揩@得全國“挑戰杯”銀獎、江蘇省“挑戰杯”金獎及全程大獎。大二期間,創建公司,服務蘋果、聯想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數十家。他的多項設計被國際企業投入量產,獲得十余項發明專利,獲得“江蘇省好青年”、“校長獎章”等各類榮譽近百項。受到工信部部長,江蘇省省長等領導接見和肯定,創新創業事跡受到央視、BBC等全球近百家媒體報道。他成績優異,保送清華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B同學,10次獲得國際級、國家級創客大賽大獎,累計獎金近百萬元。創客項目被中央電視臺、南京電視臺等三十多家媒體跟蹤報道,他申請獲批國家專利10項,多項設計被娃哈哈等知名企業投資、孵化。他 21歲創立公司,與autodesk設計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他作為唯一的中國創客代表參與了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AU2016”影響力峰會,在上萬人的國際舞臺上成功展示了中國創客的創新精神。
四、創新創業典型培育要求
1.典型培養需個性化選樹
創新創業先進典型的培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會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僅要一腔熱情地選“苗”,更要精心呵護地育“苗”,在多樣化學生典型選樹的基礎上,重點在于做好學生典型的個性化培育。結合學生自身特質及生涯規劃,制定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培育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夠個性化成才。
2.典型培養需持續性關注
創新創業典型學生的培育應該是一項持續性的、具有明確規劃的工作,在培育過程中要做到持續關注并積極創造條件推動。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主動收集教師及合作單位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定期與學生開展談心談話,同學生一起做好目標管理和路徑指導,讓學生典型能夠明確自身發展路徑,并付出持續的努力。
3.典型培養需科學化培育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應遵循其發展規律,在選“苗”之后,切不可揠苗助長,打破學生自身發展規律,使學生能夠腳踏實地的走向榜樣的道路,否則將會適得其反;學生典型同樣會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出現諸多不順,需要他人的包容和支持,教育工作者需及時糾正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典型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黃月群.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方法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7,(8).
[2]任少偉,陳冉.大學生科技創新典型人物關鍵特質、影響因素與成長規律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5,(5).
[3]王尚北.科技競賽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作用的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6,(11).
[4]劉曉敏.中國大學生參與創客運動的關鍵驅動因素[J].開發教育研究,2016,(12).
[5]呂爽.校企合作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J].教育教學,2015,(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