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靜
摘要: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往往應用了比較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學音樂教學目標的達成。體態律動的應用顯著扭轉了這一現狀,大幅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以更加積極踴躍的態度進行音樂學習,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也能得到充分的滿足。本文將對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意義和有效途徑加以探討和分析,以期充分發揮體態律動的應用優勢,全面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水平,從而為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體態律動;小學音樂教學;運用途徑
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小學音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形式更加豐富,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師生之間也進行了頻繁的交流與互動,有助于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起來,進一步強化小學音樂教學效果。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體態律動在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審美能力,更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這對于小學音樂教學的開展大有助益,給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
一、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是小學生的重要特性,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制定音樂教學方案,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思想,致力于創建趣味性課堂,以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更加積極的參與到音樂學習中。體態律動的應用可以很好的實現這一理念,打破了傳統刻板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通過肢體動作進行交流,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學生將會一邊做動作,一邊思考,其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對音樂學習也會保持較高的熱情。
2、有利于學生深入認識和理解音樂
小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強,他們往往不能將心中的所思所想用語言清楚明了的表達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師生交流的難度。運用肢體語言來闡釋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即采納體態律動的方式進行教學,更具有實踐價值,可以說這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讓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進而深深沉浸在作品意境中。部分教師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設計體態律動動作,引領學生進入了音樂的殿堂,近距離的感受音樂的魅力,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內在潛力。
3、有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一般來說,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保持身心的充分放松,在快樂的情緒中進行音樂學習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到這一點,致力于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構建,通過應用體態律動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學生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情感和想法,這會消除學生的緊張感,拉近學生與音樂的距離,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感知音樂,深入發掘音樂的情感和內涵,相比于灌輸式教學更易于被學生所接受,這就是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得以廣為應用的關鍵原因所在。
二、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1、課堂導入環節中體態律動的運用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運用體態律動,可以有效地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來。需要小學音樂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教學流程,利用豐富多彩的肢體語言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對新音樂知識的求知欲望,使得小學生對小學音樂知識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地感受音樂的魅力所在,提高小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另外,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前,針對教學內容布置預習作業,讓小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給教學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則要在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引導小學生利用肢體語言來呈現自己對新的小學音樂知識的理解,對學生給予肯定與表揚,讓學生的表現欲得到充分的滿足,以此來調動小學生學習音樂課程的積極性,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
2、利用體態律動將小學音樂知識具體化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對其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印象不夠深刻,經常是學習了新知識就會將舊知識很快遺忘,這讓學生感到挫敗、心情低落,他們的音樂學習之路面臨的困難重重,容易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也會受到阻礙。為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應善于利用體態律動來增強音樂的表現力,將高深艱澀的音樂知識清晰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更加深入透徹的理解音樂的內涵。比如說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來播放音樂視頻,要求學生邊看歌詞邊唱歌曲,還要讓學生模仿視頻里的動作,這會讓學生的感官都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課堂參與度相對更高,使得小學音樂教學更具有實效。
3、音樂教學情境的創設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一直以來都是廣大音樂教師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鑒于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而發生分散,所以教師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對音樂學習始終保有新鮮感,那么無需教師耳提面命學生就會主動的進行學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主體,教師需要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通過運用體態律動來創設音樂情境,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及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學習“采蘑菇的小姑娘”一課時,先要重復播放幾遍歌曲,向學生講解歌詞含義,當學生對歌曲和歌詞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設計多組肢體動作,讓所扮演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在表演過后,教師還要對學生予以表揚,無論學生的表現如何都要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三、結語
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和作用,不但激發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而且學生的感知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鍛煉,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協調健康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積極應用體態律動這一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致力于給學生創建優質的教學環境,以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珊倪,胡波.淺析小學音樂教育中體態律動的作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6)
[2]范瀅瀅.探討體態律動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J].音樂時空,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