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
摘要:醫學微生物學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重要基礎性課程,而實驗作為醫學微生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醫學微生物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還有助于學生掌握實驗基本技能和方法。近年來,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教學方式被應用在各個課程的教學中,本人通過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翻轉課堂在醫學微生物實驗課上的應用進行簡單探討。
關鍵詞:醫學微生物實驗課;翻轉課堂;應用
就傳統醫學微生物實驗課教學模式來看,主要先由教師簡單講述實驗內容、實驗原理,再演示實驗操作,而學生則根據記憶中教師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操作,教學形式單一,再加上很多醫學微生物實驗課中的微生物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此一來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必須積極探討醫學微生物實驗課教學的新模式來提高教學效率,而翻轉課堂教學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式。
一、翻轉課堂的含義
“翻轉課堂”常常又可以被稱為“顛倒課堂”,主要指的是由教師提供的一種將教學微視頻作為主要的學習資源,在課堂教學前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習資源,并記錄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交流的形式完成作業、完成實驗操作或者解答問題的一種新興教學模式[1]。
二、將翻轉課堂應用于醫學微生物實驗課教學中的意義
歸納起來,在醫學微生物實驗課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醫學微生物實驗課中實施翻轉課堂,要求學生提前自主學習實驗相關內容,如此方便了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自主學習的時間、地點以及學習方式等,在學習過程中要總結出自己存在的問題,針對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反復觀看,并且擁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是,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實現了學生個性化學習。對學生而言,其具備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必然是不盡相同的。在傳統醫學微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僅僅能夠結合學生的專業差異有側重點地講解知識,但是無法做到因人而異。但是實施翻轉課堂后,由于是在課外完成知識傳授的,通過學習平臺,教師可以同學生一對一開展交流,如此更好地掌握了每個學生學習情況,有助于因材施教,實現了學生個性化學習。
三是,有助于減少教師教學負擔。將翻轉課堂應用于醫學微生物實驗課中,要求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由教師提供的微視頻,在視頻中,不僅有對實驗材料、實驗內容、實驗原理的講解,還包含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等,學生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反復觀看,如此一來便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對某個實驗內容反復講解的問題,助于減少教師教學負擔[2]。
三、翻轉課堂在醫學微生物實驗課上的應用
接下來,本人將以“細菌革蘭氏染色”為例,分析了翻轉課堂的實施步驟,并對本次教學效果進行了評價。在“細菌革蘭氏染色”實驗教學之前,學生已經開展了光學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學習了無菌操作技術,再次基礎上開展本實驗?!凹毦锾m氏染色”實驗目的:了解革蘭氏染色的原理;學習并學會革蘭氏染色的操作方法;進一步鞏固顯微鏡技術和無菌操作技術。
(一)制作教學微視頻
在教學前,需要由教師提前制作教學視頻,該視頻內容主要包含“細菌革蘭氏染色”的實驗原理,實驗所需器材、實驗的步驟。教學視頻可以由教師自己演示,讓一名學生用DV錄制,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選擇優質的教學視頻。由于在優酷網上有“細菌革蘭氏染色”這一實驗的視頻,教師可以直接將該視頻的鏈接直接發給學生,教師在制作微視頻時,視頻時間最好控制在10min內。
(二)課前自主學習
教師將制作好的“細菌革蘭氏染色”實驗視頻通過QQ群或者微信發送給每一位學生,學生自行下載視頻,并根據自己的時間自主學習教學視頻,并且在觀看的過程中還可以跟教師或者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討論如下問題:(1)革蘭氏染色需要幾種不同溶液、分別是哪些溶液?(2)細菌在被革蘭氏染色以后,為什么會出現兩種顏色?(3)革蘭氏染色中最關鍵的操作步驟是哪一步?學生在自主學習視頻的同時尋求問題的答案,待學生清楚上述問題后,相信對本次實驗的內容也了然于心了。除此之外,學生還應該將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難的困難、無法解答的問題等及時反饋給教師,作為教師,則是需要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確定課堂教學重點。
(三)課堂教學
在翻轉課堂模式教學下,醫學微生物實驗課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為內化知識,拓展能力,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指導學生復習。首先可以給5分鐘左右讓學生對自主學習內容進行復習,考慮到“細菌革蘭氏染色”屬于綜合性實驗,可以讓5~6個學生組成1個小組,讓學生認識“細菌革蘭氏染色”所需的實驗材料和設備,并回顧實驗的操作步驟,做到心中有數。
2.教師講解。教師講解的時間控制在10min 左右,主要是針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反饋,對學生的難點、問題進行匯總并逐一解答。
3.學生演示實驗操作。由于在實驗前,學生已經觀看了“細菌革蘭氏染色”的相關視頻,大體上掌握了實驗的基本操作過程和要領,此時便可以讓學生自行開展實驗,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在實驗室巡視,如果發現學生操作存在錯誤要及時糾正。待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展示實驗結果,并開展互評,以便學生尋找自己和他人的差異。另外,針對學生實驗結果錯誤的原因,要提醒他們分析這些結果出現的原因,針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容易犯的錯誤,教師要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在“細菌革蘭氏染色”實驗中,教師便發現有些學生將大腸桿菌染成了紫色,而將葡萄球菌染成了紅色,甚至還有個別學生標本染色后,不能通過該顯微鏡觀看到細菌等,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對革蘭染色結果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哪些?并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
4.實驗考核。隨機抽取1個小組的兩位同學演示實驗過程,兩位同學的考核成績代表該小組成績,該小組在實驗演示過程中,其他同學要認真觀察,并指出操作不當的地方。
(四)課后反饋
針對學生討論的問題,教師要給予點評和總結,并對本次“細菌革蘭氏染色”實驗每個學生的實驗情況予以評價,并將本次實驗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上傳至QQ群或者微信群中。
參考文獻:
[1]杜銀香.翻轉課堂模式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4):154-156.
[2]杜銀香,董興高.翻轉課堂應用于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05):102-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