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保育教師在幼兒健康成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幼兒保育教師應當先進教育意識與執教素養,以滿足保育教育的需求。本文就對幼兒保育教育中一些常見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找出其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幼兒保育教育;常見問題;應對措施
近些年來,幼兒教育事業迅速發展,許多人力、物力被投入到幼兒教育事業中。在幼兒保育教育事業發展中,難免出現一些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到了幼兒保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成效。下文就對幼兒保育教育中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指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幼兒保育教育中的常見問題
(一)幼兒保育工作者的地位不高
許多幼兒園的都比較重視對幼兒教師的教育,忽視保育員的工作,也就是一種“重教輕保”的教育狀況極為明顯。一直以來,幼兒保育教育就是一種“幼兒教師為主,保育員為輔”的等級教育觀念,幼兒教師是幼兒園的主力,而保育員一些進行一些衛生清潔工作等,保育員的地位普遍不高,受尊重程度也遠低于幼兒園教師。一些保育工作者有一種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照顧幼兒的飲食起居環境等,不需要進行學習,更不用說專業發展。
(二)幼兒保育隊伍素質參差不齊
保育員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一些保育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較低,保育員隊伍主要是由于一些幼兒大中專師范學校畢業的學生,或者是社會上的下崗女工,畢業生的比較缺乏實踐經驗與專業技能,下崗女工則是缺少專業知識,不具備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等相關知識。還有就是保育員的專業意識比較薄弱,缺乏敬業精神與進取精神,幼兒保育隊伍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
(三)幼兒健康的相關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幼兒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幼兒的營養狀況也發生了變化,如幼兒的形態發育指標、生理功能等都變得更好,而且幼兒的易發的傳染病與疾病也發生了變化。如一些病毒、病菌新的呼吸道感染類傳染病比較多發,幼兒的營養不良等疾病情況得到了控制。還有幼兒的免疫系統、感覺器官、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方面的疾病發生率變高。還有幼兒的心理與社會適應性問題都變多,幼兒的居住環境發生了變化,社會交往環境開放性比較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造成了幼兒分享意識與合作意識度比較差,自尊心與挫敗能力都比較弱,這些問題都值得注意。
二、幼兒保育教育中常見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幼兒保育工作者正確認識自身工作
幼兒保育工作者應當正確認識自身工作,提高對自身工作的重視程度。幼兒園要提高對保育員工作的重視,提高保育員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幼兒園可以組織保育員進行園內培訓,增強其專業學習,像會計學、管理學、經濟學等課程內容,激發保育員的進取精神與意識。對于一些剛入園的保育員,組織其進行崗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保育員的職前道德規范、相關禮儀培訓、工作流程等內容,促使保育員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心態,認真、負責的對待保育工作,也能堂保育員了解幼兒的生活細節與幼兒園生活環節,詳盡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流程與保育工作的具體操作方式。要知道,崗位培訓還可以包含一些與幼兒家長的溝通技巧、不能體罰學生或變相體罰學生,職業道德與職業操守等方面,能積極配合幼兒教師的工作。通過崗前培訓,保育員能更加了解自身工作,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接下來的工作能得心應手。幼兒園還可以開展“老帶新”的模式,調整剛入園保育員的心態,提高保育員的適應能力,加快保育員成長,幼兒園讓一些責任心比較強的保育員領新任職的保育員,能讓保育員的配教能力迅速提高,也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工作。
(二)幼兒保育教師增強自身專業素養
幼兒保育員要有增強自身專業素養的意識,積極樹立現代保育觀,實現對幼兒進行保護、養育以及教育的多重工作,為幼兒提供更加適合的生存與發展環境,給幼兒更加精心的照顧與培養,幫助幼兒的身心都得到的健康發展,同時增強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保育員在實際工作中,要兼顧幼兒的身心發展,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以及身心發展規律,實現對幼兒健全人格的培養,充分滿足幼兒的現實需求以及成長需求。幼兒園在保育院的招聘環節中,提高對保育員專業素質要求,嚴格把握入職關,按照《幼兒園工作規程》對保育員進行公開、公正的聘用。在招聘環節中,可以通過多項測試進行抱怨的動作協調能力的測試,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考察,實施擇優錄取,為保育員的錄用進行良好基礎的學習。
另外,對在崗保育員的培訓工作也要增強,尊重與滿足幼兒的各方面成長需求。在現代保育中,既要需要保護與照顧幼兒,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幼兒的自理與自立能力進行嘗試培養。一些幼兒園會因幼兒比較小、幼兒保育能力也比較差,保育員的沒有工作經驗,缺乏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能力進行培養,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各方面需求,給幼兒充分的鼓勵與支持,增強幼兒的積極主動性,實現幼兒的自理學習與自立學習能力,這些都需要保育員增強自身專業素養,滿足幼兒的其內需求,有助于幼兒的個性品質發展與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實現幼兒保育教育的目標。
(三)關注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園要增強對幼兒保育工作的重視,將幼兒的身體保護拓展到幼兒個性發展與適應能力提升。在現代保育教育工作中,比較注重幼兒的身心并重發展,促使幼兒發展成為身心都十分“健全”的人。在相關教育工作的實施中,除了幼兒教師的教學之外,保育員要積極優化幼兒員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引導幼兒生理、心理的全面發展,增強幼兒的適應能力與道德發展能力,真正意義上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保育工作需要將傳統的安全、保護、衛生等逐漸拓展到幼兒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保健,增強幼兒在素質實施中,帶領幼兒在各項實踐活動中實現各方面培養目的的實現。在現代保育工作中,不只是將幼兒生活活動、幼兒保健等為主,更加強調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活動,在實際活動中實現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以及幼兒直觀形象思維的培養,增強幼兒的感知能力與體驗能力,逐漸養成幼兒的健康行為習慣。
總結:
幼兒保育工作中常見問題分析,還需要相關工作者結合幼兒園的具體分析進行具體分體,找出問題的原因,對癥下藥,實施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增強保育教育的效果,實現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張丹丹.幼兒教師的保育觀應與時俱進[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710:23-25+29.
[2]馬莉.淺析幼兒園保育工作被輕視的原因[J].滄桑,2014,05:153-155.
作者簡介:李毛新(1970,7)性別:女;籍貫:夏邑縣孔莊鄉段莊;學歷:本科;職稱:技師;工作單位:夏邑縣孔莊鄉中心小學;研究方向:保育員;郵編:47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