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林
摘要:在21世紀的現代社會這一大“熔爐”下,各行各業間的競爭都十分激烈且殘酷,但其中也不乏“幾匹黑馬”能夠沖破層層束縛、蓬勃而起,有力推動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與發展,體育專業便是其中的一員。自古以來,體育精神都是“公平公正、特色凝聚力、感染力和號召力、堅決不放棄”的代名詞,所以這一領域的創新創業也需要依靠非凡的魄力、毅力和勇氣。由于體育專業原本就比較特殊,因此創業的環境十分的有限,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之下,本文首先針對“體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現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而后提出了有效性的解決對策,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探索體育型人才更好地進行創新創業的相關措施,希望他們能夠有更光明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體育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現狀;對策
面對新時期新出爐的就業政策,我們都應該知道目前的“創業”并不是絕對依靠技術取勝的,更多的是要著重突出“創新”的點在何方。在專業性質的體育領域中,定期尋找學生創業思想中的缺陷和遺漏、采取亡羊補牢式的鞏固措施式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除此之外,高校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為了實現以上目標并塑造能夠快速適應新時代變化節奏的新型體育人才,學校必須善于發掘學生的體育素質特長,并以此為基準將這些優勢發展成為創新創業的“資本”,實現體育專業與創業的完美對接。
一、體育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自主創新創業的能力未達到高水準。其實,橫在體育生想要自主創新創業的途中最難逾越的一個障礙是他們的能力還未到達高水準的要求,甚至很多學生空有高水平的體育技能,但是他們無處施展亦或是不知道將這些優勢釋放在哪些地方,顯然這個問題是在體育學院畢業生群體中的普遍問題。通常來說,學生的創新創業的能力沒有理想中來得優秀歸因于他們在校期間沒有積極地參與到有實踐價值的活動中去,所以造成了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不成正比的后果,導致他們的“實戰經驗”極具缺乏。其次,體育專業過于將教學的重心堆砌在了體能訓練上,而忽視了開設與創新創業相關的課程,所以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都非常得薄弱,在利用自己的專業開辟創新創業天地的熱情也是大大不足的。
(二)創新創業的領域過于局限。雖然進年來我國在體育事業方面有了飛速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就目前的形式而言,適合體育專業學生施展創新創業本領的空間還是非常有限的,因為體育與“體能”息息相關,除了一些體育用品的銷售、開辦體育俱樂部等,要想將體育與其他新興科技結合起來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試驗與沉淀。所以即便是有了龐大的體育產業體作為學生創新創業的奠基和支撐,學生的信心也并非十分充分。這樣一來,在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過程中,學生的沖勁就非常容易被“領域局限”這一因素影響,他們的創業思想也會被扼殺在萌芽之中,久而久之,體育專業的學生創業的熱情就會被磨滅。
(三)社會對學生創新創業還未達到真正認可的地步。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人與人之間缺少最基本的信任,這就導致很多合作方對體育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思想持有一定的懷疑。這也恰好說明了社會對學生創新創業還沒有完全認可,他們的潛意識里認為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想出的創業點子無法真正為公司獲取利益,自然也就無法在與同行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再者,在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時,他們可能會萌生出“體育器材網店銷售”的想法,但是由于缺乏相關政策與體系的支持,種種想法也就不了了之了。因此沒有公共服務體系的支撐,體育領域的創新創業發展就會變得更加步履維艱了。
二、針對體育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的解決對策
(一)端正創業心態,保持初衷。對于在體育專項運動中有突出優勢的學生而言,體育技能就是他們賺錢的“本錢”,所以為了能夠在社會中通過創業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學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端正自己的創業態度,善于從別人的成功創業案例中捕捉到創業思想中的“金點子”,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加以自己的新想法。但在此過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既然選擇了創業,就要腳踏實地、嚴謹認真、保持初中,切勿因為立場不堅定而被埋沒在競爭的潮流中。例如:在學校內,我們可以做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的主題就為“畢業后,你會選擇在哪一領域發展自己的體育特長?”,根據對結果的分析,大多數學生在職業規劃中都選擇了“體育產業及其相關產品的經營銷售”這一行業。在傳統的體育創業指導中,教師一定會先讓學生考慮好所有的消極或者積極的因素,然后在加以實行。但是,由于互聯網時代的降臨,我們的創業思想有了很多的捷徑,比如說:以往想要在銷售行業有所作為就必須開一家實體店,還要獲取官方的授權,在目前的情況下,網店也不乏一個很好的選擇,它不僅節省了店面的布置,而且節省了大筆的資金,更能夠凸顯出學生的聰明才智,因此依靠網店銷售體育類器材以及運動方面的設備服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學校仍要灌輸給學生一定的創業思想,才能幫助他們在創業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二)學校需加強對創業者的指導,夯實基礎思想。在設置運動訓練類型的課程的時候,學校一定要預先將學生畢業之后可能會涉及到的創新創業需要等內容考慮在內,因為當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支持時,學生實踐起來可能會更加熟練、放心。體育本就與尋常專業不同,坦白而言,如果不另辟蹊徑,從事體育行業也只能吃“青春飯”,所以為了為未來鋪墊更平坦的人生路,學校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要做到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對他們創業思想的指導。例如:“健身”在最近幾年變得大熱起來,所以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很多擁有自主創業想法的學生想要在健身行業闖出一番新天地。作為體育專業的學生,他們所擁有的理論知識便是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他們在這一行業可以說沒有太大的波折,但是起步卻是特別的困難。為了不讓學生的優勢就此沒落,學校可以讓體育專業的學生先以親身經歷的方式進行健康而又科學的健身方法。然后在自己經驗的基礎之上,總結對于什么樣的顧客需要購買什么水平的器材。所以如果學院具有優良的物質基礎,開設相關的指導課程是幫助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最佳入口。
(三)公共就業體系要給予畢業生創新創業一定的鼓勵與支持。創業是一件非常需要恒心和勇氣的事情,所以在這個社會當中,只身創業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政府、單位等公共就業的服務體系要有一雙慧眼,對那些有很大創業潛力的學生要進行優待,并且還要積極地為體育院校的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用實質性的政策來表示。例如:考慮到體育運動是一項比較劇烈的項目,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中,會有不少的運動員受傷。所以有學生產生了建立“運動損傷康復”的相關機構,可以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但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周轉以及執業醫師證,所以政府要給予相當大的支持才能將這一想法落實到位。
總結:綜上所述,體院專業人才的培養本身就存在諸多限制性因素,但是為了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再多的困難通過努力也是可以克服的。所以這就要求學生能夠以“完善其身、保持初心、端正態度”的原則嚴格要求自己,抓住每一個發展自我的良機,為創新創業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岳志勇,遼寧省體育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2011.
[2]劉振忠,高斌,張建哲,基于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體育專業球類選修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
[3]陸克珠,基于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體育專業球類選修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