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英
摘要:隨著我國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促使當今教學模式、教學手法以及教學理念有了極大的創新與轉變,而在新課改的深入影響下,使得教師對教學有效性追求越來越高,為提升教學質量奠定基礎。本文通過對影響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因素及對策進行分析,以期為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因素;對策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階段,對夯實語文學習基礎、提升語文學習能力以及培養語文學習興趣均具有極大意義。然而,在當今語文教學過程中卻存在影響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客觀因素,致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為了使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更具有效性,其教學質量可以得以提升,分析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對策顯得尤為重要。
一、概述影響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因素
首先,在當今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教育的因素影響教學有效性。在我國教學理念中教師為課堂主體的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師生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性與距離感,而教師則在長期缺乏互動的教學關系中,逐漸形成以教師本體為教學主體的現況,使得課程教學無法有效反應學生教學需求,嚴重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1]。
其次,當今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方法過于陳舊的因素影響教學有效性。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較為深遠,當今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有教師沿用填鴨式、灌輸式以及機械式教學模式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的現況,致使學生無法體會到課堂學習興趣并逐漸產生與課堂教學脫節的消極現象,不僅影響教學有效的有效落實,而且不利于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這與新課改對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創新與變革理念背道而馳,因此使影響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重點因素。
最后,當今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創新不到位的消極因素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順利落實。伴隨我國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促使當今小學語文教師逐漸認識到教育創新對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現實意義。然而,在當今小學語文創新過程中卻存在落實不到位的消極因素,嚴重影響有效教學。例如,有些教師為了迎合教育模式創新,會借鑒現今教育界的成功教學經驗,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一旦教師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到了提升教學質量的成功喜悅,就會出現在教學過程中生搬套用的現象,雖然教學模式在前期應用過程中會引起學生的強烈共鳴,但是若在今后的應用過程中并不做出及時調整,就會出現有效教學缺失實效性的消極結果,導致教育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升[2]。
二、分析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在以人為本的教學對策下實現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所謂“以人為本”的教學對策,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依照學生為教學主體,而課程教學內容在完全以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期望的背景下得以貫徹落實,從而使學生可有效參與到課程教學氛圍中,為落實教學有效性對策營造和諧氛圍。例如,教師在進行《和氏獻璧》的教學時,則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歷史與古典文化知識內涵較少,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深入淺出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展開有效思考,從而使課程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有效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策略下,可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以滿足,并達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3]。
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不斷豐富教學方法,賦予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新生機,從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為了使課程教學更具有效性,教師會在落實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評價,促使學生可在評價教學法中有效掌握自身的不足之處,為提高學習效率并完善個人品格均具有積極意義。例如,教師在進行《大禹治水》的教學時,會先引導學生通過“三段式”教學方法,通讀課文內容,并以第一印象為基準總結大禹品行,而學生在針對該問題進行回答的過程,就是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教學對策的落實過程,教師則結合學生的回答內容結合學生語文能力、學習基礎等客觀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從而使學生可通過教師的及時評價明確學習重點以及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為落實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同時也只有教師積極主動的迎合時代發展不斷豐富課程教學方法,才可使學生有效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為實現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4]。
最后,小學語文有效教學需要結合實際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促使創新型教學模式可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所謂創新型教學模式既要符合時代發展潮流沖擊下對教育的新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從而使創新教學模式與學生語文學習產生密切關聯,使得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得以順利落實。例如,教師在進行《雷鋒叔叔和我們在一起》的教學時,則可先讓學生通過互聯網觀看一段教師在課下剪輯的雷鋒叔叔的生平,由于互聯網具有圖文并茂加之影音表現的特征,因此可豐富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的思想意識可以從書本知識的固有狀態中跳脫出來,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可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學生則會在興趣這位“老師”的陪同下,不斷深入了解文章內容,為提升教學這質量奠定基礎。當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后,教師則可引導學生依照自身理解與學習能力創設情境表演劇本,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情境教學模式中,促使學生可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雷鋒叔叔樂于奉獻的精神,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可鼓勵學生積極投身與社會公益事業中,如來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大街上幫助清潔工人進行勞作促使學生可通過實踐真切感受到雷鋒樂于助人的精神,促使教學內容得以有效落實[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使小學語文教學有效對策得以貫徹落實,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手法與教學模式,并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效落實教學內容,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顧秀華.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及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4(27):127-127.
[2] 許艷琴.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探討[J].中文信息,2014(1):175.
[3] 亓燕敏.小學語文教師教科書解讀的誤區及對策研究——以2001人教版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14.
[4] 張惠英.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115-116.
[5] 龍秀清.如何實現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J].才智,2014(13):93-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