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優秀品質集中體現在民本思想,義務先于權利,群體高于個人和和諧高于沖突等方面。當前,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刻不容緩,通過分析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缺失的原因,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積極的影響作用,提出了新時期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新路徑。
關鍵詞:傳統文化;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路徑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漢民族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歷代相沿而又不斷承傳更新的共同認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識、民情習俗、思維特性及價值觀念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體現
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愛。仁愛的思想,是孔子倡導并身體力行的,這也是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部分.而這一點,與基督倡導的仁愛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儒家思想提倡仁愛,“仁者愛人”。仁愛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集中體現,仁是一種普遍的愛.應該泛愛大眾,提倡博愛,孔子認為能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是行仁政的方法.孔子教導弟子要“泛愛眾”,這當然是最自然最廣大的愛。
傳統文化中的以人為本其實就是以民為本。“民本”實際上是相對于“君本”而提出的,而最早闡述這一觀點的,正是儒家經典和儒家的創始人。如《尚書》上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這就明確道出了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只有根本鞏固了,國家才能穩定。
傳統文化強調的是“義務先于權利”。西方近代社會非常強調個人的權利,但我們儒家思想里,強調的是義務。中國人和人的關系,義務為先,互相承擔義務,這是中國人倫理的一個特色。在傳統社會中,由于人們的身份地位及行為模式皆由“禮法”設定,“孝”是家庭和家族內部最基本的規范,更注重每個人的義務,義務是先于權利的。
傳統文化更多的是“群體高于個人”。西方的人本主義更多的是以個人為本,但是我們中國的以人為本,不是講的以個人為本,還是以群體為本,所以群體是高于個人的。責任先于自由、義務先于權利、群體先于個人,這是中國人古代價值觀的特色。
傳統文化體現是“和諧高于沖突”的。和為貴,乃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和重大特征.不僅儒家,構成中國傳統文化有機部分的其它流派,如佛、道、墨諸家,也大都主張人與人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的“和”。佛教反對殺生,主張與世無爭;道家倡導“不爭”,以“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為“三寶”;墨家主張“兼相愛,交相利”,尤為反對戰爭。“和”是寬容主義精神的表現,是理性的體現,在傳統文化中,和諧是至善的,是高于沖突的。
二、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迫切性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狀況,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在一些學生中也存在著所謂“人生理想實際化、價值標準實用化、個人追求實在化、行為選擇實惠化”的思想和行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社會轉型不可避免的折射和影響、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價值觀念的滲透和沖擊、學校價值觀教育機制的不甚健全、網絡信息時代各種傳媒的負面作用和影響、家庭教育的缺乏和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弱點。
大學生是整個社會群體中較為活躍的群體,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功利化迫切需要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學生的信念危機迫切需要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學生的誠信缺失迫切需要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學生的倫理道德現狀嚴峻迫切需要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因此,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重大理論創新和重大戰略任務擺在突出位置。
三、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
1.發揮學校作用,把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中
學校是傳統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有著先導與示范作用,學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觀點,一方面努力推進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課程、走進課堂,在校園內營造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風氣。另一方面,讓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據一個相對合理的地位;課堂教育教學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傳統文化優秀篇章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傾心傾力,感同身受地教,學生就會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就可以變為自身道德進步的強大動力,并最終積淀成為價值觀和人生觀。
2.發揮家庭教育作用,把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核心價值觀日常生活中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要重視家庭德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本著載體與精神并重的教育原則,在教育中有意識地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教育,包括多提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類的書籍,在子女溝通中多引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起到模范性的“身教”作用。因此我們要將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美德融入日常情態之中,通過家長們的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教育,加強大學生品德修養。
3.發揮社會平臺作用,把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核心價值觀社會活動中
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營造學習、傳承、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社會氛圍。充分發揮學校所在地的綜合依托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優秀傳統文化引導、熏陶、感染大學生。開展多種優秀傳統文化理論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形式豐富的活動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將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展現在大學生面前,加大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
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實踐,具體的操作,一定要以中華美德體系的傳承和實踐為條件、為落腳點,一定要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跟傳統美德的關系,從而加強個人基本道德的培養。作為當代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著重落實在行動上,通過實踐來探索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融入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將之轉換成有效的資源和力量,使它重新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因素,是當前文化傳承和建設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陳占安著.當代大學生與中國傳統文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1).
[2]郭鵬杰著.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基礎研究--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視角[J].學理論,2015(16).endprint